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

2020-09-10饶品良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饶品良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纲领与指导思想,依据以往学者对部分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调研数据,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意识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主动接受生态宣传与教育的意识不足,缺乏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觉意识,高校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不足,诸多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知识理解掌握不充分,进而限制了大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发展。为此,政府需做好全面统筹调控工作,高校需加强教育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极大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这样的状况再不能持续下去,必须下大气力扭转。[1]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美丽中国的见证者和践行者,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是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输送具备生态素养的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认知

1.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明确表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2]当前社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没有自然界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因此,有学者就此问题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87.63%的大学生赞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有9.28%的大学生认为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此外,还有1.03%的大学生认为一切都应该以自然优先,2.06%的大学生坚持一切以自然为本的观点。调查结果表明: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中,较多学生能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但部分学生观念有失偏颇,没有正确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处于什么状态,无法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共存共生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不断变化,从最初的惧怕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现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表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加深,自然界的重要性在人类社会中日益突出。当今大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关系到未来人类对自然界的态度与践行方式,对此关系认识不足,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

2.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掌握

有其他学者对某高校进行调研时发现,有23%的学生感觉自己拥有较好生态文明素养,有44%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态文明素养比较高,但在关于“人类是否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问题的回答时,只有56%的学生表示完全认可,22%的学生表示比较认可,5%的学生一般认可,而有17%的学生比较不认可,还有12%的学生完全不认可。这表明,学生在自身认知方面存在一定偏差。一方面自认为对生态环境有较深入了解与掌握,而另一方面却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不能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无法准确理解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对于“是否同意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成长关系密切”的回答时,有46%的人表示完全同意,28%表示比较同意,11%表示一般认同,但有12%的高校学生表示完全不认同这种关系,认为生态文明教育和大学生成长没有多少关联,更谈不上密切。学生无法认识自身成长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也即表明学生尚未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人类无机的身体,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自存在以来就与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生态环境恶劣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对人类物质生存基础的保护。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利于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此外,有57%的受访大学生高度认同“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关系密切”,24%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同意这种说法,4%的学生表示一般认同,但是,有12%的人却表示不认可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常识如垃圾分类、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等与生态文明相关知识也是了解不深。[3]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加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及端正学生对生态环境与自身发展、社会存在的关系的认知是当前教育应关注的重点。

3.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途径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有80%的大学生对其思想的了解来自于互联网宣传,有70%的大学生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中了解,有30%的学生通过课堂、学术讲座、会议等途径获得相关认知。对于“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效能”的问题回答,有78%的大学生选择“参加生态文明类的社团组织”,有71%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宣传”,69%的大学生选择“课程教学”。因此,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生态文明的实践教育对学生来说更受欢迎并且教育效果最明显,其次是网络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最后是课堂理论灌输。[4]因此,高校进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从兴趣点切入教育内容,以提升教育实效。

(二)大学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表现

1.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

在调研中,对“保护生态环境应秉持什么样的态度”的回答中,发现约有73.2%的大学生表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约81.44%的大学生认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善待环境,有17.53%的学生认为只要尽力就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比较随意、不够重视,但有3.0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虽然人数比例不多,但应该引起高校教育者的重视。[5]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反映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部分学生对待生态环境的无所谓态度表明其缺乏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知与掌握,亦不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此外,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不同学生也持有不同观点,如现在中国许多城市开展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据湖北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68.8%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内涵不清楚甚至不了解,所占比例大于2/3;另外,74.59%的学生为减少麻烦,并无践行垃圾分类政策,只有2.23%的学生认真践行垃圾分类的政策。[6]垃圾分类是国家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全员参与、全员建设,这表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个人应有充分的环境保护意识。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反映出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生态环境保护意識不足,生态文明观需要进一步加强。

2.大学生日常生态文明行为

在对大学生日常生态文明行为的调研中,询问大学生“购物是否会不使用塑料袋”时,有21%的受访者表示会这样做,有41%的学生则表示不会这样做,还有近1%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自备购物袋,也没必要减少使用塑料袋。我国自2008年实施的禁塑令,旨在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数量,减少污染,然而大学生对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极其高,且缺少对塑料袋带来的环境危害的正确认识,导致践行效果不佳。在问到“在公共场合发现垃圾是否会主动扔进垃圾桶”问题时,有34%的学生表示当自己看见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扔进垃圾箱,39%的人表示要视具体情况来决定,不可能完全做到看到垃圾就一定会捡起,23%的学生则表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捡起垃圾,更有2%的学生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捡起垃圾。是否把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对于小事的态度却常常能反映人的思想认知。这一问题反映当前的生态文明教育更多地停留于表层,学生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意识。在问及“看到有人破坏生态环境时会怎么做”时,有31.96%的大学生表示会马上出面制止,有17.53%的大学生表示会打电话投诉,可以看出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是有着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责任感,然而也有19.59%的人说顶多责备几句了事,还有30.93%的表示会视而不见,这部分人占比近四成,说明部分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不强。[7]从这些调研结果可以发现,青年大学生尽管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是依然有相当部分学生未能把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日常的生活行动。理论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指导实践,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大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还不够深入,且缺乏将其运用于实践的意识,这说明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教育中应着重加强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意识转化。

