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落实“阅读+”的教学策略

2020-09-15王传丽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公鸡翠鸟词语

王传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之作,教师可以采用“阅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所谓“阅读+”就是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加入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大量的语言文字训练,可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点,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一、阅读+字词训练

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字词训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与文本进行对话,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字词,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有教师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围绕文中“大自然的声音是美妙的”这句话中的“妙”字,组织学生进行了字词训练。教学片断如下。

师:美妙在这个句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美好、奇妙的意思。

师:说得非常好!美是美好,妙是奇妙,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奇妙,我们用分解词语的方法就理解了这个词。

师:理解词语还有很多种方法,查字典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妙”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好、神奇、青春年少,“美妙”中的“妙”要选哪一种呢?

生:选择第一种“好,美妙”。

师:为什么选择第一种解释呢?

生:第一種的解释放到句子里最合适。

师:说得好!理解词语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师:这里有几个带“妙”的词语,你能根据词语来选择它的意思吗?

(教师出示词语:妙龄少女、妙用、妙趣横生)

生:“妙龄少女”选择“青春年少”的意思;“妙用”选择“神奇”“巧妙”的意思;“妙趣横生”选择“好”“美妙”的意思。

师:非常棒!我们把释意带入到词语中进行体会,就能够准确地选择词语了。

(教师指导书写“妙”字)

教师的这段“妙”字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传授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方法理解其他词语,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也指导学生书写了汉字。“阅读+字词训练”看似简单,实则处处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还可以进行字理教学,引导学生归类识字、随文识字。

二、阅读+句子训练

句子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带着学生欣赏优美的句子,并尝试引导学生写出生动的句子。有教师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时,围绕第二自然段中的“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句话来引导学生进行句子训练。教学片断如下。

师:“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像什么?

生:像一个一个绿色的凉棚。

师:葡萄架是怎么样的呢?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很多。从“一个个”这个词看出葡萄架很多。

师:当有好多个凉棚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个个”来形容。当形容好多棵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一棵棵”。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生:一朵朵,一片片,一只只。

师:我们把这些词语储备在头脑中,写作时选择使用恰当的词语就可以生动地描写出事物的样子。

师:作者想象力多丰富啊!他把葡萄架想象成了绿色的凉棚,让这个句子变得生动了。你愿意读读这个生动的句子吗?

(学生朗读后,教师出示银杏树叶的图片)

师:我们也能像作者那样展开想象说句子的。想象一下,银杏叶像什么?

生:银杏叶像小扇子。

(教师出示句子:一片片银杏树叶像……)

生:一片片银杏树叶像小扇子。

师:你能不能把表示“小扇子很多”的词语加进去呢?

生:一片片银杏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很好,学以致用!请小朋友再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柳条、枫叶、圆凳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图,同桌之间互相都说说像什么,用“……像……”的句式说话。

(学生练习说话)

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是与人交往的必备工具,是习作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句子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位教师抓住了文中的比喻句,带着学生进行句子训练,训练得有梯度,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说比喻句了。

三、阅读+表达训练

统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设计精美,图画文字相得益彰,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图画。插图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插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有教师教学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明》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如图1),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片段如下。

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三个小朋友在山坡上植树。

师:认真观察一下这三个小朋友,他们是怎么植树的?

生:一个小朋友扶着树苗,一个小朋友在填土,一个小朋友在浇水。

师:给他们起个名字,可以更好地说清楚他们做什么。

生:小丽把树苗放入坑里,用手扶住树苗;小林拿起铁锹填土;小红拎起水壶给树苗浇水。

师:在做这些事情之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呢?

生:得先挖坑。

师:这个要说清楚,再想想他们在什么时间,在哪里植树?

生:春天,小朋友来到山坡上植树。

师:那现在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小朋友植树的过程再讲一遍?

生:春天到了,小丽、小林、小红来到山坡上植树。他们一起挖好了坑,小丽先把树苗放入坑里,用手扶住树苗;然后,小林拿起铁锹填土;最后,小红拎起水壶给树苗浇水。

师:这三个小朋友齐心合力种了那么多树。在识字歌中,哪一句话写出了齐心合力的意义?

生: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师:齐心合力就能做好一件事。还能再举个众人一条心完成一件事的例子吗?

生:大扫除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干,就可以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教师利用课文插图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又理解了“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句话的含义,并迁移实践,联系生活进行交流。

四、阅读+读写训练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与生活结合,与活动结合。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基本功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读写结合是训练学生写作最好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经典的课文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时,可以这样来开展读写训练。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生:这是一只美丽的小鸟。

师:你从哪个句子找到的?

生: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师:作者先用了“多么美丽啊”来赞美这只翠鸟,接着又具体描写了翠鸟。请你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翠鸟美丽的句子。

生:全身的羽毛美,翅膀颜色美,红色的嘴也很美。

師:为了写出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的美,作者主要抓住哪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生:作者抓住了翠鸟的颜色来写的。

师:抓住颜色描写,会让语句表达得更生动。现在让我们把描写翠鸟的段落美美地朗读出来吧。

(生读)

师:作者先用一句话来赞美这是只美丽的翠鸟,接着具体介绍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抓住颜色进行描写,这种写作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出示大公鸡的图片)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公鸡?

生:一只美丽的大公鸡。

生:一只色彩斑斓的大公鸡。

师:这只大公鸡美在哪儿?请你抓住颜色和样子进行描述。

生:这是一只色彩鲜艳的大公鸡。它的尾巴是黑色的,身体是彩色的,尤其是脖子像带着一个金色的围巾。

师:你抓住颜色来描写公鸡尾巴、身体、脖子及羽毛的样子,尤其是对公鸡脖子的描写非常棒,要是能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来说就更好了。

生:大公鸡头上有一顶红红的鸡冠。脖子是金黄色的,像带着一个金色的围巾。全身的羽毛是彩色的,翅膀是红色和蓝色的,尾巴黑黑的,像大羽毛扇。

师:多有条理啊!抓颜色,展开想象,这红红的鸡冠像什么?

生:红红的鸡冠像一团火。

师:描写动物的样子,我们可以像作者这样先整体介绍它的特点,然后按照一定顺序抓住颜色、形状进行具体描写,还可以用上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

教师以教材的第二自然段为例,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大公鸡,并要求学生借鉴作者的写法来描写大公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把大公鸡生动地描写出来。其实,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适合进行读写训练,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资源,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实现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同步提升。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大公鸡翠鸟词语
笑翠鸟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大公鸡
常常想起人间的美好
大公鸡亨利
漂亮的大公鸡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