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探究

2020-09-10寇海飞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途径和方法

寇海飞

【摘要】教育事业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之基石。新的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再是班主任是否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而是课程标准严格要求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小学低段学习阶段更加轻松地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去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对学生人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小学低段学生;良好习惯养成;途径和方法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于教育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生动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作为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用真心去感化学生,用爱心去关怀学生,用细心和耐心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

家长应该在日常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现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班级内都会建立微信群,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群向家长告知学生的家庭作业,此时家长要做好记录,以备随时监督。小学低段学生在家中完成家庭作业时,家长要在旁边进行监督与指导,在孩子遇到不懂、不会的题时,家长应该引导他们先将题目认真反复地读几遍,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审题习惯、做笔记习惯等。家长应该及时和教师、自己的孩子沟通,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做好引导工作。

2加强引导,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所以老师要循循善诱、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就像一张白纸,老师怎么要求,孩子就会怎么做。就拿孩子值日打扫卫生来说,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不会做家务事,家长也常常忽略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因此,打扫卫生之类的事情很多孩子都没有做过。学校,是教育的场所,不仅要教学生学习,也要教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但孩子们确实不会做,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老师耐心地引导。首先,给学生讲明打扫卫生和爱护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室是我们共同学习的地方,窗明几净,我们的学习环境就会更加舒适;教室,是集体场所,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打扫和维护。随后老师用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开学初,班级卫生由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并做好示范。

3明确教育内容,提升养成教育的系统性

其一,要强化对小学低段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该项教育内容是为了消除网络信息技术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小学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来审视网络上充斥的负面信息。对于一些不良信息要坚决抵制、对于虚假信息要做到精确辨别、对于一些良好的信息要及时学习并将其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项能力;其二,教师要强化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力度。侧重于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定期地进行洗漱、远离一些火源,不随意用火、自觉地与同学友好相处、讲文明,懂礼貌、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不随意的践踏花草树木、礼貌待人,文明讲话、严格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行为等.

4深化认识,强化教师与小学低段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识

在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知以及培养意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良好习惯的培养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深化对良好习惯培养意义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良好习惯培养意识,并将对学生进行渗透、引导,以此实现学生自主性以及积极性的提升。教师应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重要意义的讲解,只有学生意识到良好习惯对其成长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而健康地成长、发展。

5开展校园主题活动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的习惯培养活动讲究润物细无声,而在日常培养之外,学校也可以开展校园主题活动,以主题性的活动将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或者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好处直接展示给学生,以这种方式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直接的良好行为习惯强化或者引导。

6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

为人师者,一定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小学低段学生,才能更好教育学生。老师必须从方方面面去关心、理解学生,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小学低段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结语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个人、班级、社会的文明素质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个老师应予以充分重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对症下药,寻找、探索出适合学生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心理素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爱与理解[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6(2):126-128.

[2]栾玉娜,姚芬.注重情感教育,获得育人硕果[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11):18-19.

[3]蔡斌林.寄宿制學校管理中的教师角色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4):152.

[4]李介.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思想及启示[M].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4(4):69.

猜你喜欢

途径和方法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及方法研究
如何突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性
农村中小学校本研训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生自控力培养之我见
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审计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硕士开展案例学习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