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培训成长路径探析

2020-09-13薛利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入院校培训

薛利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 万人。”[1]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规模的扩大势必会增加教师需求,加上退休等自然变动,高职院校基本上每年均会招聘新教师,这些教师如何从学生角色或其他岗位顺利过渡并逐步成长[2]20-35,成为每个高职院校必须思考和规划的课题。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定位,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结合政策统筹规划,促进新入职教师朝着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方向快速成长。

一、入职培训促角色转变

(一)师德教育:“好学生” 转变为“好教师”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坚持突出师德的基本原则,“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3]。因此,首先必须对新入职教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争做“四有” 好教师[4]。其次,还应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师德准则、职业操守的培训教育,引导新入职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提升隐性教学能力,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通过上述培训,使新入职教师顺利完成由上学时的“好学生”到工作后的“好教师” 的角色转变。

(二)技能培训:“爱教育” 转变为“会教学”

新入职教师选择教师行业,往往是怀着投入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但仅仅拥有对教育的这份挚爱是不够的,关键是能把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提升各种教学技能,从而实现由“爱教育” 到“会教学” 的角色转变。

1. 课堂教学技能

高职院校新招聘的教师来源不同,有普通高校调入者,有行业企业引入者,但更多的是高校应届毕业生,这就决定了他们入职高职院校首先面临如何顺利转换角色、提高教学能力的问题[5]。这些新入职教师基本上都是普通高校毕业,如果不进行培训,模仿自己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成为首选,而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和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迥然不同,这就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无法满足进入岗位后的实际教学需要。所以,课堂教学基本能力培训成为入职培训的核心内容。通过培训,使新入职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改革动态,熟悉教学常规环节,具备课堂控制能力。

2. 与学生沟通能力

教师面对的直接对象是学生,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成为每位教师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虽然新入职教师同样经历过学生时代,但即使是刚毕业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也至少为7 岁,这就形成了年龄代沟,加上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提升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无疑成为新入职教师的必修课。在入职培训时,进行学生特点分析、心理知识学习等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培训,让教师意识到与学生之间需要双向沟通,而非简单地单向传递信息给学生。在教与学的正面沟通中,学会通过授课内容引起学生兴趣,通过良好的教态、精美的课件、有趣的语言实现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在课堂外的侧面沟通中,学会以知心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多样化互动。

3. 线上教学能力

一方面,根据智慧校园建设要求,需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扩招带来的生源结构变化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部分失业人员、农民工及在岗职工无法长时间集中到校学习,可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见,培育高职院校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是大势所趋。新入职教师年龄普遍在35 岁以下,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因而要针对该特点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指导教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和资源建设智慧课堂,培育线上教学能力。

通过入职培训的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师生沟通互动能力及符合现代化教学的实际教学技能,实现好学生到好教师、爱教育到会教学的角色转变。

二、职中培训促成长提高

(一)通过“传帮带” 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入职培训只是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最基本的培训,确保教师初步完成角色转换,具备进行教学的基本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 帮助新入职教师提高教师职业适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建设能力,助力他们进步成长。这种模式不如集中培训正规,却能提供更为具体有效的帮助,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相关教学知识的直接传授、日常教学的辅导、课堂观摩学习、疑难困惑的请教,等等。这种新、老教师间在工作过程中及时的沟通、交流、学习和反馈,对于帮助新入职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通过“老带新” 提升新入职教师的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同样肩负科研的功能和职责,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新入职教师对于科研往往处于盲目状态,迫切需要领路人。学校可以依据专业情况为新入职教师安排指导教师,使新入职教师具备信息检索收集能力、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研究选题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及应用案例融入课程能力等科研能力。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可以经由观察学习者→科研参与者→初步尝试者→独立主持、完成者等环节逐渐融入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

(三)通过实践训练提升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实训能力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6]。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需要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第一时间掌握行业最新标准并适时更新专业知识,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实践一线培训能切实提升教师岗位技能熟练度,提高专业实训能力,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研修基地,组织教师参与轮训,同时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师自主选择企业进行一线实践训练。

三、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成长路径

(一)入职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

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在面临角色转变的同时还具有可塑性大、进取心强等特点。为确保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必须抓住培养和提高的关键期,制定入职培训制度,并不断进行完善。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法规解读、职业道德、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基本教学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等,让新入职教师具备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培训方式上应避免纯理论的空洞讲授法,而是结合讲座、示范课等多种方式,让受训者有更贴合实际的感受,提高培训质量。

(二)职中培训的常态化

对于新入职教师而言,入职培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培训需求的完全满足。一方面,入职培训是短期的,无法满足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入职培训是针对集体的普遍化培训,无法满足差异化需求[8]。为达到提升师资队伍质量的要求,必须进行常态化的职中培训。导师制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通过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持续关注、客观的评价反馈和中肯的指导,帮助新入职教师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快速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工艺不断更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制定企业一线实践锻炼轮训制度,从而满足社会对“双师型” 教师的需求。

(三)新入职教师培训成长流程

高职新入职教师的成长需要自主性,但绝非自我摸索,而是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和持续培训的引领与帮助,形成相应流程。培训工作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通过效果评价并及时反馈来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调查分析、制定成长计划、入职培训、职中培训、评价反馈、调整完善等环节和步骤,具体环节、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新入职教师培训成长流程

结语

实现角色的顺利转变是每个新入职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课程设置、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均与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毕业于普通高校的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来说,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才能成长为符合高职教育需求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除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高职院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形成规范化的入职培训制度,制定针对性的职中培训计划,从而实现调查分析——制定成长计划——入职培训——职中培训——评价反馈——修订完善培训计划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新入院校培训
新入职护士工作价值观、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心理弹性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小组合作学习联合翻转课堂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培训通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