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20-09-10黄建英

高考·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悬念问题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精心创设各种可以触发情感的情境,是教师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手段。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悬念;新异;疑惑;问题

结合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引人新课、新课讲解、归纳小结等教学环节,如何实施情境创设谈了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新课引人中创设思维情境

1、创设悬念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创设情境对数学教学的推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光是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层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因此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

创设适当的情境是师生之间一种高效的互动形式,设立得当可以极大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例如在讲解随机事件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这样的悬念:同学们,你们把课本打开,任意一面都是左边偶数右边奇数。学生们会对这种情况产生质疑,经过验证后,学生会迫切想要知道这个悬念,这时教师再给学生讲解事件的随机性,学生会在恍然大悟中收获数学知识。创设悬念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互动的很大原因也在于它创造了与日常生活更加贴近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区别于单调的刻板课堂,让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中大部分抽象的概念或定理都有了具象的认识,对重点难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翻书是现实中的有趣问题,最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自然会把学生引入随机现象之中,使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就在身边。

2、创设新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若教师在教學内容开始前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就会愿意展开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情境进行创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如在讲授命题“若a,b都为正数,则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时,可先创设这样情景:

展示问题:某商家用一个两臂长不等的天平称量售出物品。为示公平公正,售货员每次都将物品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把两次结果相加并除以2计之,问这种计量准不准确?如果不准确,吃亏的是商家,还是顾客?试说明理由。这是一道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联想、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心弦一下子就被拔动了,不由自主的进入“思、悟、做”探究学习中。

又如,在讲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时,给出了这样一道题:在一次数学打擂的比赛中,诸葛亮获胜的概率是0.8,而臭皮匠老大,老二,老三获胜的概率分别是0.5、0.45、0.4,臭皮匠三兄弟联手能打赢诸葛亮先生吗?

通过上述问题建构的新异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本节的教学目标上。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急于想获得新知识。

二、新课进行中创设思维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疑惑情境,触发求知激情。

疑惑是触发求知激情,形成良好心境的情境之一。设计疑惑陷阱是分散难点,培养严谨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一举两得之功效。

例如:双曲线上一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是5,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8

B.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15

C.P到左焦点的距离不确定

D.这样的点P不存在

学生很容易解为: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由双曲线的定义得:

即有|PF1|+|PF2|<|F1F2|,显然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矛盾,是何道理呢?请同学们再思考,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经过激烈的争辩,学生找到了错误的根源:忽视了双曲线定义中的限制条件,所以除了考虑条件

通过上述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疑惑陷阱"中跳出来,也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也是心理内化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高思维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如在《实数与向量的积》这一课时中,对于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的说明,可设置

问题(1):若非零向量,且=λ时,与的位置关系?

(2):反之,若与非零向量共线,与存在数乘关系吗?若存在,对于=λ中的λ与与的长度有何关系?与它们的方向又有何关系?

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探索,就能够自主发现若与共线,则=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定理的内容和推证过程,由此就很自然的掌握向量共线定理的学习。

三、在反思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反思是每日教学内容结束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对自己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教师要经常督促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在反思时可以通过创设思维情境加深对一天教学内容的理解,将隐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维深入挖掘出来。

作者简介:黄建英;出生年月:1970.06;性别:女;籍贯:福建顺昌;民族:汉;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邮编:361009;单位: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悬念问题
悬念,悬起读者的心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避开“问题”银行股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主持人要善于把握和布设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