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邑侨乡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2020-09-10陆炜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陆炜健

摘  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要求,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文化底蕴深厚。爱国爱乡、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开放包容的五邑侨乡精神,更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宝贵资源。深刻认识五邑侨乡文化的重要教育价值,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探究五邑侨乡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策略将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五邑侨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教育大会中指出,党的教育事业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纽带的中坚青年力量,代表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奏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做积极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随着国家高职教育的普及,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在越来越多学生享受到高等教育的同时,生源与学生素质日益参差不一的现象也愈发凸显。再者,“零零后”大学生已经逐步成为各大高校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信息获取技术日趋完善,在“零零后”大学生面对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不断加强,个体思想日益具有独特性。总体而言,当代“零零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主要表现为:学生虽然具有较为积极的政治意识,但是政治价值取向日趋个性化和功利化,政治学习行为能力日趋独立性和选择性,日常政治学习日趋网络信息化等特点。因此,如何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尤显其突出重要性。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国侨乡江门,拥有深厚的华侨文化以及丰富的红色资源。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整合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向深度,精度,广度进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日益呈现其社会教育功能。而侨乡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性和时代民族性,部分高校可针对性将其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特色思政课堂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五邑侨乡文化的独特价值

江门五邑侨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据2010年普查结果显示,江门革命遗址数量居珠三角首位。包括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60个;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34个;革命领导人故居19个;革命烈士墓25个;革命纪念设施38个。五邑地区,作为历史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承载一个地域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别具特色的地域人文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和教育价值。

(一)五邑侨乡文化的社会教育价值

1.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共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般使用根据全国大学生思政教育特点,经过高度提炼,重点突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普遍适用性的统一教材资料。但其在满足全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同时,很难兼顾到教育过程中学生群体的地域差异性以及课程细节生动化的要求。据此,如何精简生动,深入浅出地讲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难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位处江门三区四市的中心地带,在整合五邑侨乡文化上具有地域优势。通过结合五邑侨乡文化中的“人、物、事、魂”四个方面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立足建设侨乡的同时,以侨乡文化作为思政教育资源的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特性中体现文化内涵的共性以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效果。

2.完善与发展五邑侨乡文化,促进时代性创新

五邑侨乡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具有一定的地域民族性以及时代历史性。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以及教育价值,近年来侨乡文化研究成果显著。把五邑侨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不仅有利于传承五邑侨乡文化,同时促进其与时代精神融合,进而为五邑侨乡文化提供新的传承发展契机,为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二)五邑侨乡文化的社会实践价值

五邑侨乡文化资源丰富,主要包括:五邑红色革命文化,五邑华侨精神,侨乡传统思想精神,五邑社会人文精神,五邑历史名胜等。“人、物、事、魂”四个方面均能满足到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需求。就我校而言,五邑侨乡文化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以进行现场教学和社会探究学习。利用真人、真物、真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同时,让学生置身现实情境开展教学,在增强课堂趣味性同时,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学生传承侨乡精神,侨乡文化,在学习中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五邑侨乡文化精神内涵丰富,如爱国奋进的红色情怀、不忘根本的爱乡精神、甘于奉献的社会担当等。促进侨乡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打造具有五邑侨乡特色的文化课堂同时,能让学生传承着五邑侨乡文化精神,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传统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五邑侨乡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影响

充分利用好丰富的侨乡文化资源,把五邑侨乡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大学生群体特点与思政课程日常开展实际要求,结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地理优势,因地制宜,从革命红色文化,华侨魂文化,侨乡文化瑰宝三个方面切入探究,建设富有侨乡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基础。

(一)利用五邑革命红色文化发挥“立德树人”理念,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正确的价值指引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大学作为发展和培养时代发展人才的知识高地,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传承文化内涵。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新兴思潮交汇涌现,因心智仍处于发展阶段,“零零后”大学生容易被不良信息迷惑,产生认识偏差。在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中西文化交融,学生亦容易产生崇洋媚外的不良思想观念。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奋进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江门市共有红色革命遗址170多处,在革命年代,侨乡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具有五邑特色的红色文化,详见表1。就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而言,可利用侨乡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红色教育。如可以利用东湖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平南楼纪念公园、黄湾抗日炮楼、三堡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宁死不屈,精忠报国的精神同时,通过回忆当年地方性抗日战争的艰辛联想全国抗日的峥嵘岁月,进而提升学生民族身份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利用五邑华侨魂文化奏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旋律,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再到个人层面,涵盖了新时代对于现代公民的要求。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思想政治反应的重要参考标志。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是公民的主体力量。而“零零后”大学生虽有健康的思想政治意识,但却缺乏积极地政治思想行动,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大学生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烈,学习意识较为薄弱,学生个体独立性较强,更多关注自身发展与个人前途利益,思想政治意识存在功利性。