二、大学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接受生态宣传与教育的意識不足

从上述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被调查大学生对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间点上所发生的事情了解不多或不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存在严重不足。[8]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当前生态危机意识不足。现在高校大学生都是出生于21世纪的“00后”,这些“00后”年轻人普遍生活在物质充裕、衣食无忧的社会环境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缺少深切体会,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这造成了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践行意识不足,在学习时采取消极态度,进而影响教育与实践效果。

(二)缺乏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动性

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主要以备考为主要目标,难以集中精神学习生态文明知识,进而形成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先的思维意识。进入大学校园后,大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感兴趣或网络流行的各种新鲜事物,缺乏缺少社会关切与社会责任,导致对生态文明的责任意识不强,认为政府部门才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而他们仅凭借自身之力难以做出实质性建设。简言之,我国大学生大部分能够认清当下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认为解决问题是与己无关,[9]因此,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了解相关生态新闻报道的热情,不愿意接受和学习生活中的生态常识,对生态文明的践行意识不足。

(三)高校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据调查,部分大学生表示获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渠道在于课堂教学和互联网,其他方式如电视、纸质宣传或朋辈之间的影响较少,不占主流。[10]归根到底,这是由于我国开展生态教育的时间尚短,实践经验不够经验丰厚。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便开始开设“生态教育”课程,并把它作为大学教育的必修课;而我国相关专业设置较晚,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如当前高校各专业课程甚少涉及生态教育,高校学生获取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是零星的课堂教学,有45%的学生表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相对应的师资力量,40%的学生认为目前社会中缺乏能够较低生活消耗的环保产品,38%的人表示只是依靠单一的学生社团宣传和活动来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形式过分单一,还有28%的学生甚至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从未听过有关生态文明的教育活动,17%的人认为领导不重视,办学思路不转变也是问题的症结之一。[11]由此可见,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形式、增加生态实践环节,促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不足

高校思政课开展课堂生态文明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但还需要有相应的教育氛围熏染,这样才能形成立体化的教学环境,促进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由于目前的生态教育多以学校、家长等为介体与大学生进行单向联系,缺少专门支撑大学生思想认知和认同度的数据,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掌握不足,缺少生态文明宣传环境,造成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日常生活脱节,使生态文明思想不能以大学生普遍接受的方式得到普及和宣传,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最终导致践行意识缺乏。

三、大学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升路径

当前,环境问题突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界破环严重,诸多环境问题使人类得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提升大学生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时代之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所在。

(一)政府做好全面统筹调控工作

当前营造生态文明教育环境状况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有一定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态思想认同。因此,政府一方面应该制定措施,督促学校组织开展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关的不同形式的生态环保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帮助其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把握。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政府要明确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制定保护生态政策,不断加强政策监管,完善监控生态政策执行与运行的措施,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形成“政府主导,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保护的社会氛围。

(二)高校加强教育改革与创新

1.加强高校课程创新性改革

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首先,在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性改革,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层次学生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原有的教材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大胆变革,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实现功能互补。其次,在教学形式上加强师生互动,推动建构全方位的立体式教学,让学生自动自觉地参与到整个课程的学习中,以适应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提升知识和能力的需要。

2.强化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意识

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存在着形式化、模仿化等严重问题,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和随意性,流于形式,应付检查,不但缺乏实用性而且从根本上失去了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在实践教学前,思政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致、严格的培训,在实践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严格监控,随时调整学生出现的偏差,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纰漏,建立双向沟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认真地对待和分析实践教学考核结果,在总结中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提升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效能。

3.营造绿色校园的环境氛围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促进大学生自觉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做到大力营造整体校园的生态文化氛围,拓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不断强化习近平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如依托大学宿舍社区、食堂等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开设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又如创建学生文明宿舍,倡导在寝室和课室节水节电、爱护公物,评选“生态文明之星”作为全校学习的典型并予以一定的奖励;或如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竞赛和生态成果展览,或举行“生态保护”的公益行动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身处于绿色的校园环境中,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三)引导学生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引导大学生自觉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浪潮中,高校思政教师要主动引导和指点他们积极接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使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理性对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负面现象,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社会生态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成长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2.利用新科技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中国科技飞速发展,高校思政教师要善用新科技产品,利用青年、接受能力强等优势,借助网络、新媒体等社交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通过社交媒体,呼吁学生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等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践行习近平生态思想的环保理念,比如采用文明的方式处理快递垃圾、主动进行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文明用车和还车、低碳出行等,理性处理现实中的生态问题,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3][4][11]姬博诚.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江西某高校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8):94-96.

[5][7]李艳萍.大学生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知度的调查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02):23-28.

[6]李景蕻,董平华,陈中惠,肖笛,寇黎丽.湖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J].大学教育,2019(9):104-107.

[8]郝芳敏.大学生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认同度调查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8(07):154-156.

[9][10]段雪怡.大学生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认知度研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126-128+147.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大学生就业趋势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