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020-09-10周会娜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4期
关键词:以赛促教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周会娜

摘要: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全国多个行业指导委员和教育中心举办各种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本文主要以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过程衔接与固化的研究为引导,以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例,将职業技能大赛成果与教学过程衔接与固化,通过参加工程机械行业技能大赛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检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推动职业院校教学实践工作,提高技能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高职专业人才培养

1  以技能大赛成果为引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托,指导着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通过多家知名企业调研和兄弟院校专业取经,多次论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推动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近几年工程机械类专业类国赛项目挖掘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考核从车辆故障再现、确定车辆故障维修方案、车辆检测维修调试、试车、归位等环节进行考核,体现出企业的实际维修,反映维修行业应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技能。规范职业核心知识、技能,确定维修岗位或岗位群。通过参赛,更清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掌握企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加强兄弟院校交流专业课程建设,明确人才培养准确定位,为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技能竞赛考搭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2  以技能大赛成果为导向,推动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主要是两方面,即机考和实操,考核知识点和考核项目是参与院校和企业专业共同制定,考核内容体现当前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路线,融入国家的最新教育理念,考核项目中考核要点细化,流程体现操作性、实用性和规范性。本专业学生先后参加 “小松杯”工程机械技能大赛、“博世力士乐”液压应用技能大赛、“中联重科杯”工程机械大赛等技能竞赛,这些赛事考核内容贯穿工程机械维修岗位需求,大赛对操作场地要求、设备和工具类型和布置位置、操作步骤、考核要点、评分标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操作说明,体现出专业性。通过技能大赛,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以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依托技能大赛成果,对实训项目之一的安排进行设计,布置如下:

2.1 实训设备

康明斯QB7柴油机的零部件5套。(工位4套,备用1套),如表1所示。

2.2 实训场地

实训场地设4个实训工位和1个备用工位。每个工位区域面积建议不少于5×8m,相邻两工位之间相距3m,见图1。

2.3 器材(表2)

2.4 评分标准

按要求完成缸径测量作业,以及作业过程中的规范与安全得分累加即为学生的总得分。(表3)

典型实训项目的设置依托工程机械维修岗位,根据发动机常见故障入手,确定故障排除技能需求,明确实训项目、实训内容、考核要求,制定实训操作流程,准备实训工具、设备、测量仪器、实训设备等,构建企业真实维修场景,按照实际维修过程进行教学演练,与企业实际应用对接,不断推动教学改革。

3  以技能大赛为标杆,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3.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专业教学时,设置教学任务要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强化自我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前期在参加技能大赛前,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考核要点、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教师根据时间,安排任务。因选拔参赛,学生非常珍惜机会,学习积极、主动,梳理每个任务流程,按照流程进行操作,限制时间,多次反复练习,不断纠正细化,凸显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3.2 深入探索创新能力

通过高职职业技能大赛,学生能在参与过程中学习认识到更多新技能,掌握更多新的学习方法,自身创新思维能力也能被深度激发,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核心能力。在大赛交流中,通过学生的学习,熟悉比赛内容和流程,学生每次练习,都会根据实际练习情况,提出很多实际问题,与指导老师深入交流意见和想法。有时指导教师遇到不确定问题,会与企业技术专家沟通,收集企业专业意见,通过练习探索,学习深入,专业技能提升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同学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3.3 增强自信

通过参加比赛,挖掘出学生潜在技能。学生不断努力,随着专业知识提高,增强了自信心,敢于展示自己,胆子大了,积极协助老师进行专业展示。同时通过不断的练习,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后荣耀,夜以继日的奋斗和刻苦也是会永远铭记,并会作为一生的宝贵经历延伸。

4  以技能大赛成果为契机,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1 大赛契机加强校企合作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对参赛队的指导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拓展指导教师的视野,在质和量上落实高标准、严要求,真正地让指导教师受益。技能大赛的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践,选手的训练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在参加小松杯工程机械技能大赛时,选手训练分成2个练习场地,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训练任务,委托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教师经常到企业进行指导,让专业教师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的真实项目中,并对项目进行落地实施和跟踪,增强实践技能,优化“双师型”的结构要求。打通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闭合的状态,在指导过程中不断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练习细节,熟悉训练项目各个环节需要注重的要点和难点,增加更多的合作交流,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拓展专业知识面,深入了解了企业的专业需求,不断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4.2 大赛契机促进教师主动学习

更多地教师来自于院校,明显存在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通过指导技能大赛,指导教师会参加赛前实践操作技能专业培训,推动了教师主动学习,强化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协作,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快速有效掌握企业应用技术。在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中,教师会全面收集行业基本发展标准以及相关技术信息,通过整合分析,对人才培育方案进行优化,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同时,指导大赛的经验也会运用到应用型教学模式中,运用大赛的流程进行教学的训练并对学习成果进行检测,也能反映出教师综合教学水平,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4.3 大赛契机增加院校教师交流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大赛为引导,督促教师不断深入工程机械行业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些年通过指导技能大赛,有更多与兄弟院校专业教师交流的机会,收集到很多的专业信息,也给专业教师的交流搭建了平台。通过研讨,我们与很多院校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增加了院校间的合作。前期,由我院、柳职院、南京交院一起牵头,18所院校参与,共同申报工程机械国家资源库,同时合作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撰写,合作机会多了,通过大赛,收获很多。

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依托职业技能竞赛,与工程机械维修岗位融合得越来越贴近,为专业提供了新的教改方向,由粗放型发展向着内涵型建设,工程机械专业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及时更新职教理念,积极推进专业改革,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这些年也取得长足的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职业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08).

[2]池金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果进课堂的探索[J].继续教育,2017,31(09).

[3]王亚兰.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猜你喜欢

以赛促教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以赛促教”学习方式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
敢拼才会赢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