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医学视角下产后病防治的研究概况

2020-09-12玉罕的段忠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统医学防治

玉罕的 段忠玉

【摘 要】 产后病是妇女生产后临床易感的产褥期疾病。产褥期是妇女各脏腑机能防御最弱的时候,易受外邪侵袭生病,因其独特的生理阶段和病因病机,在传统医药中形成了多格局的治疗模式。文章从产褥期的理论、临床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传统医学防治产后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学术研究者从传统医药论治产后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后病;防治;传统医学

【中图分类号】R271.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6-0033-04

Abstract:Postpartum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susceptible postpartum diseases in women. Puerperium is the time when women's viscera function defense is the weakest, and they are vulnerable to external pathogens. Because of its unique physiological stag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 multi pattern treatment mode has been form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is paper,from the theory of puerperal period, clinical research, the related books and literature about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disease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were combed,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 academic researchers from traditional medicin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diseases.

Key words:Postpartum diseas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Traditional medicine

產后病,指分娩后至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一类疾病,俗称“月子病”[1]。产褥期是指产妇从胎盘娩出后身体经过一系列变化使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段,这种生理变化大约为42d[2]。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为:①失血过多,亡血伤津,虚阳浮散或血虚火动;②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③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1]。常见的产后病类型有产后血晕、产后血崩、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产后情志异常、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产后大便难、缺乳、乳汁自出等[1]。由于病种复杂多样,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据报道中国西北地区的汉族女性产后抑郁发病率为13.1%[3]。马应龙药业集团对68906人随机进行调查发现女性患肛肠疾病比例占46.04%,其中25~54岁妇女占总比例的64.44%,妊娠后期子宫增大,腹压增加,下肢静脉扩张充血,分娩宫缩增强,产妇屏气等是造成妇女产后痔疮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4-5]。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全球孕产妇死亡的25%[6]。产后疾病给产妇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家庭、再次孕育等造成了困扰。产后病严重的影响了妇女的健康,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产后病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根源,经过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形成了宝贵的经验,为妇女的健康做了许多贡献,也为当今妇女产后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思路。笔者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主, 以“产后病/月子病”“产后防治/产后研究”“传统医学”为检索关键词,以近年来关于“产后病”研究参考文献和书目记载为基础, 对“产后病防治”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中医理论研究

1.1 中医古籍 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公元2世纪的《胎产书》,书中对妊娠按月养生提出一些初步见解,反映了当时对妊娠、胎产卫生的认识[1]。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张氏医通·卷十一》论述了“三冲”“三急”[1]。隋代医家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后4卷论产科病,按照妊娠、将产、难产及产后分类,讨论了病因、病机及临床所见[1]。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妇人胎产位于首卷,论述了临产及产后护理内容[1]。南宋医家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提出“凡妇人三十六种病,皆由子脏冷热,劳损而夹带下,起于胞内也。是故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会海[1]。”明代医家王化贞《产鉴》下卷论产后诸证的治疗与调补[1]。《景岳全书·妇人规》论述“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成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1]。”《傅青主女科》、《女科经纶》、《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沈氏女科辑要笺正》等都有论述产后病治疗的篇章。

综上,从古至今,对产后病知识的积累从最初的见解,到产后“三病”的归类,产后“三冲、三急”的注意事项,再到具体的病因、病机理论体系形成,临床分类的认识,产后预防及护理注意事项等都是经过反复历史实践得到的结果,书籍中还记载了病案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为现代临床治疗产后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1.2 现代理论研究 古代百家争鸣的产后病理论及有效的治疗实践被许多当代医家研究并发扬创新。如:名医班秀文在治疗产后病时注重补养气血、扶正固本、活血通络化瘀,有研究认为产后病病因为产伤出血、元气亏损、抗病力弱,虚实夹杂[7-8]。班秀文认为妇女产后“治未病”应从气候、起居、锻炼、情志、饮食、卫生等方面进行保健[7]。朱南孙在治疗产后病时擅长从肝论治。朱氏妇科学术思想为:资天癸,理肝气,经带通调;究奇經,养气血,毓麟之本;君臣精专,佐及兼证,善用药对;诊治妇疾,经孕产乳,适时为贵[9]。韩百灵在治疗产后病时也从肝肾着手,认为产后病病因病机多为产伤致“肝肾阴虚”“气虚血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总治则为 “养肾之阴,敛肝之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10]。

