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境和活动引领高中复习课堂

2020-09-10戴俊

高考·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科情境核心素养

摘 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情境”是连接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纽带,“活动”是架起理论思想与实际运用的桥梁,以情境和活动引领高中的政治复习课堂,有助于学生在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学习—运用—认同”的路径目标。

关键词:情境;活动;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孕育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在动力系统”。本文对“文化创新”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学生对文化创新相关知识点分析与体系的构建过程的研究,使得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增强运用知识分析现实材料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念、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理解、支持复兴中华文化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教学内容:

本课为《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以及深层次思考。

二、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阐述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及文化创新的几个途径,是对第二单元的总结和提升,在整个模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接第一单元的文化的基本介绍,也启发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2.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四、教学过程:

1.以体系为基础,理清知识脉络

文化生活的学习要求我们以构建框架来看考点,理清脉络去分析考点,在新课学习中,我们一起构建了本课的知识框架,从中可以看出,第五课谈了两个问题:一是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二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设问1:下面,给同学们八分钟的时间理清考点,并对照PPT识记、检测考点。

我们第二单元谈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中,第三课谈的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就是要处理好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第四课谈的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而第五课文化创新,正是建立在处理好这两对关系的基础上的。

2.以情境为载体,构建核心素养

设问2:很多同学都去过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请你谈谈在参观故宫博物院的所感所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的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那如何让这些老祖宗创造的文化瑰宝焕发新的活力,走进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来。其实,一些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早已开始实践,让文物艺术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比如说风靡大陆市场的“朕知道了”的胶带就出自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手。比如说,大英博物馆,有这样的文创产品,将我们熟悉的大黄鸭与古罗马、埃及的人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比如說,这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梵高的《星夜》,将画印在了马克杯和T恤衫上,卖给消费者。

设问3:那我们的故宫博物院呢?有没有借鉴于他人,取材于传统,创造属于我们的文创产品呢?

请同学看一些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关于文创的想法。

设问4: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在2016年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人民币,请同学们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单霁翔院长提到了要有创意,要将创意融入到文创产品之中,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因为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研究人们的生活,满足人民的需要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满足于社会生活。文创产品的研发要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体现了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的研究借鉴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其他世界著名博物馆的经验体现了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同时,故宫的维护及文创产品的研发离不开人的作用,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3.以活动为依托,尊重学生主体

故宫的文创产品既借鉴了国内外的优秀经验和设计实例,又充分利用了故宫现有的文化资源,并且在创新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设问5:假设你是故宫的文创设计人员,请您发挥想象,根据文物的特点及现实生活的需要设计一款文创产品,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设计意图。

4.以升华为目标,加强价值引导

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正是这群普通人,在简陋的环境中以他们的信仰和坚持去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推动着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值得我们去尊敬去了解他们的故事,所以,又回到前面我们所谈的,人在社会实践中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故宫的这些“工匠”们一样,为祖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想要推动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走向新的辉煌,需要我们“实践为主,依靠人民;取自传统,借鉴未来;包容开放,自信自觉”!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1.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依托,把“活动”和“过程”当做目标来规定,而不只表达“内容”和“结果”[1],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复习课设计的应有之义,也彰显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旨。本课的课程设计以学生所知所感的故宫文创产品为情境,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在“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设计内容化”的目标,力求在理解并学会运用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引领的功能。

2.新时代,各种思想文化激荡,造就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如何在学生思想日益活跃,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的大背景下,把住课程的引领方向,谋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学生自主选择、自行构建的权利与统一认识,引领思想,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大旗相协调,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本课的课程实施充分利用了“情境”和“活动”,切实保障了学生追求与选择的权利,实现了学生多样化的文化追求取向与坚守和捍卫中华传统文化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

作者简介:戴俊1987.12,男,汉族,江苏昆山,大学本科,中教二级,课程论。

猜你喜欢

学科情境核心素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超学科”来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