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绘本 绘享童年

2020-09-10魏巍

红豆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思维绘本

魏巍

【摘要】低年级学生在感受美和认识美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绘本具有的趣味性的画面深受小学生喜欢。将绘本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绘本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辅助运用进行分析,通过精选绘本,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绘本;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思维

引言:通俗的说,绘本是结合了图画和简单文字的书。绘本早期的形态是插图,其作用是为不识字的人解释各种教义的内容。在绘本中,图画占据了大面积的篇幅。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却是用绘画在讲述着故事。19世纪,英国出版的由毕翠克丝·波特所创作的《小兔彼得的故事》被公认为现代意义上绘本诞生的标志。

因为六年陪伴孩子阅读的时光,渐渐爱上了绘本。这些看似简单的图文背后蕴藏着很多人生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绘本的阅读体验,我认为美术老师应该是最好的绘本讲述者,不仅在讲述故事本身,而且会从美术的角度带领学生拓展思维,从故事内容进行逻辑串联,通过视觉的呈现、设计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进行画面的观察和美术的表达。

分析绘本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辅助运用,应以思考如何让绘本应用于常规的美术教学,运用“因势利导”的策略,利用绘本中点、线、面以及构图、色彩、创意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绘本与美术教学整合起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文章围绕绘本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一、从美术课程价值去精选绘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美术学科旨在形成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图像说读能力的培养对低年级美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对作品外在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审美领悟能力,我们的美术教育尽可能的坚持直观形象演示和示范,尽量避免抽象描述和说理。绘本符合小学低年级的发展需求,将图画与内容融为一体,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语言、动作进行形象化的描绘,表达出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從美术课程价值去精选绘本,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图画的形象性。图画语言更符合孩子形象性的思维特点。世界经典绘本中的绘画都是由著名艺术家和著名美术家共同创造的,他们用出色的绘画技巧,优美的画面来诠释绘本故事,使得绘本既有色彩、线条、构图的美,又有语言的美。我们在精选绘本运用到美术课堂中时,首先要根据画面的丰富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多样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领悟能力。

在进行低年级色彩教学时,我选择了《鲍勃的蓝色忧郁期》。

1.故事内容:

鲍勃和蝙蝠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起画画。有一天,蝙蝠突然留下了一张字条就离开了,蝙蝠其实是去冬眠了,失去好朋友的鲍勃非常难过,从那以后,不管他画什么都是蓝色的,香蕉是蓝色的,树是蓝色的,连给好朋友的画像都变成了蓝色。朋友们非常担心他,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们带着鲍勃去了山顶,在那里,鲍勃看到了他几乎都要忘记的美丽色彩。鲍勃非常开心,回家以后他的梦都是彩色的。第二天起来,他觉得世界都不一样了。这时,蝙蝠也回来了,一切又回到了从前。

2.讲述要点:

从《鲍勃的蓝色忧郁期》中,出示鲍勃的画都是蓝色的,产生疑问:

“画画时鲍勃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心情很不好!”

从颜色中让学生读懂关于他心情的描绘,通过色彩冲击感受情感的变化,模仿书中画面进行创作。

书中有两页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第一页的黑夜是用深蓝色画的,可以问问孩子看到了什么,蓝色是代表忧郁,感受到鲍勃的由于心情了吗?

突然太阳出来了,带来了缤纷的色彩,这个时候孩子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对于我们进入色彩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由绘本渐渐引入,颜色有不同的色系,什么是冷色系,暖色系和中色系又有哪些?不同的颜色有哪些不同的寓意和心理效应?什么是对比色,什么又是互补色、邻近色,可以通过绘本引导,当教师渐入情境地带领孩子们沉浸在绘本中、分享快乐时,绘本在美术课堂的辅助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二、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好的绘本是集“图感”和“语感”的统一,好的绘本更是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表现能力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从老师使用各种手段融入教学中,其中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与学生巧妙结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去想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案例一

以绘本《巨人与春天》辅助小学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的教学

此课的教学,老师通常选择用《格列佛游记》的动画片断导入,能带给孩子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后期学生的创作,效果不佳,动态图像在脑字里停留时间很短暂。所以,本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绘本《巨人与春天》进行新课导入。

老师选取代表性的画面,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

你看到了谁?——寻找画面主体

你怎么看出来他是巨人的?——通过对比

他们在做什么?——画面情节

通过问题来引导孩子发现并学习画家在画面中表现“大与小”的对比。通过观察,孩子对于人物之间大小比例、人物与环境大小比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绘本中巨人与小矮人和谐相处的故事也将伴随着孩子进入本课的学习,从而打开学生思维。