综上,现代各流派治疗产后病的理论研究非常丰富,从当代名医对产后病的理论研究中可大致归纳导致产后病主因为产伤,病机多为气血亏虚致肝肾亏虚、血瘀,治疗多予补气养血,祛瘀为主。

2 民族医理论研究

2.1 傣医 “产后病”,傣语称“拢匹勒”,认为由于妇女生产后,由于平素体弱、饮食不当,调养失宜或感受外邪,导致体内的四塔五蕴功能失调而发生的一类病证[11]。其病程短至1月,长则几年、几十年或终身患病[12]。“拢匹勒”病因分为内、外两类,内因多为产妇饮食失宜、劳逸失度、五蕴失调、房劳所伤;外因多由于感受以风邪、火邪、水邪、帕雅拢皇(热风毒邪)、帕雅拢嘎(冷风毒邪)为主的外界病邪导致;病机特点以四塔不足、水(血)不通为主;病证分类为14个证型,内因证型有4类:水血不足型、风气不足型、气血不足型、风火不足型;外因证型有6类:寒盛型、火毒偏盛型、外感寒热型、外感风热型、外感风寒型、外感风湿型;过盛证型有2类:风火偏盛型、风气过盛型;血瘀证型有2类:瘀血型、气滞血瘀型[11]。

张晓琳对傣医两部经典著作进行研究[13]:《嘎比迪沙迪巴尼》、《风病条辨译注》论述了产后10余种病症病因病机及治疗,两本书诊治方面的记载共32条,共计37个内服方,外治处方共有9方,包括外包、外洗、外擦、熏蒸等,既有针对症状的用药,也有针对病变性质的方药。名老傣医康郎腊论著的《档哈雅龙》中记载了121个治疗“拢匹勒”的内服外用方药[12]。

综上,傣医产后病文献资料丰富,产后病病情多变,病证复杂难辨,治疗难度极大,但是傣医对妇女产后病极为重视,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形成了产后病的理论知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2.2 藏医 藏医在治疗产后病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四部医典·秘诀部》中第一章讲述一般妇女病(产科疾病)理论和诊治方法等,第三章讲述了妇女在产程及产后出现的各类(8类)疾病的病因、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14]。藏医理论认为,产后病属藏医药学中“肾隆病”范畴,妇女产后气血受损、阴精亏空、气血两虚,导致气血瘀滞、气血失调,造成筋骨失养、真气消耗、免疫力降低,外感风寒、湿热,长久渗透进机体脏腑,进而引发疼痛病症[15]。所以治疗时针对内外因素进行辨证治疗。

2.3 壮医 壮医认为“产后病”是由于妇女产时耗伤气血,产后气血虚弱,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功能低下,咪花肠受损,抵御外“毒”能力低下,导致邪毒乘虚而入引起;主要治法为祛毒、补虚、通调三道两路,并且顾及气血、顾护谷道胃气,体现了壮医毒虚治病论的病因病机特点;壮医讲究辨病和辨证(阴证和阳证)相结合的规律,在治疗产后病的临床用药时常因人施治[16]。目前壮医妇科文献信息丰富,但没有本学科的专著,文献资料比较分散[17]。

