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喷引燃油量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的影响

2020-09-10黄禄丰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3期
关键词:热效率

黄禄丰

摘要:以ACD320DF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将发动机的NOx排放限制在同一水平,进行了引燃油量调整实验,在同等NOx排放的条件下,引燃油量越少,HC排放下降,总体排放水平改善;引燃油量降低,燃烧始点滞后,最大爆压下降,但燃烧持续期缩短,发动机燃烧震动强度下降,噪声减小,缸压曲线更为平滑;50%负荷以下,最佳引燃油量占比约为1.5%~2%,而在100%负荷时引燃油量取最小值,替代率高达99.5%,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最高。

关键词:ACD320DF发动机;引燃油量;NOx排放;替代率;热效率

0  引言

微喷引燃双燃料发动机是当前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下的特殊产物,结合了纯天燃气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优点,兼顾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淡化了纯气体机在加载、燃料配置等方面的限制,弥补了柴油机在排放方面的短板。

双燃料发动机最初是由柴油机改造而成,早期的研究多基于简单的改装和匹配,提升替代率,但改造双燃料发动机始终存在弊端,功率打折,安全性能差,且随着燃油喷射角度的提前,排放较之柴油模式更为恶化,唯一的优点就是天然气的燃料成本较柴油偏低;后来发展到全新燃气系统设计、结构和布置的优化等[1-2]。

近来大量文献表明,微喷引燃双燃料发动机能大幅度改善NOx和颗粒物的排放水平,更多的主机厂相继加入双燃料发动机的开发行列。

瓦锡兰自1996年前后推出了20DF、31DF、34DF、46DF和50DF五款双燃料发动机,在柴油机的基础上优化了气门正时和燃烧室形状,最高替代率达到了99%,燃气模式实现TierIII排放,广泛用于陆用发电、船用发电和推进[3]。

德国MAN公司(ME-GI)、美国卡特彼勒(M46DF)、韩国现代重工(H35DF/H27DF)、日本大发(GK28DF)、洋马(EY26DF)等公司后续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双燃料产品。

国内双燃料发动机研究起步稍晚,当前生产双燃料发动机的厂家主要有安庆中船、中船动力、缁柴、潍柴、宁波中策、胜动、河柴等。但大部分都为改造双燃料发动机,替代率低,无法满足TierIII,当前满足TierIII的双燃料发动机仅有安庆中船(ACD320DF)和中船动力(CMP-MAN L23/30DF,L28/32DF)两家,其中中船动力微喷引燃和柴油模式采用同一套喷油系统,微喷引燃油量很难精确控制。安庆中船的ACD320DF主喷和微喷采用两套独立系统,微喷系统为电控共轨,引燃油量实现独立、精确控制,在优化了喷孔设计后,最高替代率达到了99.5%,热效率达到了49.3%。

以ACD320DF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改变发动机的引燃油量,在满足排放的前提下,探究发动机引燃油量对发动机燃烧的影响及引燃油量的最佳值。

1  ACD320DF发动机与实验装置

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于2013年开始双燃料发动机的研发,研制的ACD320DF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燃气系统采用多点歧管式喷射,微喷引燃系统与主喷系统相互独立,微喷引燃系统采用斜置式布置,主喷喷油器略偏离中心,整个燃油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发动机摆放在密闭的隔音房内进行,试验过程中主要测试的是排放、最大爆压、燃气消耗,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

排放测试设备采用AVLgas1000,仅能测试排气中的甲烷成分,因此数值偏小,但仍可反应总HC的趋势。

燃烧分析仪通过采集缸压和爆震信号(由于通道限制,仅采集了两缸的爆震信号),可对主要的燃烧参数进行分析,数据采集系统则采集发动机的主要运行参数。燃烧分析仪与数据采集系统CAN通讯,确保数据同步。

2  试验结果和分析

林志强的实验表明,NOx、HC排放物之间存在折中关系,进行稀燃、减少引燃油量是减少NOx排放的有效途径,如在稀燃的同时减少引燃油量会导致HC排放增大,燃烧不稳定性增大,甚至失火[4-5]。

当前排放最主要限制的是NOx(C1和C2法规同时限制NOx和HC),因此本文在试验时将NOx的排放水平控制在同一水平,在改变引燃油量的同时,调整空燃比,即低引燃油量低空燃比、高引燃油量高空燃比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对比发动机的HC排放、燃气消耗、燃烧稳定性等指标,评估引燃油量大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IMEP循环波动是评价发动机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参数,燃气模式一般要求≤3%,柴油模式一般<1%[6-9]。

ACD320DF发动机的主要负荷点如表2。

引燃油量的消耗与循环喷射量的换算如表3。

分别在25%、50%、75%、100%负荷下进行试验。

25%负荷

分别设定引燃油量20、30、40、50、60,NOx排放控制在260ppm左右,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50%负荷

