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满洲八旗之兵力不足谈汉军八旗与“大八旗”的形成

2020-09-10邓庆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4期

邓庆

摘要:清代(后金)八旗兵制从明万历年间创建开始,在“不断进取”精神指引下,经过整编和调整,最后在清崇德年间,形成了由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组成的完整的军事体制。汉军八旗的设立,是清太宗皇太极为了解决满洲八旗兵力不足等问题,而将归降的明军官兵编入八旗,其与满洲八旗保持着一种依存与制约的关系。并与满洲、蒙古八旗一起,形成了一个共计24旗的“大八旗”。

关键词:满洲八旗;汉军八旗;大八旗

清代(后金)八旗兵制从明万历年间创建开始,在“不断进取”精神指引下,经过整编和调整,最后在清崇德年间,形成了由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组成的完整的军事体制。汉军八旗的设立,是将归降的明军官兵编入八旗,其与满洲八旗保持着一种依存与制约的关系。于是,产生了一个由汉军八旗官兵及其家口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其与满洲、蒙古八旗一起,形成了一个共计24旗的“大八旗”,即八旗兵制下的“旗人共同体”。

汉军八旗的建立,也经历了一个艰难和曲折的过程,它的建立与后金统治者对汉军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投降的汉军还比较少。而“抗拒着被戮,俘取者为奴”的政策,也使投降的汉军,没有政治地位可言。在这种情况下,更谈不上编立旗分之事。清太宗皇太极组建汉军八旗是一个逐步实施的过程,也经历了10年的时间才基本完成。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曾亲率满洲八旗三次征明,在这期间,后金自身暴露了很多问题,如兵力不足、缺少火炮等。按八旗兵制,每牛录为300人,每甲喇设5牛录,即1500人,每旗设5甲喇,共计7500人;满洲八旗,总计有6万人。但实际上每牛录达不到300人,故而其兵力也不过5万多人,而明军在关内外则有15万人。如果从兵力人数上看,后金处于劣势。而且,满洲八旗西征,其后方还需有兵力驻守。所以,从兵力分配上,满洲八旗明显不足。而明军在辽西各重要据点坚固设防,配置有大量火炮,后金兵只得采取围点打援战术,这又造成兵力的分散和众多伤亡。此时,投降汉官提出建议:收编归降明军官兵,以扩充后金兵力。如宁完我奏请招降孔有德、耿仲明的“数千兵丁”。2而当皇太极看到归降军“器械精良,操演娴熟”。3于是,决定将其“都司、守备等百余员,俱付旧汉官收养”。并保留原建制,遇有战事,即配合满洲八旗出战。皇太极从继位到天聪6年,先后发动了宁锦之战、入口之战、大凌河、锦州之战等。在征战中,他开始大力招降明军官兵。皇太极这一举措,加大了增设汉军八旗的舆论和组织准备力度。而为了解决在征明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他决定增设汉军八旗。其主旨是既扩充后金的兵力,又防止满洲八旗独大,于汉军、满洲、蒙古八旗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使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得以巩固。这一年,八旗军攻克永平,马光远率部投诚,隶满洲镶黄旗内之汉军牛录。其时,明副将孟乔芳等及400兵丁从永平来见。皇太极令新入伍汉兵,各缀白布于背,书写“新兵”字样,以区别于满洲八旗。当皇太极认识到红衣大炮的威力后,也开始逐步重视汉军的作用。而汉军编旗之始,即起源于重炮兵,尤其是从永平俘虏了许多明军炮手。天聪5年,仿造红衣炮成功。此时虽没有正式的汉军旗之名,但已有其实。3月,皇太极出阅新编汉兵,命守战各兵分列两翼,使之验放火炮和鸟枪。4天聪7年,旧汉兵1旗首次出现,并已与满洲8旗、蒙古2旗并列,由马光远统领。天聪8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归降,皇太极命他们各自统领所部。3月,皇太极于沈阳城北郊大阅,岳讬率满洲8旗、蒙古2旗、旧汉兵1旗,共11旗行营兵,俱赴集。是月,诏定孔有德军营纛旗之制,以白镶皂,别于满洲及旧汉军,号天祐兵。4月,尚可喜诏至盛京,赐敕印,授总兵;军营纛旗,以皂镶白,号天助兵。5月,皇太极宣谕:将旧汉兵改名为汉军,用玄青色旗。7月,皇太极令分编汉军户口,每10丁抽1人,命马光远统领。从此,汉军正式成为1旗。8月,因石廷柱善用兵,且俘获甚众。又将所获尽携归以献,皇太极授之为汉军固山额真。这一年秋,耿仲明率汉军每奉命出征,则与孔有德一起,其军营纛旗也以白镶皂,号天祐兵。其时,通称归降之明军官兵为汉官、汉兵,而较早归降者,则称作旧汉官、旧汉兵。此时,皇太极已招降了相当数量的明军官兵,并派其随同满洲八旗作战,但尚未将其编组成汉军八旗。