第二,时代信息更新换代时间周期短,淘汰速度加快,加之信息质量稂莠不齐,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和保护意识强烈,个体主义上升,集体主义下降,出现集体意识薄弱,忽视社会整体现象;

第三,学生“佛系”学习生活,日常中既走不出宿舍,也踏不出社会。参与学校班级等活动多表现冷淡,常表现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己,事事不关心。

早年五邑华侨漂洋过海,艰苦奋斗,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形成“爱国爱乡,自强不息,勇于奋进,乐善好施,开放包容”华侨精神。具体详见表2。对于立足江门侨乡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在建校时,众多五邑华侨慷慨解囊,学校自身建设发展本带有浓郁的华侨精神文化。在结合本校发展的同时,利用“小家到大家”的华侨博爱文化,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结合郑潮炯先生卖儿救国的事迹,进行爱国教育;结合马观适先生,黄球先生捐资修路办学的事情,教育学生回报社会;结合吕志和先生的事迹,教育学生自强不息等。通过直接事例进行教育,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华侨文化内在的生活态度与时代内涵,让学生在唱响社会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同时,将其转化成社会责任担当,促使学生提高自身公民意识,自觉肩负自身社会责任,达到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目的。

(三)利用五邑侨乡文化瑰宝发挥“素质育人”观念,培养新时代“四有”青年

少年强则国强,培养高质量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保障。高校作为打造高素质人才主要阵地,应把好学生素质关。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零零后”大学生,在物质、文化和教育方面得到很大程度上满足,“零零后”大学生在逐渐追求个性解放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主要表现为:学生积极学习掌握先进思想文化却忽略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与传承,缺乏促进传统思想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意识;学生富有积极的个性思考精神,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缺乏實干务实精神;学生热爱生活,但缺乏感悟生活。

五邑华侨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一个独特分支,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瑰宝。详见表3。在开展思政课堂教育时,通过介绍圣贤陈白沙的“江门心学”、进步思想家梁启超的变革进取事例,和教育家陈垣先生严谨治学的理念,从德育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建筑区,如崖门古炮台,开平碉楼等为载体,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探究历史名胜的历史和内在人文精神,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同时,从隐形到显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锻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四有青年。

三、五邑侨乡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实施方法与策略

五邑侨乡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五邑侨乡文化在融入开展学生日常思想引领的工作中也愈发呈现其价值。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思政课,在充分利用好侨乡资源之外,老师应在课前准备,课堂模式设置以及课后建设三个阶段中做好课程与文化的积极融合。

(一)抓准侨乡文化素材资源,做好课前深入发掘

促使五邑侨乡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开展思政课程前必须做好精心的课程设置,在设计教学流程中既需要抓准课程教育重点也要抓好情感支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为教学素材,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与融入课堂。五邑侨乡文化,在具有红色教育的共性同时有着地域独特性,就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来言,学生主要来自于粤东粤西地区,结合五邑侨乡文化开展思政课堂对他们而言更加具有新颖感。

1.深化对侨乡教材资料的挖掘

教师一方面要做好课前调研,筛选有价值的实体教育资源,合理采用,根据课堂实际需求,采取课堂讲述与课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如在弘扬抗日革命先辈爱国勇敢的情怀,可以参观东湖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体验式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书本教材,如利用张国雄教授的《五邑文化源流》与《五邑华侨华人史》,邓复群教授的《五邑侨乡文化读本》等作为教学素材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前,可成立五邑侨乡文化研究小组,群策群力,讨论如何使用合适书籍或者合适章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时,还可以根据课堂教育的实际,编撰适合课堂需要、具有五邑侨乡文化特色的自主研发思政教材资料。

2.精加工课堂资源。

教师首先要了解资源本身的历史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资源,重点发掘其内涵与时代启迪作用。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大量使用图片、影像资料、录音资料等资源,通过倒叙、插叙等讲述方式进行思政教学。如在讲述红色爱国主义精神时,可以结合“卖儿救国”郑潮炯先生的故事,以婴儿哭啼声作为引入,引起学生关注,再利用父子分离的场景体现“大家与小家”的文化内涵,最后讲述故事发展脉络,从而体现人物情怀与抗日期间全民抗日的爱国之情。此外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邀请革命后代或历史见证者开展座谈会,让学生与真人在同一空间进行交流对话,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再者,教师在利用五邑侨乡文化资源开展课堂时,必须尊重历史原型,正面评价历史人物,既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断章取义。对于扭曲篡改的客观事实,教师应正面回应。在正面向学生传递五邑侨乡文化内涵的同时,教师应做好积极引导,抓准故事的实际启迪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其感悟侨乡文化的实质红色底蕴。

