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2020-09-12程静杨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0期
关键词:平凉市动力机制

程静 杨平

摘 要:本文根据“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概念内涵,立足平凉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践的主要成效,构建出平凉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动力机制,即降低交易成本是核心驱动力、技术创新是关键推动力、市场需求是主要拉动力、政策保障是重要支撑力。

关键词:动力机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平凉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0.005

1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概念内涵

“三产融合”最早由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于1996年提出,他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发展理念,提出了“第六产业”(即一、二、三产相加或相乘均等于六)。国内引入这一概念后,王道荣(2015),姜长云(2016),赵霞、韩一军、姜楠等(2017),杨雪、史修艺、李玉琴等(2019)等学者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形成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概念界定。在国内学者们的持续努力探索和研究中,“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得到强化,而他们关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概念的内涵都着重强调:(1)融合的基础是农村农业资源;(2)融合动力的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3)融合方式是拉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形成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产业;(4)融合目的是增加农民就业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 平凉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践的主要成效

平凉市下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及平凉工业园区,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重较大。根据《2018年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9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124.7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8.87%。

农业农村发展关系平凉市发展大局,平凉市委和市政府历来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2014年至2018年平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看出(如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平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尤其是2018年,在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6%的情况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却达到9.1%。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分不开的。

调查显示,近年来平凉市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如下方面。

2.1 突出特色产业,拉伸了农业产业链条

在平凉市四大产业品牌中,农业方面有两个,分别是“平凉红牛”和“平凉金果”。“‘平凉红牛是全国唯一的活牛类证明商标,‘平凉金果是国家商标局注册的第一个市级苹果类证明商标”,肉牛产业和苹果产业是平凉市独具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围绕做大做强“平凉红牛”和“平凉金果”,近年来平凉市做了大量工作。牛产业方面,当地支持牛产业企业努力发展精深加工,截至2018年底,培育形成省市级龙头企业27家,拥有屠宰生产线5个,年屠宰能力达到20万头,成功开发和投入生产牛肉、牛骨、皮革以及生物制品将近100种,其中牛肉精深加工能力近万吨。苹果产业方面,通过引进省内外多家大型企业和推动本地企业转型发展,培育形成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13家,发展形成加工、仓储、运销等企业200多家,年果品仓储量达到80万吨,开发了果汁、果醋、果酒等果品深加工产品,年加工能力16万吨,此外还建成西部最大的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产加销、贮运服一体化的现代化果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格局。

2.2 创新融合方式,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首先是经营主体的融合。在牛产业方面,平凉市坚持将适度规模养殖与分户饲养同步推进,截至2018年底,建成规模化养殖场406个,培育养殖大户1.6万户,发展养殖合作社1012个,全市年牛饲养量近70万头,总产值高达72亿元,带动和引导8.42万户贫困农民投身养牛产业,其中重点养殖区域农民养牛的年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在苹果产业方面,平凉市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公司+基地+果农”等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截至2018年底,发展种植大户5000多家,培育合作社和家庭农产2700多家,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近200万亩,产量近200万吨,农民种植苹果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元。此外,还通过技术渗透、功能拓展等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如全市建成各级科技服务站110个,肉牛冻配改良点129个,肉牛良种化率高达92%,科技对牛产业发展壮大的贡献率达65%;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国内不同的大中城市共建成果品批发、电子交易和期货市场达13处,初步形成“线上+线下+期货”的平凉金果营销渠道。

2.3 培育新兴业态,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

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金果红牛旅游”走进京津系列活动和平凉红牛发展战略研讨会,建成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和海生超越农业12万平米的智能温室,加快推进泾汭河川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和葫芦河流域国家级果品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天源牧业等生态观光、游园采摘、农耕体验新业态快速兴起,培育形成庙川、鼎康规模养殖场和大潘、东庄、齐翔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德美冷链物流园、华亭中药材交易市场等一批产加销龙头企业。截至2018年底,全市新建103处规模化标准养殖小区,建成农牧结合千亩示范点38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4家、旅游观光采摘园100多处,“三品一标”农产品占比高达54%,“平凉红牛”和“平凉金果”达到供应国家级运动员及重大赛事的标准。

2.4 改善基础设施,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必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促进农民向社区集中,形成以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在2018年,平凉市推进实施农村公路935公里,建设水利水保工程83处,解决了46.88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易地扶贫搬迁3813户,改造农村危房8709户,实现D级危房全部清除和C级危房基本清除,行政村网络宽带通达率达到99.8%,共计建成美丽乡村83个、环境整洁村220个,同时农村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得到加强和改善,标准化村卫生室和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崆峒区实现脱贫摘帽,泾川、灵台、华亭、崇信等四县(市)将按期脱贫摘帽,230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全市脱贫人口8.6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9.12%下降至4.63%。

3 平凉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

根据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理论,并以平凉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践成效为基础,构建平凉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动力机制如图1。

3.1 降低交易成本是核心驱动力

有学者指出,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在经济领域专业分工条件下,降低交易成本就成了有交易行为的组织的目标;同时由于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因此经济组织之间可以通过合同契约、政策制度等方式形成持久合作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所以会发生,其核心驱动力就在于农村经营主体对降低交易成本的本能追求。从平凉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一是通过三产融合,可以以较低成本实现对农产品的加工和农村新业态的创造,拉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二是能够方便吸纳利用第二、三产业经营管理的新理念、新信息和新设施,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三是三产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农村产业模式,推动形成产业集群,产生集聚效应,大大降低經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

3.2 技术创新是关键推动力

技术创新能够开发出替代性或关联性的工艺、设备和产品,为相关产业带来丰厚利润,并在经济学上所谓“正外部性”作用下,向其他产业扩散和渗透,从而改变更多产业生产经营的技术路线,使不同产业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产业边界趋于模糊,最终促成产业融合。同时,技术创新所导致的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的变化,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为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出广阔市场空间。从平凉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农村各产业发展中运用,极大地改变了各产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仓贮管理、运输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路线,提升了效率,使顾客能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导致产业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3.3 市场需求是主要拉动力

如果说技术创新主要是从市场供给侧考察平凉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的话,那么市场需求则是从市场需求侧来考察平凉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优质化、绿色化等趋势,促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由粗放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营销要更加突出个性化和时尚化,运输要更加快捷便利,这就促进了农业与加工、包装、营销、物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现代人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急剧增长,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缓慢的生活节奏能带给人们惬意享受,这些需求则促进了农业与旅游、文化、餐饮、住宿、娱乐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出农村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

3.4 政策保障是重要支撑力

实践证明,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完备性能够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政策的连续性主要表现为能够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出总体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详细的规划部署;完备性则主要表现为能在生产组织、人才、科技、信息、财政、税收、金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必需的政策支持和保障。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同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在甘肃省,2016年7月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111号)。这些政策的制定和颁布,为平凉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道荣.宿州市探索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3).

[2 ]姜长云.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贵在创新 [N ].农民日报,2016:6-28.

[3 ]赵霞,韩一军,姜楠,等.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 [J ].农业经济问题,2017,(4).

[4 ]杨雪,史修艺,李玉琴,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村三产融合的协调度测算 [J ].北方园艺,2019,(16).

[5 ]戴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

[6 ]胥富春.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凉专场问答文字实录 [N ].平凉日报,2019,(2):8-28.

猜你喜欢

平凉市动力机制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现状思考与发展对策——以平凉市博物馆为例
平凉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平凉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平凉市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