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初探

2020-09-10孙武斌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建设

摘 要:融媒体对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是一个系统繁杂的过程,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场域下,必然会遇到许多挑战。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融媒体中心为例,就建设新型主流融合媒体,从培养移动思维、建立融媒体实验室、加强全媒体人才培训3项举措入手,对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252-02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宣传思想工作新形势新要求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县级媒体转型升级的战略工程。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2019年6月28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正式启用。自此,婺城区的新闻传媒工作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简单相加、单兵作战”迈向“融合发展、多元传播”的全新阶段。

一、融媒体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融媒体对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是一个系统繁杂的过程,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场域下,必然会遇到许多挑战。

一是自媒体“集市”式信息传播模式和叙事方式面临很大的挑战。在自媒体场域,个体成为传播的自主主体,人人皆媒体,人人皆中心,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和接收模式,传统的理性化、结构化、系统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叙事方式遭受冷落甚至排斥。

二是个体信息选择多样性背后的差异“共识圈”。在新媒体场域,个体根据不同的主张和诉求自发地选边战队,形成一个个代表差异化价值共同体的“共识圈”,这些“共识圈”往往会成为多元价值观的集散地和孵化器。[1]

三是个体信息获取中的信息流现象。在“流量至上”的思维模式下,为了获取流量,许多媒体会投其所好地向个体推荐信息,这其中不乏大量“标题党”,偷窥、猎奇甚至低俗的内容大大扭曲了个体获取信息的通道。这其中还有一个“精粮过多,无法消化”的问题。如当前融媒体的代表“两微一端”,信息虽然精良,但海量信息让用户无法消化,大部分订阅号的阅读量和受众黏度并不高。

二、因地制宜建设新型主流融合媒体

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当前媒体改革注入了新动能。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可以重塑中央与地方的舆论工作格局,拓展国家治理的智能化,实现媒介融合在“最后一公里”的下沉,疏通社会基层的“神经末梢”。

(一)培养移动思维,增强用户黏性

目前,婺城区融媒体中心有报纸《今日婺城》、电视栏目《婺城新闻》、婺城新闻网、婺城融媒APP、微信公众号“婺城发布”等全媒体平台,按照省、市、区三级融合的模式,同步介入省和金华两级报纸、电视融媒体中心,搭建起三级联动的融媒体宣传平台,实现了三级融媒体中心平台素材共享、高清非编工作站共享、新闻指挥系统共享,大大提升了宣传能力。

2019年以来,婺城区先后投入800多万元资金,打造了婺城区融媒体“中央厨房”,并与“中国蓝云”平台连通,数据的实时共享都在显示屏上呈现。而配备齐全的灯光和音响又让中心可以成为一间专业演播厅,并配备“采编中心”等功能单位。在内容上,该融媒体中心设置了“微信传播分析”“本地热点”“纸媒分析”“政务矩阵”等模块,充分实现了融媒的功能。

(二)建立“融媒实验室”,服务主流人群

婺城区融媒体中心全新设置了新闻采编中心、专题策划中心、新媒体发布中心、电视采编中心。4个中心既分又合,人员打通融合,所有融媒体记者全都纳入工作室管理。每个全媒体工作室就如同一个作战单元,全部具备图、文、音、视频甚至航拍、VR、H5等融媒体新手段和新技术,实现了“一融到底”。同时,将8个全媒体工作室进行深化融合,建立了“融媒实验室”,提升融媒体产品的创作和生产能力,通过推出融媒体访谈、融媒播報、抖音微视频、H5等多种形式的新闻产品,将党的方针政策、正能量的声音传达到人民群众的耳中。

2019年11月,婺城首届发展大会顺利召开。中心组建了专业的融媒体报道团队,分派多支采访队伍赶赴广州、北京、杭州等地对婺城乡贤进行集中采访,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的组合功能,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婺城发布”上进行推送。随后,通过云平台抓取相关文字和图片进行细化与扩充,形成较为成熟的纸媒稿件,在报纸《今日婺城》上连续刊登。

“融媒实验室”作为中心的主要输出力量,策划了多个精品专题,短视频品牌“婺视频”也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省内首创的监督类品牌栏目《读城记》、为生态廊道精品村点赞活动、实干兴婺十大行动等,最高点击量突破50万。在做“乡创婺城”系列融媒访谈时,中心邀请了多位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到全媒体演播厅,分享当地的风土人情,展现乡村之美。联合婺城区教育局制作的“开学第一课”专题报道,经“婺城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被新华社直接引用,点击量近100万。而这正是“融媒实验室”的成员一起探讨、寻找灵感并付诸实践的结果。

(三)加强培育专业化,实现人才全融合

打造高品质新型主流媒体,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高度融合,需要专业化的人才进行信息编辑、信息发布以及网站维护,增强信息的可读性,提高信息的阅读率和转换率。

自2018年起,中心开通了高学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直接从“985”“211”高校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的优秀融媒体人才进入事业编制,充实网络采编一线。目前,中心在编14人,聘用33人,所有采编人员均完成了从全媒体到融媒体的自我提升与转变,真正实现了一专多能的目的。完成融媒体人自我转变后,团队的凝聚力有了明显增强,新闻平台影响力大大提升,主流舆论声场也在不断扩大。[2]

中心还发挥传统媒体“名人”“名记”特性,培养“意见领袖”“网红记者”等多形态的新生力量,助力新型主流媒体的矩阵传播。例如,中心首席记者张易以前主要负责电视新闻采编的内容。媒体融合后,从大屏转向小屏,他与同事们一起转变观念,从头开始学习新知识,接触新领域。实验室的每个成员都以“每人每周必须生产1条短视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达到最快速的成长。如今,身为“融媒实验室”负责人之一的张易,通过自身电视视频的专长带起小视频拍摄的热潮,造就一个个定向“爆款”。

在人员培训方面,中心会不定期邀请省、市、区各级老师为一线采编人员授课。不同领域的老师发挥各自的专长进行“单线教学”,采编人员通过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最后进行自我融合与提升。同时,一线采编人员不仅要“对外”学习新的知识与本领,还要“对内”进行自我评判:“成为‘融媒体人’,我还缺少什么?”进一步优化考评机制,突出互联网思维,更加关注新媒体的“一次成稿、多渠道发布、多层次传播”的内容链接以及传播的效率和影响力。

如今,婺城区融媒体中心依托上级媒体的技术优势,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市、区三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做到既接“地线”,又通“天线”。通过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个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矩阵的全媒体传播平台,以更加优质、丰富的融媒体产品吸引口味多变的受众群体,初步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守住乃至拓展媒体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这个关键性的舆论阵地。

三、结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既符合媒体变革时代的传播规律,又符合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因地制宜地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将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扎根地方、服务公众,推动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也将深度融合,走向新型的智能化未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8):55-56.

[2] 江鸿.县级融媒体建设不容忽视的四个要点[J].新闻论坛,2019(4):2-4.

作者简介:孙武斌(1977—),男,本科,中级职称,从事新闻编辑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建设
寒露
贫困地区县级融媒中心解决方案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路径探析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与未来方向研究
苔花初绽放 未来更可期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