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绳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的运用及效果

2020-09-10李柯翰

当代体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课体育

李柯翰

绳梯训练法是指以绳梯为主要器材,来培养学生的协调及灵敏性的常用体育训练法,对于小学生体育课来说,绳梯训练法是一项重要的训练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运动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促进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而对于小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来说,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越来越重要,本文将通过介绍和浅谈绳梯训练法,分析其在小学体育课的运用及效果问题。

1 引言及背景

当前阶段课业较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绳梯训练其一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二可以丰富小学体育课程内容,改变体育上课活动的模式,使体育课内容更加多元化,使学生锻炼内容更加全面化。绳梯训练法是指借助绳梯这一运动器械,利用各种运动形式及步法动作,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运动能力,绳梯训练其使用简单、空间占用较小、易于搬运并且其灵活性、实践性较强,可运用布条、绳子、木条等各种材料来进行制作,将其制作成绳梯的结构形式。绳梯训练其可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运动素养。

2 绳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的运用的重要性

在现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要,而绳梯训练教学在小学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教师通过绳梯训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其身体素质,培养其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其喜欢上运动。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对于绳梯训练法的应用较少,而现如今,绳梯训练法越来越凸显出来了其优势和独特性,小学体育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对于绳梯训练法的使用。

3 绳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绳梯训练法其效果要高于传统的训练方法,其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欢,而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其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还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所以体育教师要进一步的提高绳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运用的创新性,发挥出绳梯训练法的最大效果。在当前阶段,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对绳梯训练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做到对绳梯训练法教学的重视,对学生进行绳梯训练法的课外拓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1 提高小学生的灵敏度

绳梯训练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灵敏度,通过折返跑、动作转换跑等动作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大脑及肢体的反应能力,其效果要高于传统的训练方法。

3.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团队协作活动来进行绳梯训练法,例如团队竞走活动,几人为一小组,将相邻学生的单腿进行固定,从速度上定胜负,这一小组成员其目标相一致,通过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来获得胜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3 提高学生的运动速度素质

提高学生的运动速度素质主要是通过100m测试,这也是体育训练的最主要训练方法,其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为根本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调整,通过明确跑步方向后,当学生听到指令后就开始向前跑,既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速度素质,从而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但仍有一小部分体育教师对绳梯训练法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对绳梯训练法的运用方法技巧较差,运用意识也较为欠缺,所以导致了绳梯训练法并没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的进行下去。

4 绳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运用的策略

4.1 提高体育教师对于绳梯训练法教学技能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对于绳梯训练法教学技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观念,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好绳梯训练法的训练流程,在进行绳梯训练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4.2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参与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际运动体验当中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不断促进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中绳梯训练法的运用。

5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绳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的运用及效果的研究,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于绳梯训练法的运用,在学习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绳梯训练教学模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课上体验、拓展性教学策略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绳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的运用的发展性,要逐步提高繩梯训练法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进一步运用,最大程度的促进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市高新区西安高新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课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