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府逐淤汤辅助治疗灼口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2020-09-11张霞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证候血清疼痛

张霞霞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口腔科,河南 焦作 454450)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nth syndrome,BMS)发病率为1.5%~2.5%[1]。相关研究指出,BMS患者常伴有精神因素,谷-核-E疗法可改善植物神经功能,但其疗效不尽理想[2]。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BMS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医理论认为,BMS病机为气血瘀滞、经络受阻,需以活血祛瘀、益气通络之法治之,血府逐淤汤综合当归、红花、川芎、赤芍等药物治疗,具有活血补气、祛瘀通脉之效。本研究旨在观察血府逐淤汤辅助治疗灼口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BM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27例。对照组女21例,男6例,年龄52~76岁,平均(64.92±4.30)岁;病程1.3~5.4 a,平均(3.91±0.48)a。联合组女23例,男4例,年龄51~75岁,平均(65.18±3.95)岁;病程1.1~4.9 a,平均(3.89±0.50)a。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伴有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口干、舌麻木、味觉障碍等症状;②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属气滞血瘀证;③伴有心烦不寐、乏力纳差、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烦躁易怒、舌红脉数;④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有三叉神经痛、舌部溃疡、舌淀粉样病变;②肝肾功能不全;③既往有谷-核-E疗法禁忌;④合并其他口腔黏膜病变;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⑥重度失语症或严重听力障碍;⑦精神行为异常。

1.3 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谷-核-E疗法治疗,谷维素(哈尔滨市龙生北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245)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核黄素(海南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22)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维生素E(山西立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602)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

1.3.2联合组 采用血府逐淤汤辅助谷-核-E疗法治疗,谷-核-E疗法同对照组,血府逐淤汤药方组成:桃仁12 g,当归9 g,红花9 g,牛膝9 g,生地黄9 g,赤芍6 g,枳壳6 g,桔梗5 g,川芎5 g,柴胡3 g,甘草3 g;舌红苔黄、舌尖痛者去川芎、柴胡、桔梗,加用麦冬15 g,竹叶10 g,黄连5 g;每日1剂,以500 mL水浸泡1 h后煎煮取汁200 mL,再加水煎煮取汁150 mL,两煎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

1.4 疗效评估标准(1)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口舌疼痛、心烦不寐、烦躁易怒、乏力纳差、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评分,采用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4级评分法,积分越高,病情越严重。(2)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口腔黏膜疼痛完全消失,口干、味觉改变等症状基本消失为痊愈;30%≤减分率<75%,疼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口干、味觉改变等症状减轻为好转;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口腔黏膜疼痛程度,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VAS评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4)治疗前、治疗12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空腹状态下,采集4 mL外周肘静脉血,以2 500 r·min-1速度离心,取上清,低温环境保存。通过酶标仪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完全参照上海研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治疗前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血清IL-6、TNF-α水平治疗前联合组血清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3 讨论

BMS为慢性紊乱性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舌部,未及时治疗会产生一系列系统性病变。研究表明,82.89%女性患者是在绝经后发病,可能与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4]。临床常用谷维素、核黄素、维生素E等药物治疗BMS,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整体疗效不尽理想,故需与其他药物联合,增强疗效的同时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BMS归属于中医“血瘀证”“燥证”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瘀滞、经络受阻,临床应以活血祛瘀、益气通络为治疗原则[5]。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血府逐淤汤辅助治疗BMS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主治胸中血瘀之证;方中有桃仁、当归、红花、牛膝、生地黄、赤芍、枳壳、桔梗、川芎、柴胡、甘草等组分,其中桃仁、红花、川芎为主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牛膝可通脉祛瘀;当归、赤芍可养血止痛;生地黄可养阴活血;枳壳、桔梗、柴胡有理气通络、祛痰利咽之效;甘草可安神解郁兼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补气、祛瘀通脉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能减轻血流阻滞,缓解血行障碍,进而提高脑血流量;桔梗可发挥抗感染、扩张血管等诸多药理活性,达到抑制溃疡进程、减轻疼痛的目的[6-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12周后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血府逐淤汤辅助治疗BMS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预后。

另有研究显示,细胞因子过度分泌在BMS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8]。其中IL-6是一种淋巴因子,主要由T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活化产生,其水平升高可能降低BMS神经防御与修复功能,为BMS治疗提供途径。TNF-α水平异常高表达可作为BMS患者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本研究数据表明,治疗12周后联合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血府逐淤汤治疗BMS有助于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

综上所述,血府逐淤汤辅助治疗BMS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减轻疼痛,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

猜你喜欢

证候血清疼痛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