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2020-09-10刘迪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7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农村

刘迪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人们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愈发的重视起来。在此背景下,农村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探索出一条农村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正确道路,成为了众多教育学者以及中职院校竞相探讨的话题。鉴于此,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针对农村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及中职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村;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引言

众所周知,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阵地。但随着社会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上需求。究其原因在于,中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课程安排、技能训练等方面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完全相背离,这使得农村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中职院校就业率的提升。针对这种问题的出现,应采取校企合作的措施予以积极的应对。但是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使得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无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基于此,本文就农村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和时代紧迫感。

1、农村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和政策上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就现阶段来看,农村中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上的研究较为滞后,这导致具体实施上缺乏明确的指导。在政策方面,未能建立完整、权威的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另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在企业的奖励措施上没有做到位,使得企业利益缺乏合理的保护。

1.2 企业参与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

从以往校企合作的经验来看,学校与学生通常是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而作为参与者的企业,并不能直接受益。很多企业,往往都是在政府迫使下,不得已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其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兴趣[1]。其次,在企业认为,人才的培养全部是学校方面的责任,与自身并无关系,因此在参与中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中,并没有太高的积极性。

1.3 学校自身的问题

校企合作不能深入的进行,除了企业因素之外,学校自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方式陈旧。很多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沿用着以往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以“理论到实践”的培养方式为主,并没有做到“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并未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2)僵化的教学管理方式。具体来说,在教学管理上还秉持着传统的管理思想,不能与时俱进。而校企合作需要灵活创新的管理体系,这种现象的存在将会对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带来很大的阻碍。

2、农村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究

在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进行探究之前,首先需要对市场上对于中职人才的切实需求作以了解。经过实践调查和深入探究发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社会上众多企业对于中职人才有了新的要求[2]。主要体现在:不再像以往那样只需要专业对口,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就可以,现在需要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较强的学习能力以掌握其他相关技能,如计算机、英语等,以便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与企业的需求高度契合。

2.1 优化课程设置

在中职教育之中,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内容。因此,院校应在课程设计中予以重视,根据企业的切实需求以及专业发展的新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到最新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并能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吻合,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使其能够更好的就业。

2.2 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在校企合作上,政府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强统筹,将校企合作纳入到企业评估与学校评价的指标之中,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实施牵线搭桥[3]。同时,政府应在财政、税收等方面予以校企合作的参与企业一定的政策倾斜和专项补助,以此来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政府应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举措,以便能够使校企合作能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3 加强农村中职院校自身建设

针对中职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从三方面着手:其一,在校企合作项目上,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合作企业、合作项目的找寻,并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以此来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其二,加强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尽可能的满足社会以及企业的需求;其三,在师资队伍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全力推动课程共建、专业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以及基地共建等目标的实现,从而为企业、社会以及国家培养出高质量、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农村中职院校的就业率。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农村中职院校中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高质量技术性人才的满足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重大意义。因此,作为农村中职院校,应予以充分重视,并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举措,全面落实下去,以此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纪爱飞.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 04:277-277.

[2]朱晓萌. 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平台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020(001):244-245.

[3]尹冬梅, 杨洁萍, 邓诗泉,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中等職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J]. 品牌研究, 2015(06):167-168.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