2.4 其他 瑶医认为“百病皆因风起”“十病九因”,“盈则满,满则溢,溢则病;亏则虚,虚则损,损则病,盈则消之,亏则补之”[18],产后妇女血脉骤空,元气大伤,精气血受损,筋脉失养,处于“亏”的状态下,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此时风可夹邪气伤人,打破人体盈亏的平衡状态,使外邪留注经络,置滞关节,气血痹阻而造成“产后风”类病症[19]。云南文山州苗族一般通过地方特色药物和方剂防治产后病,如民间有效验方等[20]。

3 临床研究

3.1 中医临床研究

3.1.1 临床研究 产后病种类临床研究较丰富。如:班秀文认为妇女致病之七情以抑郁、忧思、愤怒等不良情绪与产后乳汁分泌关系密切,产后乳汁不出以养血柔肝、疏肝理气之剂后,乳汁渐复[21-22]。朱南孙认为产后恶露不绝多以虚、瘀、热为主因,中医治疗须通补结合,动静并用,祛瘀为先;同时权衡清补,兼以疏肝;注重复旧善后,视脏腑气血之盛衰以调节体质;同时主张“药食同源”, 调情志饮食结合[23]。韩延华认为产后身痛病因为产后真元大损,百脉空虚,气虚经脉失于温煦,血少肢节不得濡养;病机:产劳伤肾气,腰为肾之府,膝属肾,肾之经脉过足跟,肾虚,府失所养,经络失濡,则腰痛、膝关节酸痛、足跟痛。治以自拟产后痹证方[24]。

3.1.2 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班秀文临床用药原则为补血与化瘀、柔养与熄风、通利与固涩、温药与凉药同用[8]。班秀文强调以甘平或甘温之剂为宜[25]。宁桂兰对其处方用药规律发现当归、白芍、茯苓、炙甘草、益母草使用频率最高,药物的组合体现了滋阴、养血、活血、益气的治法[25]。姚天天对韩百灵妇科用药规律研究中发现其使用温性药物频率最高。药味排序为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韩百灵教授用药以滋补肝肾为主,调气补血,攻补兼施[26]。产后病名医临床用药均以“甘温”为主,体现了攻补兼施,补而不滞,攻而不伤正。

3.2 民族医临床研究

3.2.1 傣医 全国名老傣医康郎仑和康朗腊治疗产后病临床用药经验被广泛运用于傣医妇科临床[27-28]。玉腊波等[29]收集了治疗妇女孕期病和产后病的内服方14种,磨药方6种,外治法(外敷方6种,外洗方5种,拖擦方1种)。傣医临床防治月子病常用的外治疗法非常丰富,如:雅果(包药疗法)、雅咱(拖擦疗法)、傣医烘雅(熏蒸疗法)、阿雅 (洗药疗法)等[29]。

3.2.2 藏医 藏药在治疗产后病的过程中受藏医理论指导,逐渐积累有效的治病经验和有效的方药,如:德恣瑟在治疗三因素中的隆偏盛型“产后风”疗效非常显著,该药曾记载于《四部医典》和《藏医秘诀汇集》;其治则为:压制偏盛的隆、调节三因素、益气健脾、养血祛风、疏风顺气;临床中单用该药治疗的隆偏盛型“产后风”3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0]。藏医外治疗法如藏医药浴,具有通筋活络、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达到消除患者症状的功效,其总有效率为96.7%[31]。

3.3.3 壮医 壮医治疗产后病的临床经验也很丰富,临床用药组方规律颇有特色。壮医运用毛桃归藤饮治疗产后病多年,具有补虚催乳、舒经通络、通龙路、调谷道水道的功效。临床对比研究表明促进乳汁分泌、子宫复旧、恶露排出总有效率为 86.66%[32]。壮医临床治疗产后病,常用补虚药且常配伍动物药,重视温性药的运用,喜用鲜药,“以红治红,以白治白”。壮医产后外用治法也非常丰富,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佩药疗法、鲜花叶透灸疗法、针挑疗法等[16]。

4 小结

传统医药在各族人民预防治疗产后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传统中医药的文献内容最为丰富,部分少数民族也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理论知识及治疗产后病的经验,由于许多因素,比如文字的有无、口传心授等不稳定的传承方式,造成许多传统宝贵经验的流失,加上西方医学产后病治疗模式等冲击,导致少数民族医学产后病研究文献相对较少,随着历史变迁还存在分散、不全、缺失等现象,所以很难全面收集少数民族产后病防治经验,少数民族产后病文献整理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

参考文献

[1]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M].9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2]程蔚蔚,陈焱.产后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3.