教学案例二

以绘本《西瓜游泳场》运用到一年级美术实践课教学

讲述要点:

1.《西瓜游泳场》是一本韩国的绘本,画风可爱,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故事内容丰富,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开发想象。这本书特别的设计,很多地方都采用了漫画分格的技巧,像是定格了一个个欢乐的瞬间,引发孩子们阵阵笑声,像是这西瓜游泳场上奏出的美妙音符,能当伞的白云,能洗澡的乌云……通过故事中情景的引发,孩子们的思维逐步被打开,创作兴趣也随之被激发。

2.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文字的趣味性和图形的简约性的完美结合。教师以创设情境的方式给学生讲授图文的排列。封面:在红红的西瓜游泳场里,一个戴着泳帽戴着泳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臂,靠在游泳池边,微笑地抬头,仰望天空,看上去是那么地享受着惬意。通过正文,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个老爷爷在干嘛呢?可以模仿老爷爷的动作,激起学生探索兴趣。引导孩子观察画面,绿绿的稻田地,隔着书都有让人心旷神怡之感,感受绘本色彩的美。在绘本的后半阶段,激发学生的创意点,引发学生创意思维:谁来了?他卖的什么?白云商人卖的白云和乌云有什么功效?西瓜游泳场的滑滑梯是怎么做的?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思维。

3.核心思想的总结性引导。教师入境地带孩子们沉浸绘本、分享快乐。当绘本讲述即将结束的时刻,孩子们不自觉的感叹:“好凉快啊,我也想去西瓜游泳场”时,讲述者的內心是充盈的。带着这份创作的激情,孩子们完成了充满想象的作品。

三、自制绘本,体验创作的乐趣

绘本制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发展孩子的创意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这是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引导孩子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表达,自信的展示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唤醒和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

1.尝试制作,分享情感

尝试绘本制作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发展,就需要有进一步变化的、符合年龄特点的多元化形式来充分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以此具备观察事物的多种视角的敏感能力,而这种敏悦的感性,也是他们获得知识信息,丰富内心情感,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所必须的品质。基于这些,在自制绘本的过程中,让孩子之间、小组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与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共同制作绘本的过程中,小组之间商量绘本的文字表述、画面绘制、版面安排,乃至封面、封底的设计等,一系列的环节都是在有效的互动合作中完成。这种合作充分体现出:孩子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他们之间的互动更是教育的资源,任何一个少儿的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是一种教育的资源。在整个的制作过程中,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最终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2.合作完成,凝聚匠心

疫情期间,孩子们和家长在家共同创作了立体绘本《被打扰的鼠年》。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家长的协助下都参与到“抗疫”主题的绘本创作中,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创作的绘本采用手工与绘画创作相结合,立体设计的表现形式。封面是可爱灵动百变的小老鼠造型,手写的创意字“不一样的鼠年”;内页采用翻页设计,用绘-剪-贴的方法,翻页呈现了“冠状病毒”、“防疫知识”、“致敬最美逆行者”三个内容,画面精美、立体直观、活泼生动,层次感强;封底“阖家欢聚”则是主题的升华,寄托了孩子们对战“疫”结束阖家欢聚的美好期待。绘本有创意、有品位,集艺术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他们创作的绘本既是一本防疫宣传手册,也是一本精美的抗疫画册,凝聚了孩子们的智慧与匠心。

绘本是艺术家、插画家、文学家共同完成的阅读形式。绘本与美术教育息息相关,通过立体绘本制作,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绘本,提高孩子们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以及后期的美术表现和创作实践带来很重要的影响。

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反应社会形态的形象艺术。美术课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理解社会现象,提升思维表达的过程。美术教学是以文学、自然科学、数学等知识为依托,多元知识相融合的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充分强调了教育主要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热情,唤醒孩子的动力!

后记: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共识,而在这中间,“美学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多样化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这使得小学美术教育不可能完全建立在现有的教材之上,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素材开展教学,把绘本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拓展孩子们的创意思维。我们让孩子们学习用丰富多彩的创作性美术活动来表现文字之美,用五彩的颜色,描绘出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表达自己对经典绘本的理解和体会。孩子们在绘本引导下表现出的美丽的“童画”,使文学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合为一体,充分体现出了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辅助运用。

参考文献:

[1]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版

[2]郭书瑄.《插画考》[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版

[3]章蓬霞.《现代绘本的形式语言研究》[M].浙江师范大学.2013版

[4]孟亚楠.《儿童本位观与绘本设计研究》[M].北京服装学院.2013版

(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思维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
多媒体辅导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标志设计教学中创意性思维的拓展
平面广告中的创意思维方法探析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