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演示实验的分析及改进

2020-09-10杨小龙

高考·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核心素养

杨小龙

摘 要:物理发展离不开实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礎的科学,物理学的基本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教学,其趣味性、直观性、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也有利于揭露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演示实验作为物理实验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重视并改进、开发演示实验,即有利于克服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创新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实验课的育人功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演示实验;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的践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成为现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国之所向,师之所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以实验、观察为基础是物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之一,物理发展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其趣味性、直观性、灵活性、实践性、创新性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演示实验作为物理实验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开发和利用好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有效的导入新课,还有利于揭露物理规律、物理观念的来龙去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并改进、开发演示实验,既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克服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实验课的育人功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本人将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一节P57的演示实验设计为例,谈谈对该演示实验的分析与改进。就本实验而言,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自主:针对课本演示实验,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设计、操作,让自主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基本能力,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

创新:针对课本演示实验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

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时代工作,科研的要求。

二、设计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力学的基础,对今后动力学与功能关系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材安排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层次的学习、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但教材的演示实验只是给学生以理论上的指导,并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及操作过程,学生学习只停留在表面,而未真正意义上揭开影响摩擦力因素的神秘面纱,且对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的探究留有空白,所以很有必要对此实验进行分析与改进,以突破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定性的学习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缺乏定量及深层研究,特别是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相对困难,这严重制约了以后的教学。

三、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取一个橡胶棒,一端涂有润滑油,让一位男生握住有润滑油的一端,让一位女生握住另一端,进行拔河比赛。请同学们猜测比赛结果。

【设计意图】:真实的情景创设是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内容的具体呈现,是领悟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措施。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加深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质疑,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

1、实验:指导学生自主完成课本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并得出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该演示实验在摩擦力研究中的不足(无法探究影响动摩擦力的因素。)

2、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实验,并利用右图装置借助二力平衡原理,深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思考: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思考该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无法匀速、难以读数)

4、改进:小组合作,探究试验改进方案。

改进一:利用改进装置1,克服弹簧测力计在运动过程中无法稳定读数的问题。

改进二:利用改进装置2,使用电动机代替人拉物体,解决物体无法匀速且速度大小不易控制的问题。

改进三:利用改进装置3解决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时因自身重力影响无法准确读数的问题。

5、再实验

利用新的实验设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采用控制变量法,分组探究速度、接触面积、粗糙程度、正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设计意图】:由实验引发思考,由思考改进实验,由实验加深理解,符合认识事物过程的螺旋式上升规律。

第三环节:实验拓展

1、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现有的实验器材,测量木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指导学生记录数据,鼓励学生在微机课自主利用excel处理数据,做出图像,通过图像的斜率计算动摩擦因数。

2、目前电动机转速依靠电压调节,将来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单片机控制电动机,让速度调节更加精确。

【设计意图】:课内带动课外,适应数字化、信息化要求。

总之:基于演示实验的灵活性、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对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演示实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聊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84.

[2].傅永鑫.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0801.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效率核心素养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措施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例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