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版图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020-09-10杜廷广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成因现状

摘 要:引进版图书在我国图书市场中,日趋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品种繁多,也不乏高质量名著,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图书市场,促进了出版的发展,但盲目引进、内容低劣、译文质量堪忧等问题较为突出。增强甄别能力,加强管控,引导图书市场健康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引进版图书;历史类;现状;成因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172-02

近年来,引进版图书成为我国图书市场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国外图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品种繁多,几乎涉及各个学科,而且逐渐形成系列的图书品牌,令人目不暇接,甚至有眼花缭乱之感。以往,只有少数出版机构从事引进版图书出版的图书市场工作,而今,引进版图书被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所占据。一方面,引进版图书繁荣了国内图书市场,开阔了读者的视野,给读者带来了新颖的阅读体验,从而也有力推动了原创图书的创作和出版。另一方面,目前的引进版图书存在盲目引进的现象,出现了一些知识含量不高、内容低俗、翻译质量堪忧的图书,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图书市场。本文拟以引进版历史类图书为例,分析目前引进版图书的现状、成因及其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品种繁多,品牌优势凸显

在引进版图书市场,历史类图书堪称火爆,有井喷式发展之势。2017年,澎湃新闻刊发专文《严肃出版“黑马”:世界史图书的井喷》,明确指出,在2017年,“世界史图书的出版几乎呈井喷之势,更不用说还有许多因故推迟出版的重磅图书”,对当年的历史类图书出版进行了详尽盘点。随后几年,这种趋势丝毫未见停止,反而是更多的出版机构卷入进来,更多的国外图书被引进出版。

以出版引进版图书见长的老牌出版社不甘落后,继续发挥传统优势,并不断加大力度,始终保持领头羊地位。如影响最大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迄今已经出版了700余种,已“汇涓为流,蔚为大观”。其涵盖了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和历史等各个学科,历史类达到150余种,力图囊括人类历史上自古至今所有的里程碑著作,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充分展现“人类达到过的最高思想境界”。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这套丛书的出版和大量外国学术名著的引进,使一大批外国学术经典变成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持续数10年的出版正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态度和精神。”[1]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丛书,是目前国内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出版数量最多、水准最高的品牌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人类学译丛”等系列引进版图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历史学界的研究旨趣的转向。上海三联书店的“人文经典文库”,立项时间不长,但已经出版了100多种经典名著,在学术出版领域不可小觑。

除了以引进版图书为重要选题方向的传统出版机构之外,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后起之秀。新近加入进来,知名度越来越高的当是社科文献出版社推出的冠以“甲骨文”名称的轻学术系列丛书。其选题方向主要瞄准國外较新的面向大众读者的历史普及类图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效应,很快拥有了自己的固定受众群。最近,其又推出了“索恩”“思想会”等系列丛书,风头正劲。中信出版社推出的“见识城邦”系列丛书,则是选取了不同于一般历史著作的大历史图书,如已成为超级畅销书的《人类简史》。民营出版机构很早也把触角伸到了引进版图书领域。如“理想国”系列图书,其中大部分是历史类,“汗青堂”系列图书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有些出版机构虽然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或者规模,但不时推出一些重量级的图书。纵观这几年各类图书排行榜,各大出版社年终好书评选,引进版图书均是榜单“常客”。可以说,就国内世界史图书市场而言,引进版图书的份额已经占据绝大部分。

目前,引进版图书的“火爆”不是偶然的,分析起来大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改革开放的国策,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大门。文化交流是国家间互通往来的重要的一部分,图书版权的输入和输出不断增多也在情理之中。“翻译出版外国图书,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曾对我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促进作用。”[2]第二,当今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需要彼此了解对方,懂得对方的性格特征、民族心理、风俗人情等;互联网的发展,又为这种了解提供了可能性。但除了网上交流,获取一些碎片化知识和信息外,图书最能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图书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理论非一般媒介可比,因而图书便成为重要的交往中介。第三,学术交流的需要。国内学者需要了解国外最前沿的学术动态、研究成果,学习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方法。事实上,就历史学科的学术研究而言,国外最近几十年来的理论和方法,如文化记忆理论、新文化史、全球史观、公众史学,对国内学术界不断产生影响。国内近些年出版的“历史人类学译丛”“新文化史译丛”“新史学译丛”系列图书,不仅开阔了学者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其研究领域。去年热销的《炮哥》的研究路数很难说没有受到国外文化人类学、微观史学等方法的启示。

