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蛇葡萄素对人前列腺癌DU145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2020-09-12张月芬戴雅彬张慧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室孔板前列腺癌

张月芬,郭 丹,黄 慧,戴雅彬,张慧琳,倪 峰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服务中心,福州350101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仅次于肺癌,跃居全球男性癌症的第二位,每年有超过127 万5 千例的新增病例和35 万例的死亡病例[1]。其特点是自然病史长且多变,恶性程度高,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了重要器官和组织的转移。因此,寻找一种新型药物来辅助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变得尤为重要与迫切。蛇葡萄素(ampelopsin,AMP)又名二氢杨梅素、双氢杨梅树皮素、福建茶素、白蔹素等,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的一种有效黄酮类单体,其化学名为(2R,3R)-3,5,7-三羟基-2-(3,4,5-三羟基苯基) 苯并二氢吡喃-4-酮[2]。据文献报道,AMP 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保肝护肝、治疗脑老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3,4],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本课题组最早研究并发现了蛇葡萄素可抑制人前列腺癌PC-3 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5],而此研究是前期工作的延续,旨在探讨蛇葡萄素对人前列腺癌DU145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期为蛇葡萄素对前列腺癌作用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 料

1.1 仪器

SW-CJ-1FD 超净工作台(苏净安泰公司);Infinite F50 酶标仪 (瑞士Tecan 公司);DMIL LED 倒置荧光显微镜(德国徕卡公司);CLM-170B-8 二氧化碳培养箱 (新加坡ESCO 公司);HC-3018R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owerPac Basic 基础型蛋白电泳仪、Mini-PROTEAN Tetra Cell 小型垂直电泳槽、GelDoc XR+化学发光成像系统 (均为美国BIO-RAD 公司产品)。

1.2 药品与试剂

蛇葡萄素(AMP,纯度>98%)购自湖南希尔天然药业有限公司,实验前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制成浓度为100 mg·mL-1的储备液备用,使用时再用细胞培养基稀释成所需实验浓度;RPMI 1640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液、胰蛋白酶购自美国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购自以色列BI 公司;CCK-8(Cell Counting Kit-8) 试剂购自东仁化学科技有限公司;Matrigel 基质胶、Transwell 小室购自美国Corning 公司;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重组细胞因子购自美国PeproTech 公司;Vimentin 兔单克隆抗体Alexa Fluor 488 标记山羊抗兔IgG(H+L)二抗、Cy3 标记山羊抗兔IgG(H+L)二抗均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E-cadherin 一抗、Vimentin 一抗购自沈阳万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APDH、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RP-conjugated Affinipure)的山羊抗鼠IgG(H+L)二抗、HRP 标记的山羊抗兔IgG(H+L)二抗,均购自Proteintech 公司;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购自美国Thermo 公司;PVDF 膜购自德国Millipore 公司;ECL 化学发光试剂盒,购自苏州宇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细胞株

人前列腺癌DU145 细胞,购自广州赛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方 法

2.1 细胞培养

DU145 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 培养基中,于37 ℃、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每2~3 天传代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

2.2 CCK-8 实验

取对数生长期的DU145 细胞,常规传代操作、计数,调整成适宜浓度的单细胞悬液,以1×104个细胞/孔接种于96 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后加入各浓度的AMP (0、6.25、12.5、25、50、60、80、100 μg·mL-1),分别继续培养24、48、72 h 后,每孔加入10 μL CCK-8 溶液,于37 ℃避光继续培养2 h。用酶标仪于450 nm 波长处测定每孔的吸光度A 值,按下式,计算细胞存活率:

细胞存活率(%)=(A实验组-A空白调零孔)/(A空白对照组-A空白调零孔)×100%

2.3 克隆形成实验

将DU145 细胞接种于6 孔板中,细胞贴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AMP (0、6.25、12.5、25、50、100 μg·mL-1)继续培养,48 h 后吸弃培养液,用磷酸缓冲液(PBS)清洗2~3 次,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计数,于新的6 孔板中以各实验组按1000 个细胞/孔进行接种,于37 ℃、5% CO2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14 天,每2~3 天换液,当培养板中出现肉眼可见的集落时终止培养,吸弃培养液,用PBS 小心清洗3 遍,用4%多聚甲醛固定15 min,弃去多聚甲醛后再用PBS清洗3 遍,用0.1%结晶紫染色20 min,最后用PBS清洗3 遍,晾干后计数、拍照。

2.4 Transwell 实验

将对数生长期的DU145 细胞接种于6 孔板内,细胞贴壁后加入各浓度的AMP(0、10、20 μg·mL-1),继续培养24 h。此后将细胞常规消化,收集细胞,离心,PBS 清洗,最后用无血清的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计数。取Transwell 小室,在小室下层加600 μL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上层加入200 μL 细胞悬液(迁移实验含1×104个细胞,侵袭实验含3×104个细胞)。在侵袭实验中,小室上层加细胞前铺每孔50 μL Matrigel 胶(按1∶8 比例用无血清RMPI 1640培养基稀释后使用)。24 h 后取出小室,吸弃培养液,PBS 清洗2 遍,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PBS 清洗2 遍;0.1%结晶紫染色15 min,PBS 清洗3 遍,用棉签擦拭小室内面的未穿膜细胞,风干,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镜下随机选取7~10 个视野,计数穿过小室的细胞数目,取平均值用于表示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2.5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将无菌细胞爬片置于6 孔板内,取对数生长期的DU145 细胞,常规传代操作,计数,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6 孔板(每孔细胞约1×105个)上。待细胞密度达60%~70%时,更换成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让细胞饥饿24 h。分别加入0、2.5、5、10 ng·mL-1的TGF-β 细胞因子,继续培养48 h。吸尽培养液,加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4 ℃过夜。去固定液,用免疫染色洗涤液摇床上洗3 次,每次5 min。吸尽封闭液,立即加入稀释好的一抗(1∶200 稀释),4 ℃孵育过夜。去除一抗,用免疫染色洗涤液于摇床上洗涤3 次,每次5 min。去除洗涤液,加入稀释好的荧光标记的二抗(1∶1000 稀释)避光摇床上孵育1 h。回收荧光标记二抗,用洗涤液洗涤3 次,每次5 min。滴1滴抗荧光淬灭封片液于载玻片上,盖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2.6 Western blot 检测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常规传代操作,调整成适宜浓度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6 孔板上,贴壁后分成对照组、TGF-β 组和TGF-β+AMP 组。TGF-β 组加10 ng·mL-1TGF-β 诱导EMT 模型。TGF-β+AMP组加10 ng·mL-1TGF-β 和25 μg·mL-1AMP。对照组加等体积溶剂。各组隔天换新。48 h 后,收集各组细胞,加入含蛋白酶抑制剂的裂解液,冰上裂解,按BCA 试剂盒说明提取各组细胞总蛋白,并测定蛋白浓度。SDS-PAGE 凝胶电泳分离蛋白,将蛋白转移至PVDF 膜。PVDF 膜用10%脱脂牛奶封闭非特异性抗原,于室温下孵育2 h 后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E-cadherin、Vimentin,4 ℃下孵育过夜。TBST 清洗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室温下继续孵育1.5 h。TBST 清洗后用ECL 法显色并曝光成像,以凝胶图像分析软件对胶片扫描,以GAPDH 作为内参照,用Image J 软件分析条带灰度值,统计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

2.7 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8.0 软件和SPSS 25.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蛇葡萄素对人前列腺癌DU145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 结果

