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2020-09-11张杉林莎莎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培南亚胺埃希菌

张杉,林莎莎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两种类型,其中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原虫等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感染性腹泻及预防耐药性发生的关键,因此明确致病菌,并了解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的744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其中男352例,女39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01±2.12)岁。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血常规、生化检查确诊;(2)年龄≤12岁;(3)伴有发热、粪便性状异常等临床表现;(4)每天腹泻≥3次;(5)为首次确诊。 排除标准:(1)血液、免疫系统疾病;(2)1周内曾使用抗生素;(3)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4)服用免疫抑制剂;(5)免疫缺陷性疾病;(6)病毒性、物理因素、不当饮食所致腹泻。

1.3 标本采集方法于患儿入院后未使用抗菌素治疗前采集粪便标本,取黏液脓血便标本,置于无菌瓶内,立即送至检验科。

1.4 细菌培养方法取患儿粪便标本中黏液脓血部分,挑出分别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TCBS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于35 ℃条件下培养18~24 h,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药敏综合反应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检出致病菌或异常优势生长条件致病菌者为培养结果阳性。

1.5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常用药物抑菌浓度。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NCCLS)进行药敏试验,判定致病菌的耐药情况。药敏纸片包括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万古霉素。质控菌株(均购自北京中科质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6 观察指标(1)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致病菌分布情况;(2)常见致病菌药物敏感性。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

2 结果

2.1 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致病菌分布细菌培养结果显示,744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共检出133株病原菌,其中条件致病菌29株(21.80%),致病菌104株(78.20%);致病菌中检出志贺菌48株(36.09%),大肠埃希菌35株(26.32%),沙门菌21株(15.79%);条件致病菌中检出变形杆菌6株(4.51%),克雷伯菌5株(3.76%),柠檬酸杆菌5株(3.76%),肠球菌10株(7.52%),铜绿假单胞菌3株(2.26%)。

2.2 常见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志贺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沙门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肠球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见表1。

表1 常见致病菌药物敏感性[n(%)]

3 讨论

感染性腹泻为婴幼儿常见肠道疾病,以衣原体、病毒、细菌感染为主,引起小肠及结肠炎症反应,在儿科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传染病。据报道,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感染性腹泻死亡患儿达380万例,占同龄儿童死因的30%左右,我国感染性腹泻年发病率为每人0.9次,但5岁以下儿童年发病率达每人2.1次,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工作,及时明确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可指导临床合理高效应用抗生素,降低患儿病死率[3]。

本研究细菌培养结果显示,744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共检出133株病原菌,主要为致病菌,其次为条件致病菌。主要致病菌分别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肠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柠檬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可见感染性腹泻患儿致病菌种类多样,且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肠球菌为其主要致病菌,与尚艳等[4]研究报道一致。因大多数志贺菌患者缺乏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腹泻典型表现,故需加强志贺菌感染患者管理,粪便培养为其不可或缺的检查措施。相关研究指出,细菌感染性腹泻发生率较高与志贺菌属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密切相关,非侵袭性肠毒素型腹泻及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无需应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广泛应用问题较普遍,未能正规使用抗菌药物,成为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5]。本研究结果发现,志贺菌对多种传统抗生素具有严重的耐药性,敏感性较差,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对第3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以往报道低,其原因可能与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导致第3代头孢菌素活性下降有关,因第3代头孢菌素抗菌谱较广,易产生耐药性,在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把控适应证,避免药物滥用而产生耐药性[6]。大肠埃希菌所涉及的致病因子主要为毒素和黏附因子,毒素可阻断正常肠黏膜分泌,破坏肠细胞,黏附因子可促使大肠埃希菌特异性黏附于肠黏膜[7]。本研究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近年来,沙门菌检出率逐渐升高,多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转变有关,饮食中牛奶、蛋、肉类食物占比增加,加上小儿免疫力低下、无良好卫生习惯等,导致沙门菌检出率增加[8]。本研究结果显示,沙门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因此对于细菌性痢疾、饮食不洁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未明确药敏结果情况下,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进行治疗。肠球菌为肠道内正常定植菌,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导致感染发生,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本研究中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但频繁使用可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形成。因此,临床上在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治疗过程中应慎用万古霉素,避免滥用第3、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综上所述,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主要致病菌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肠球菌,且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通过粪便标本及药敏试验于治疗前掌握病原菌类型及其药物敏感性,可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培南亚胺埃希菌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中乙烯亚胺的迁移量
2018年-2020年凉山彝族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亚胺培南浓度及建立临床标本采样流程
特殊状态人群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进展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亚胺自由基引发的1,5-氢原子转移反应研究进展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美国多个州大肠埃希菌感染暴发即将结束
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中亚胺离子的断裂特征及其在肽段鉴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