3.找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支点。

只有能引起学生共鸣,思政课才是更具有魅力。教师在结合五邑侨乡文化开展教育时,必须进行情感教学。感动他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这首先要求教师对资源进行充分研读,抓准资源中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情感点。结合歌唱,朗诵等激情教学方式进行情感表达,调动学生的热情,促进课堂教学氛围。动人先要怡情,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具备情感支点的,才能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才能更加具有传播力量。

(二)开展多模式侨乡文化教学,促进教学师生互动

长期以来,思政课堂的开展主要以教师,课本,课堂三点一线为主要教学方式。该模式存在课堂开展形式单一,内容单一乏味,实践育人形式化等弊端。因而探索结合五邑侨乡文化,以丰富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提高学生教学参与为目的的思政课堂建设尤为重要。当代“零零后”大学生有着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主体发展意识以及思维创新趋向意识。教师在开展思政课堂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特点,从课堂开展方式以及课堂主体转变两个方面进行思政课堂探索。

1.结合五邑侨乡文化,开展多模式课堂学习

传统的思政课主要以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以及各类党团课程为主。近年来,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提倡课程思政,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教育应当从多方面进行。根据学生特点与课程安排,教师可尝试将富有五邑侨乡文化资源通过主题班会、新生入学教育与日常专业课程三大方面进行探索。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每一所高校必备的入学教育项目,除了校风校纪教育,安全教育,专业教育之外,必不可少的便是思想政治教育。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侨乡,服务社会。在开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可结合五邑侨乡革命文化特点开展爱国教育,结合五邑华侨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教育。通过特色打造,让学生在了解学校所处地域文化精神的同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将五邑侨乡文化融入学生专业教育也有其必要价值。结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特点,通过专业教师做教育引导,结合五邑侨乡文化,打造特色专业。如通过讲述和考察五邑传统工艺和建筑艺术特点,让学生领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再结合当今潮流元素,开设富有五邑侨乡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课堂,以课堂教育为途径进行课堂思政教育渗透。近年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也根据发展需要,结合五邑侨乡文化,多方面打造特色思政课堂,如江潮道德讲堂等,充分体现着五邑侨乡文化与大学生思政课堂教育相互结合的特点。

2.转变课堂教学主体,促进特色思政课堂学习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需要实现将课堂讲授主体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知识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根據思政课堂灵活开展的特点,教师以侨乡文化为主要基调,设定探究话题,布置课堂任务,学生通过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调研走访等方式,自主探究学习五邑侨乡文化精髓。教师结合翻转课堂的方式组织分享会,由学生进行讲授,教师做总结分享,建立起师生互动型思政课堂。此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的学习方案,指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向学习成果进行转化,如制作五邑侨乡革命先烈名录,绘制五邑侨乡文化红色路线旅游攻略等手绘地图等,达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思政课堂趣味性的效果,提高学生自我习得的满足感。

(三)打造特色校园,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进生活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单靠日常的课堂思政教育是不够的。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必须有意识打造高校思政教育阵地与营造校园氛围,促使思政教育进生活。在打造特色校园中,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以雕像,展板,文化林园三个方面对五邑侨乡文化进行传承教育。促进五邑侨乡文化教育生活化是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借助有效的文化载体。在实体载体方面,学校可以结合五邑侨乡文化打造文化长廊,开展五邑侨乡文化论坛等方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其次,学校需加强与五邑侨乡文化特色基地的合作,打造系列校本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途径和教育资源。此外,思政生活化还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信息网络化的需求,如利用微课平台开设五邑侨乡文化“微讲堂”或建设微信主题公众号等方式讲述与展示教育成果,促进学生思政教育生活化。结合思政进生活,学生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五邑侨乡文化的精髓,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成为新时代四有合格青年。

四、小结

总而言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份精细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其愈发广阔的发展空间。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当结合身边最富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最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达到学生乐学,善悟,真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会立,孙倩,姜姗姗.基于“00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特点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智库时代,2019(43):25-28.

[2]谢涛.广东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J].红广角,2015(02):48-51.

[3]陈春花.寻访革命遗迹 重温革命历史[N].南方日报,2011-09-01.

[4]韩玲,李正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讲好“红色故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2):110-114.

[5]贺旭,周逢春,陈西玲,张惠军,刘建成.益阳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184-185.

责任编辑  韩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