3.1 AMP 对DU145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采用CCK-8 法分别检测了不同浓度AMP 在作用24、48、72h 后对前列腺癌DU145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如图1A 所示。与对照组比较,AMP 25μg·mL-1浓度干预24 h 后细胞存活率开始明显降低(P<0.05),并且随着AMP 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存活率也进一步降低。利用GraphPad Prism 8.0 软件拟合获得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得24、48、72 h的IC50分别为35.62、32.71、28.43 μg·mL-1。此外,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12.5、25 μg·mL-1AMP 处理后,细胞的克隆数显著减少,50、100 μg·mL-1AMP处理后,细胞的克隆数极显著减少,证实AMP 能够降低DU145 细胞的集落形成(见图1B)。

3.2 AMP 对DU145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通过Transwell 实验检测10、20 μg·mL-1AMP对DU145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如图2 所示。与对照组相比,10、20 μg·mL-1AMP 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表明AMP 可明显抑制DU145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3.3 AMP 对DU145 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模型的影响

TGF-β 处理DU145 细胞48 h 后,显微镜下可见大部分细胞形态变成梭形,呈现间质细胞样(见图3B)。而对照组细胞为多角形,形态偏圆,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表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5、5、10ng·mL-1TGF-β 诱导组细胞内的E-cadherin 表达下调,Vimentin 表达上调,尤以10ng·mL-1TGF-β 诱导后上皮-间质转化EMT 的两个关键指标E-cadherin 和Vimentin 变化最明显 (见图3A)。通过进一步的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结果如图3B 所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 组和TGF-β+AMP 组细胞内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 表达上调,与免疫荧光实验结果一致。同时,与TGF-β 组相比,TGF-β+AMP 组细胞内E-cadherin 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Vimentin表达降低(P<0.05),表明AMP 具有逆转EMT 过程的作用。

4 讨论

AMP 是药食两用植物藤茶中含量甚高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食用的安全性也已得到证明[6]。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AMP 作为藤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安全有效、多途径多靶点的药理作用,虽与杨梅素的结构相似,但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低于杨梅素[7]。在本研究中,AMP 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DU145 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并呈现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提示AMP 可能对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图2 AMP 对人前列腺癌DU145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侵袭和转移是前列腺癌恶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导致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靶点之一[8]。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行为,主要包括细胞黏附、基质降解和迁移运动等多个环节[9,10]。而且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速度越快,肿瘤转移能力越强,其恶性程度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Transwell 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经AMP 处理后,从上室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并且随着AMP 浓度增加穿膜细胞数也依次减少,表明了AMP 能够有效抑制DU145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1982 年Greenburg 和Hay 首次提出上皮-间质转化(EMT)这一概念,是指上皮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间质细胞的过程,使之具有更强的迁移、侵袭及抗凋亡能力,并以上皮表型的缺失和间质表型的获得为主要特征[11]。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发生EMT能够使肿瘤细胞摆脱细胞-细胞间连接而更具侵袭性,因此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3 AMP 对DU145 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模型的影响

EMT 的主要特点是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减少和间质表型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表达增加[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已被证实为多种肿瘤EMT 发生的主要诱导剂,进而促进肿瘤侵袭转移[13]。本研究采用TGF-β 为诱导剂,以Ecadherin 表达下调和Vimentin 表达上调为指标,建立了人前列腺癌DU145 细胞的EMT 模型。

本研究还显示,AMP 干预后可显著降低TGF-β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EMT 模型的Vimentin 表达,从而抑制EMT 进程,这可能是其抑制人前列腺癌DU145 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AMP 能够有效抑制人前列腺癌DU145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下调TGF-β 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EMT 模型的Vimentin 表达,进而抑制EMT 进程有关。本研究结果为AMP 作为前列腺癌辅助治疗的备选药物提供了一些实验依据。当然,AMP 的抗癌作用机制,还有待后续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小室孔板前列腺癌
核电厂高压安注系统再循环管线节流孔板的分析与改进
卜算子·静夜思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日媒劝“灰小子”早日放开公主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长距离矿浆管道系统中消能孔板的运行优化
日本公主的准婆家靠谱吗?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微小RNA-424-3p和5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和迁移影响的比较
船用大压降给水管道多级孔板设计及节流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