二、参差不齐,内容质量堪忧

国外优秀图书的引进,的确活跃了国内图书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这种井喷式发展,引进版图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认真分析对待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国内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文化建设大业。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相比以往的引进版图书多依赖于专家学者的推荐、图书馆藏书等,现在获取国外图书的渠道丰富多了。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中外交流的扩大和增多,国外图书排行榜最新的学术前沿成果,都成为国内出版界关注的对象,甚至有些图书可以同时出版外文版和中文版。相对来说,专家学者的推荐可以确保引进版图书的内容质量,尤其对于学术类图书,至少可以保证它的学术性和思想性,即使不能保证所有图书均是高品质。其他渠道获得的图书,内容更难把握,仅仅依赖出版人具有高水准的判断能力,既考虑图书的内容,又要考虑图书的销量,是无法做到的。据了解,引进版图书大部分并未达到预期销量,这与盲目引进,不重视内容质量有很大关系。有些引进版图书书名颇有噱头,但内容泛泛,引不起读者多少兴趣。有些学术类图书观点陈旧,所用史料多为新史料替代,在国外图书市场早已被淘汰,但或者是因为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或者为了应一时之兴,还是被引进出版,如去年国内某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系列图书。

重复出版严重。一般来说,重大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改变历史进程,因而更容易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引起更多人的兴趣。这方面的成果自然首先被引进出版。国内引进版图书中有关这方面的历史类图书数量最多,但很多图书内容重叠,给人以反复论述之嫌。比如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图书,单册出版的就有几十种,更有系列的“法国大革命史译丛”,其中不乏高质量的名著,但质量平平的也不在少数。重复出版的另一表现就是跟风、重译。一本书有多个中文译本的也不少见。如《论美国的民主》突然畅销后,迅速出现十几个译本。《沉思录》《菊与刀》等属于现象级的代表。重复出版浪费了大量出版资源,也不利于推动国内学术研究的发展,实无必要推广。

翻译质量堪忧。翻译质量在引进版图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读者对一个品牌、一家出版单位的信任度。”[3]而目前翻译质量低下却是引进版图书最为严重的问题。从事翻译工作的人都知道,翻译有3个层次要求:信、达、雅。然而,目前不少翻译类图书,就是基本的“信”也无法达到,更不用说“雅”和“达”了。前不久,有网友列出了十几种被翻译毁掉的经典好书,指出了其中许多翻译问题:按照外文逻辑翻译过来的欧式句太多,完全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生硬译法;对原文理解错误的错译,对无法理解的原文故意漏译;专业术语的译法五花八门,不合乎学术规范,译名前后不统一等等。

翻译质量的下降有诸多原因,从译者方面讲,有译者的翻译水平问题,也有态度问题。近年来的历史类图书翻译者,专门从事历史研究的或者史学专业毕业的人数逐渐减少,翻译类成果在考核中不算学术成果,导致相当多的历史专业研究者不愿意从事翻译工作。很多译者是没有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历史爱好者,他们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往往拿捏不准,这是历史类图书翻译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译者外文水平不够、中文功底差等。主观方面,很多译者图省事,借助翻译软件,然后稍作加工,这样的翻译怎么能保证质量呢?從出版者方面来看,其经济方面的压力,出书品种的增多,要求投入资金尽快回笼,不断缩短出版周期。过去需要翻译1~2年的图书,有些出版社要求2~3个月必须交稿,个别图书甚至达到了国外当年出版,国内当年也出版的极端地步。责任编辑几乎不看原文,只审核译文,对漏译、错译及理解不准确等问题并不关注,把注意力放在了译文的文字、语法、体例等方面,即使文字错误,也经常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而不再逐字去编辑加工。他们往往认为,只要文字合格,内容没有导向问题,一本书就可以正式出版了。这样没有责任心的工作态度必然导致图书质量的低下。

三、结语

引进版图书是一把“双刃剑”,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引进版图书的管理,严格版权审批手续,坚持“三审三校”制度,不放松出版流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将其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发挥其正面的积极作用,防止其负面效应。在图书质量检查中,组成各个学科的专家团队,加大对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的检查力度。改革专业人才的考核机制,将翻译成果纳入研究者的成果考核范围,增强他们从事翻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编辑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他们在图书引进过程中“慧眼识珠”的能力。改变出版机构奖励分配机制,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部译稿。不仅仅以出书数量、盈利多少等经济指标作为考核编辑的标准,除了要保量,更重要的是保质,出版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传世之作。

参考文献:

[1]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已出版十七辑750种[DB/ OL].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0423/ c1013-31044772.html,2019-04-23.

[2] 李景端.做引进版图书要增强三大意识[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6-10.

[3] 李婧璇,王坤宁.有价值的引进版图书该怎么引?[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6-10.

作者简介:杜廷广(1969—),男,北京人,博士,副编审,研究方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猜你喜欢

成因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