[3]杨小羽.427例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19.

[4]陈平,韩宝,周璐,等.中国居民肛肠疾病患病工作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11):1628-1631.

[5]姜丽丹.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痔疮的发病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7):76-77.

[6]CHANDRAHARAN EDWIN,KRISHNA ARCHAN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aemorrhage.[J].BMJ(Clinical research ed.),2017:358.

[7]李禾.妊娠产后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249.

[8]宁桂兰.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论治产后病學术经验整理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

[9]董莉.朱南孙:继承创新衷中参西[N].中国中医药报,2018-03-02(004).

[10]辛雪艳,王春梅,韩延华.韩百灵运用百灵育阴汤治疗妇科疾病经验[J].中医学报,2018,33(10):1938-1941.

[11]王婧,骆始华,张超.傣医“月子病”病证特点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3):1-3.

[12]赵应红.名老傣医康朗腊治疗拢匹勒(月子病)方药介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11):26-28.

[13]张晓琳,王寅,盖沂超.傣医对产后病诊治探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0):14-15.

[14]金学英,杨卓玛,尕藏久美.全国名老藏医慈智木诊治妇隆病经验[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05):22-23.

[15]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16]杨美春,马红霞,方刚,等.壮医治疗产后病的用药特色分析[J].中药材,2010,33(11):1826-1828.

[17]杨美春.壮医妇科学科构建及优势特色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18]李 彤.瑶医医理简述[J].广西中医药,2014,26 (6) :39-41.

[19]王成梅,钟晓婷,李昭燕,等.瑶医“产后三泡”在产后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8,40(22):2728-2730.

[20]徐怀春,周云波.苗族民间药方治疗“月子病”的初步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03):394-395.

[21]刘玉筠,戴铭,董岚,等.班秀文教授从情志论治妇科病经验[J].中医学报,2013,28(10):1476-1478.

[22]李楠.妊娠产后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251.

[23]蔡颖超,谷灿灿,何珏,等.朱南孙教授辨治产后恶露不绝[J].吉林中医药,2017,37(05):453-456.

[24]赵雪,韩延华,蓝丹.韩延华治疗产后痹证经验[J].河南中医,2017,37(01):61-63.

[25]宁桂兰,卓小媛,马丽,等.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国医大师班秀文治疗产后病的用药规律[J].广西中医药,2018,41(04):49-54.

[26]姚天天.韩百灵教授学术精华[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27]岩罕书,岩罕单,李钰.傣药扁少火(粗叶木)的应用和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04):36-37.

[28]岩罕单,依娜双.名老傣医康朗腊治疗拢匹冷(月子病)临床经验[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10):11-12.

[29]玉腊波,刀学芳,邓群.傣医治疗孕期病和产后病方法方药简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10):24-26.

[30]周措吉,俄争吉.藏医敷缚疗法德恣瑟治疗产后风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1(5):26.

[31]拉毛措.藏医药浴治疗产后风30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4):185.

[32]玉华,杨润文,杨美春,等.壮医毛桃归藤饮促进产后康复的临床观察[J].大医生,2018,3(Z1):75-76.

(收稿日期:2019-11-27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防治
传统医学认识层面的新知新解及其要义
伊朗2009-2016年间传统医学使用及家庭费用支出情况概述
成功也会上瘾
MINORITY REPORT
中等收入国家传统医药使用情况调查
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会见墨西哥卫生部部长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