崇德年间,汉军原设1旗分为2旗,又分成左右2翼,仍用原玄青色旗。石廷柱为左翼固山额真,马光远为右翼固山额真,照满洲例编壮丁为牛录。后又分2旗官属兵丁为4旗。每旗设牛录18员、固山额真1员、梅勒章京2员、甲喇章京4员。正黄、镶黄2旗,以马光远为固山额真。正白、镶白2旗,以石廷柱为固山额真。5正红、镶红2旗,以王世选为固山额真。正蓝、镶蓝2旗,以巴颜为固山额真。初,2旗纛色用元青。至是,改马光远纛以元青镶黄,石廷柱纛以元青镶白,王世选纛以元青镶红,巴颜纛以纯用元青。此即汉军4旗之设,将黄、白、红、蓝各2旗合一起称之。汉军4旗之旗色,以元青为主,源于汉军1旗。初设时,其纛即为元青色,改为汉军2旗时,仍沿用之。至此,改为汉军4旗时,仍以元青为主,再各自镶边,以为区别。惟巴颜的2蓝旗,如于元青四周以蓝边镶之,则元青与蓝色不好分辨,故纯用元青色。崇德6年,皇太极在原汉军4旗基础上正式编为8旗。以祖泽润等8人为固山额真。是年,沈志祥请隶汉军8旗,遂隶正白旗。7月,以锦州、松山、杏山新降官属兵丁,分给八旗之缺额者。固山额真以下,各级官员配备齐整,旗色与满洲八旗完全一致。崇德7年,汉军八旗组建已基本完成,汉军8旗之旗色与满洲8旗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已归降10年,8月,他们与沈志祥,一起奏请归随汉军旗下行走,皇太极同意。

皇太极组建汉军八旗,是在对明朝的战争中实施并基本完成的,其将归降的明军官兵,按照满洲八旗兵制,加以编组,授官以职,惠兵以利,与满洲八旗同等对待,体现其作为政治家之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兼容并蓄,以优制劣的政治智慧。清入关前,先后歸降后金的明军官兵,几乎全部被纳入到汉军八旗之中。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共同组成了八旗军团。此时清朝的武装力量,虽然在习惯上还称为“八旗”。但此时的八旗组织已实有3部分:即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共为24旗。构成了八旗整体之重要组成的汉军八旗的设立,表明了清代八旗兵制的基本完善和全面确立。其为清军最终战胜明军,取代明朝,统一中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大八旗”的建立和“旗人共同体”的形成,也为清入关后巩固其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天聪朝臣工奏议》第49页,辽宁大学历史系,1980年版。

2 《清太宗实录》卷八,第33页,台湾华文书局,1964年版。

3 《清太宗实录》卷十,第26页,台湾华文书局,1964年版。

4 《清太宗实录》卷八,第33页,台湾华文书局,1964年版。

5 《清太宗实录》卷一八,第4页,台湾华文书局,1964年版。

6 《清太宗实录》卷四七,第11页,台湾华文书局,1964年版。

7 《清太宗实录》卷六二,第10页,台湾华文书局,196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