分别设定引燃油量20、30、40、50、60,NOx排放控制在240ppm左右,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75%负荷

分别设定引燃油量20、30、40、50、60,NOx排放控制在240ppm左右,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100%负荷

分别设定引燃油量20、30、40、50、60,NOx排放控制在260ppm左右,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從图可知,25%、50%负荷时,当每循环引燃油量超过40mm3(引燃油量占比约1.6%-2%左右)后,燃气消耗明显提升,IMEP循环波动明显增大,HC排放增大;但当每循环引燃油量降低至30mm3(引燃油量约1.2%-1.5%)以下时,HC排放在减小,但燃气消耗上升,说明在低负荷时,过低的引燃油量导致点火能量变弱,燃烧始点滞后,甚至部分循环出现后燃,每循环引燃油量为40mm3时,25%负荷时的替代率为97.9%。

75%、100%负荷时,当每循环引燃油量超过50mm3(比例约1.2-1.5%),燃气消耗明显增加,IMEP循环波动明显增大;随着引燃油量的降低,发动机燃气消耗下降,效率提升,IMEPcov变小,HC排放降低,性能指标全面提升,当每循环引燃量为20mm3时,100%负荷的替代率达到了99.5%,此时发动机的热效率超过了49%。

随着负荷升高,最佳燃油替代率上升,由25%时候的97.9%上升至100%负荷的99.5%。由100%负荷的试验结果可知,当引燃油量大于60(替代率约98.5%)时,为满足排放,燃气消耗明显增大,经济性下降,运行稳定性下降甚至无法运行。

与燃气消耗相对应的最大爆压随着引燃油量的降低而降低,进一步分析燃烧分析仪数据,对比不同引燃油量下的燃烧数据,图7-图9为100%负荷时不同引燃油量的缸压曲线图。

对比着火始点和燃烧持续期,发现随着引燃油量的下降,着火始点下降,燃烧持续期缩短,燃烧结束时刻并没有滞后。

从图可知,随着引燃油量的升高,爆震传感器的震动幅度增大,爆震指数增大,缸压曲线的不光滑度增大,毛刺变多,感受到的发动机运行噪声增大。而爆震指数增大热效率反而降低,意味着轻微爆震并不能增大发动机效率,对于双燃料发动机而言,引燃油量对爆震指数的影响比空燃比更大。

3  结论

在同等NOx水平下,随着引燃油量的降低,燃气模式的空燃比降低,HC的排放降低,发动机的总排放水平改善;

负荷≥75%,在同等NOx水平下,引燃油量降低,燃气消耗越低,热效率提升;负荷≤50%,在同等NOx水平下,燃气消耗随着引燃油量的降低先降后升,最佳引燃油量占比约为1.5-2%,负荷越低,占比越高;

在同等NOx水平下,随着引燃油量的降低,发动机的燃烧始点滞后,最大爆压减小,但发动机的燃烧持续期变短,燃烧震动和噪声减小,缸压曲线更为平滑;

当前双燃料发动机燃气模式的NOx排放主要来源于引燃油,排放要求越严格,为获得稳定的燃烧,需更低的引燃油量。

在日益严格的排放和最低引燃油量的双重限制下,引燃油量越低,发动机性能指标越高。

参考文献:

[1]黄超伟,聂志斌,秦炳甲,等.国内外双燃料发动机发展现状[J].内燃机与配件,2018(17):67-70.

[2]严欢.燃油喷射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影响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3]雷伟,甘少炜,周国强,等.船用天然气发动机技术现状及发展[J].航海工程,2014,43(6):110-112.

[4]柴油引燃式天然气发动机最佳引燃油量及过量空气系数浓限、稀限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2,20(6):505-510.

[5]苏万华,林志强,汪洋,等.气口顺序喷射、稀燃、全电控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1,19(2):104-108.

[6]WANG J, HAO C, BING L, et a1. Study of cycle—by-cycle variations of a spark ignition engine fueled with natural gas--hydrogen blend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9,38(18):4876-4883.

[7]段启蒙.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控制策略与试验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

[8]KORAKIANITIS T, NAMASIVAYAM A M, CROOKES R J. Diesel and repressed methyl ester (RME) pilot fuels for hydrogen and natural gas duel-fuel combustion in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s[J]. Fuel, 2011, 90(7): 2384-2395.

[9]替代率對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6):151-155.

猜你喜欢

热效率
我国研制出热效率突破50%的柴油发动机
加热炉多流域传热模拟及热效分析
国产发动机将更“绿”
探讨影响熔铝炉热效率的因素
燃气锅炉能效测试分析
浅析环境温度对海南昌江核电厂机组热效率的影响
燃气锅炉热效率分析
QC方法在加热炉改造设计中的应用
一种附加能量式节能锅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