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要点问题研究

2020-09-12丁才辉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

丁才辉

摘 要:出镜记者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日益复杂的新闻现场迫使记者频频出镜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电视新闻记者是为电视台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业人员,在新闻编辑、采访和评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视新闻记者的出镜经验是提升电视新闻节目播报质量的前提基础。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要点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3-00-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电视媒体受众对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现场出镜报道因其强烈的现场感,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而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人和受众的重视。

一、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的基本要求

基于电视新闻消息的基本特征,电视新闻消息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是新、短、广、活。电视新闻消息第一要做到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消息贵短,不仅篇幅短,结构也要简单,有利于观众在线性收看中快速理解;内容广泛,扩大报道面,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具备可性,表现方式灵活多样。具体到一条电视新闻消息来说,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标准,才算好的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

(一)具有高度的新闻价值

这是选择报道内容的问题。好的电视新闻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新闻价值,报道现实生活中最重大、最鲜活、最显著的新闻。新闻能否满足公众对有效信息的期待是判断是否进行报道和如何报道的基本依据。

(二)具有鮮明的电视特色

这是解决表现方式的问题。也就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呈现所选取和采集到的新闻事实。一名电视记者必须要考虑能够利用哪些电视元素来呈现新闻。电视新闻不同于广播新闻和报纸新闻,它是多种表现元素的综合体,是画面、声音、文字的有机统一,是真实性、审美性、和谐性叙统一。电视新闻要处处体现现场、动态、直观的特性。舍弃了现场、动态、直观的特性,就等于放弃了电视新闻的基本优势。

(三)符合新闻报道规范

这是解决电视新闻的结构和表述方式的问题,即电视新闻的写作规范和结构规范。电视新闻首先是新闻,因此必须符合新闻报道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比如使用客观的表述方式、明确交代消息源、结构和语言符合新闻报道规范。如果一条电视新闻消息违背了基本的新闻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基本规范,再好的新闻价值和表现方式也不会是一条好的电视新闻,甚至不能称其为新闻,例如记者明显的主观性表达方式、事实材料的来源不清楚、摆拍导演新闻现场等。

(四)符合媒体自身特征

这是解决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问题,也就是一条电视新闻涉及的事实该如何处理才容易被观众接受和理解。符合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和观众的信息接受习惯与心理,是保证电视新闻消息实现良好到达率和接受率的基本要求。

电视是线性媒体,新闻被置于时间版面的框架之中,内容如何安排、事实如何表达将直接关系到观众对新闻接受和理解的效果。比如,电视新闻只有一次听和看的机会,因此必须让观众一次就看明白,一次就能记住,因此在结构上要力求简单清晰,每一段落不应包含复杂的推理过程,意义层次要单纯。再比如,受到人眼角范围的限制,因此电视新闻的标题不宜过长,力求使观众在短时间内能够立即看清并理解。

(五)要有区别于同类新闻的个性

这包含了电视新闻的报道角度和对新闻事实性质的把握。好的电视新闻通常要有自己的独特角,这种角度可以是独特的新闻切入点、独特的立意、独特的发现、独特的内容、独特的表现形式。对事实性质的把握是指任何一个新闻事实都具有自己的属性,应该按照实施本身的属性来考虑报道角度与处理方式。

例如,一个严肃重大的新闻事实不适于采用诙谐、调侃的方式来处理,即便使用了与此类似的切入点或者角度,对事实本质上的处理基调仍然是严肃的,例如灾难性新闻,一场重大车祸发生了,去调侃司机的驾驶技术显然是不合适的,没有司机会愿意制造车祸,这样的处理方式就是违背了新闻自身的属性,会让受众感觉到媒体的冷酷与缺少人性关怀;同样,一个并无严肃意义的事实,却采用严肃的、一本正经的方式,则会降低事实自身的轻松、愉悦的氛围,变得了无生气,例如,文化、娱乐类的新闻。记者面对每一条新闻,都要从这两个方面去做一个适度的考量,以求切合事实,突出个性。

二、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的共性规律

(一)时效性、时新性、时宜性

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它具有时新性与时宜性双层要求。时新性要求新闻报道要“快”“新”,越快越好,越新越好;而时宜性要求不能单纯追求報道事件上的快,更要注意所报道的新闻是否适合当前的时机。

“时新性”指新闻在时间上是最新的报道。一直以来,新闻界极力追求对新闻事件的采集、报道、传播与新闻事实本身的发展、进展同步,即不但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而且能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就像日本传播学者所说:随着现代技术与传播手段的发展,新闻已经不再满足于“今天的新闻今天报”,而是有能力做到“现在的新闻现在报”。

