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革命理想而斗争的抗大女学员

2020-09-10杨默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5期

杨默

摘要:30年代后期,广大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女学员。她们和男生一样克服工作,学习,生活的重重困难,磨炼自己的革命斗志,培养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为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抗大女学员;熔炉的锻炼;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30年代后期,陈慕华,丁雪松,郝治平等优秀的抗大女学员曾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过,在那里,她们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经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炼,树立了为人类解放、名族解放和妇女解放而斗争终生的革命理想。她们终其一生耳际回响着党中央领导同志當年的殷切嘱望,中华民族的责任不但男同志应当承担,女同志也要承担。

一、觉醒的新女性

抗日军政大学于1936年8月创办,女学员还比较少,她们大多是经过两方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女战士。其中,像康克清、林月琴、李贞等同志都分别在第二期、第三期抗大高级干部队学习过。她们孜孜以求,不畏艰难探求真理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其中包括不少女青年,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出志,冲破重重阻力,奔往革命圣地延安。

她们之中,有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平津沪学生,有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知识青年,有不堪忍受压迫的工人,也有名门望族的闺秀、出身豪富人家的小姐,甚至还有反动军阀、汉奸的女儿。一些已经在社会立足的妇女自由职业者,如教师、职员、记者、作家、演员、律师也接踵而至。那时候,涌现了许多同学相约、姐妹相约、夫妻相约同奔延安的感人事迹。如烈土孙炳文的女儿孙维世即和母亲任锐先后到达延安,同队学习。浙江上虞县的女学生傅涯,携弟弟妹妹辗转千里而来抗大。

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投奔延安青年,特别是女青年十分关怀、爱护。抗大创办初期,学生都是单独组成区队、女生队、编入各大队建制的。到1938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抗大单独成立女生大队,即第八大队,共600余人。选派能文能武的张琴秋任大队长。她曾在上海大学。后来又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过。回国后经历了长征,是红四方面政治部主任。女生大队成立那一天,毛泽东,贺龙、徐特立、谢觉裁等30几位中央领导同志都亲自到会祝贺。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全民族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尤其是我们妇女同胞所受的压迫尤甚,我们反对一切加于妇女的压迫,尤其是仇恨日本帝国主义对于妇女的侮辱。我们抗日,不仅为求民族平等。

而且要在抗日战争中求得中国妇女的地位平等。”他还说:“妇女要求得解放,必须积极抗日,必须依靠妇女自己努力争取权利。”刚从前方回来的贺龙师长也语多奋勉、激励我们:“历史上有不少的女英雄,你今天是学生,明天也可以成为许多惊心事业的创造者。”中央领导同志这些指示和期望,给予我们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几十年来,我们都铭记在心里。

二、熔炉的锻炼

在抗大,党中央领导同志给她们演讲、上课。她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革命问题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学习怎么做群众工作和研讨妇女解放问题。

培养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是她们到抗大学习的重要一课,也是检验理论联系实际,改造世界观成果的重要标准。当时,窑洞既是她们的寝室,也是饭堂和自修室,广场和山沟是她们的课堂,吃的是小米饭和南瓜土豆汤,穿的是灰布军装,夏天一身单,冬天一身棉。我们还要自己抬米、帮厨、肩碳、背柴。

拿她们住窑洞来说吧,那是抗大第三期1000余名师生在罗瑞卿副校长的带动下,一镢一镐挖出来的。有些女学员过去是洋学生,从未握过镢头,肩不能挑、手不能筛,开头挖不了几镢头就一身汗水,两手血泡,有的气喘肩软,头晕恶心,像害了场大病。有个女同学担负上山送水、送饭的任务,开始时挑不动开水、饭桶,就找出绣花枕头垫在肩上,一步一颠吃力地往山上挪。可是几天以后,一个个都逐渐锻炼出来了,经过半个月苦战,终于挖成了175个新式窑洞,自力更生解决了校舍问题,也为她们新到的学员准备好了住处。听说当时有人曾指点毛泽东同志看,说这个是“少爷窑洞”,那个是“小姐窑洞”。毛泽东高兴地说:“你不要小看挖窑洞、这是挖开了知识分子与工农隔阂的一堵墙啊!

陕北高原的山光秃秃的,烧柴一向很困难。女同学和男同学一样经常要走几十里山路去背柴,虽然很辛苦,但大家还是一路欢歌笑语互相竞赛看谁背得多。傍晚收工后,有次遇上了大雨,山路泥泞,一个个跌跌撞撞,有的连人带柴滚下坡,到家都成了泥猴,还是乐呵呵的好象凯旋的战士。

说到陕北的小米饭,那些来自南方和大城市的女同学开头吃不惯,觉得像沙子一样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但是渐渐就吃得香了。偶尔从红军老炊事班长那儿分到一块小米锅巴,还美其名自“马列饼干”。有些体质较弱的同学,到延安吃了小米、杂粮后,身体壮实起来,脸上星现出健康的红色,她们高兴地写信告诉父母:“延安小米养人,把我养胖了,养结实了。”

从1939年起,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封锁了边区,物资极度缺乏,吃穿都成了问题。党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全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上山开荒。女学员尽管体力不如男学员,但是她们个个好强,不甘示弱。进度慢么,大家夜里披着月光去干,或者起个大早,补上头天没干完的活,第二天检查,竟走在男生队的前头。人们都竖起大拇指,称女生队为“巾帼英雄”。在这次大生产运动中,有些女同学学会了纺纱、捻毛线,有的女同学还和泥、脱胚,学会了浇砖,原来身体弱的,变得健壮了。更重要的是,大家通过生产劳动的实践,明白了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培养起艰苦朴素的作风。

为了“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她们一方面认真学习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学习《游击战术)和班、排、连战斗指挥等军事知识,领会机动灵活的战略原则和指挥艺术。另一方面,从严格的军事生活入手,养成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她们和男同学一样出操、站岗、打靶、投弹、紧急集合、急行军;参加战斗演习时,照样在山地上摸爬滚打,一身虎气。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战斗生活,洗去了她们身上女孩子的娇弱习气和散漫作风,使她们成长为纪律严明的战士。

在抗日战争及后来的解放战争期间,抗大的女同学在党、政、军、群等各条战线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后,同学们遍布四面八方,从中央到地方。她们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外交、军事、卫生各个岗位上,都勤勤恳恳、努力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而历史转折的各个紧要关头,她们也都坚定不移、忠贞不渝,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岁月流逝,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她们虽已年逾耄耋大多已经离世,但始终没有忘记抗大的教育方针她们用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号召,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人类的伟大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