“时宜性”指最适合当前形势需要的报道。时宜,既考虑所报道题材内容是否恰当及时地为观众所需要,又考虑是否最适合当前形势所需要。如果报道的内容、观点与整个社会的潮流不一致,则会存在潜在的或直接发生冲突的危险因素。因此,当编辑面临新闻报道的选择时,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或社会的利益,要较全面地衡量报道与否分别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经过审慎考虑之后再做结论。

通常,事件性新闻,比如国内外观众关注的重大的、动态的新闻事件,总是以事件的最新报道为首要,强调的是新闻的时新性。只要传播的技术手段具备,就可以实现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直播。而对非事件性新闻或称主题性新闻,比如,观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报道,更多的则需要考虑新闻报道的时宜性。记者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把关人,作为大众传播的中介,必须了解其社会情境,必须了解其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在何时,以哪种方式,以怎样的节目时段和空间来传递怎样的信息,绝非随心所欲之事。对每一条信息,记者必须仔细推敲。

(二)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真实。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真实,一方面指新闻事实本身必须真实,它要全面反映现实,如在报道消极消息时,应该将对立面的观点也包含进来。报道内容不仅包括现象的真实,而且包括本质的真实。另一方面指报道手法必须真实可信,也就是说通过视听结合手法传播信息所产生的真实感,应与客观事实的真实相统一,只有當报道的内容与事情本来的面目相符,与当时产生新闻的状况相符时,新闻才算是真实的,也才能形成报道的真实感,这就要求展现新闻现场形象的真实与声画有机结合的真实。

(三)客观性

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反映事物本来面目”。客观性这个术语表明新闻要公正、透明。对此,有学者说:“完全的公正就像完、美,那是一个人人为之奋斗但是没有入能完全实现的理想。即使是最受尊重的记者也只是他的信仰、经验和态度的集合,是他的社会、文化和方式的成果。没有人能免除偏见,然而,他们可以通过运用客观性的标准尽量加以弥补;而主观评定的客观性本身生来就不可能是一个可靠的标准。”因为选择新闻本身是经过意识思维的活动,它或多或少地带有偏见或倾向,所以没有人曾报道过绝对客观的新闻,也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报道的内容总是带有记者的倾向的,尤其是当新闻由纯消息的新闻报道向解释性、分析性的深度报道发展,已经产生对客观性原则的争论和“纯客观报道”的质疑时。

为追求新闻的客观、真实、公正、全面,作为一种表达的手法,报道者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要严格按照事实来叙述,所表述的观点抑或倾向也应来自于客观事实本身。作为编辑,在选择、编播新闻时,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事实的真相及新闻背景,掌握新闻题材所涉猎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状态,要运用客观的报道手法,用客观事实说话,寓观点于事实之中,寓倾向于材料选择之中,使得新闻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三、个性化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

对于电视新闻报道来说,出镜记者的表现尤为重要,他既是新闻调查报道行为的主体,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新闻调查报道行为的实施者、调查报道过程的表现者,是栏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也是新闻调查报道最具调查个性和最具优势的语汇。新闻所记录和展示的,是出镜记者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一步步获取真相的过程。因此,新闻报道对出镜记者提出了特别的要求。

如在演播室访谈节目中,记者作为访谈者,其角色就是节目主持人;而在非演播室的访谈节目中,其身份又是以记者的角色出现,实质都是访谈的发起者和访谈过程的主导者。记者虽然以个体行为出现,但代表着媒体的观念、观众的立场。虽然电视谈话节目往往有编导做前期的策划工作,制定节目主体框架与思路,但是能否实现节目意图,需要主持人对议题的价值有准确而敏锐的判断力,对议题的走向有良好的掌控力,并能从现场发现新的线索与问题,将议论逐层深入。同时,作为一种视听双线互补的电视节目,还要求主持人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力和语言技巧,使得节目张弛有序,对观众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四、结语

电视新闻的播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因此,新闻记者在遵循相关要点时需要结合报道特点和报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选择,从而达到更好的报道效果。

参考文献:

[1]姚伟.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基本素养分析[J].电视指南,2018(11).

[2]韦芝枫.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出镜报道[J].视听,2018(5).

[3]吴文娟.浅谈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现场把握[J].记者摇篮,2019(8).

[4]王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9).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记者
网络背景下电视台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论电视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互联网格局下电视新闻记者的素养提升对策
关于电视新闻记者新闻敏感的思考
如何做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背后的“孤胆英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电视新闻记者的创新之路
浅析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