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异同

2020-09-10范文蔚 王柯乂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5期

范文蔚 王柯乂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建筑失去了其本身带有的文化内涵,宗教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西方宗教文化及社会发展上的种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宗教在建筑各个方面的差异,文章以佛光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在建筑本身上,分析两者的异同。

关键词:宗教建筑;佛光寺;圣索菲亚大教堂

一、佛光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建筑分析

(一)佛光寺的建筑分析

1.佛光寺的建筑结构

佛光寺是目前整个中国几座唐代建筑里面体量最大, 而且是唯一的一座殿堂式结构。佛光寺大殿的木制框架结构为抬梁式,这种木制框架结构可以使室内减少用柱而达到扩大空间的目的,在中国古建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除此之外斗拱也是佛光寺建筑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唐代的斗拱体积硕大,因为它在整个构架中不仅有装饰的效果,同时还起到分力的作用。经测量,佛光寺大殿的斗拱断面尺寸为210厘米*300厘米,是晚清建筑斗拱断面的10倍。这样一来,它就可以让屋檐外挑得更加深远,佛光寺大殿的屋檐探出建身约3.96米,使得整座建筑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2.佛光寺的建筑材料

佛光寺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用的木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 可见这大门应当是唐代遗物。由此推断, 这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门板, 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此外, 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 且用每块长50厘米、宽30厘米、厚2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 造型生动, 色泽鲜艳。

(二)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分析

1.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风格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具有拜占庭风格特色的宗教建筑,教堂的主要风格特征表现在他的雕花和穹顶方面。

2.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结构

教堂内部的所有结构支撑被隐藏起来,给人一种悬浮的错觉。圣索非亚大教堂平面是由一个矩形形成。它的东西方向长为77米,南北方向长为71.7米,内部有一个30.4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有四个巨大的墩座。这四个墩座是用来支撑起正方形四边的大拱,以支撑起圆形屋顶。正方形的两侧分别都有一个半圆形的屋顶延伸,使教堂中庭部分的空间增加了一倍。由此就形成了以方形平面为中心、东西通透、南北分隔的平面布局,同时强调平面上的纵深感,更贴切宗教仪式对教堂精神和功能的要求。光线从窗外照射进来,整个教堂内部富丽堂皇,给人一种缥缈和神秘的感觉。

3.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材料和艺术贡献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要修建材料是大理石,在内部用多色的大理石进行铺装,以及绿白带紫的斑岩和金色的马赛克。在砖块之上形成了外壳,用这些遮盖物来遮掩墩柱,使得外形看上去愈加的宽敞,明朗。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外墙则是采用灰泥与灰色石材的砌筑,形成黑白相间的条带,使外显得淳朴典雅。与室内金碧辉煌的设计形成鲜明的反差。这也是当时宗教建筑的设计特色。

圣索菲亚大教堂对西欧建筑的一大贡献就是马赛克镶嵌画艺术和其相关技术。所谓镶嵌画,就是把红、黄、蓝、紫、黑、白色颜色的石子砸碎,镶嵌在灰泥上,用来表现出人物或花纹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这种技术最初起源于波斯、东方、阿拉伯等地域,后来拜占庭人学会使用这种技法,制造出了更加独特精巧的东西。拜占庭镶嵌画继承了亚历山大里亚城的传统艺术,马赛克镶嵌画采用小块半透明的彩色玻璃镶嵌而成,在镶嵌之前玻璃块的后面铺上一层底色,目的是为了使整个画面的色调达到统一效果。圣索菲亚大教堂镶嵌画底色采用铂金打底,再镶嵌彩色玻璃。色彩丰富的镶嵌画与黄金的色调相互协调统一,显得十分富丽堂皇。绚丽多彩的镶嵌画使整个教堂空间更加丰富。

圣索菲亚大教堂,曾经是拜占庭帝国的一座丰碑。现在,作为一座博物馆,它不再仅仅是拜占庭建筑的典范,更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图腾。这座宗教建筑见证了帝国的兴衰,它所占显著的恢弘气派,依然震撼着每一位到此参观的人的内心。

二、差异性和相似性

(一)差异性

在建筑选址上,中国宗教建筑追崇自然、尊敬自然,因此中国的道教和佛教大多数都选在山林之中,远离城市喧嚣。与大自然相融合,与世隔绝,体现出一种神秘的自然感。而西放的建筑多选在城市的重要位置,以此凸显地位。西方的宗教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的精神依托和依靠,不同于中国,他们认为上帝和诸神就在自己的身边,所以建筑要建立在城市的重要位置,以此表达对他们虔诚难过的信仰。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的宗教建筑多将木材作为主要的修筑材料,中国古代的木材原料也相对丰富,便于雕琢建造。并且中国古代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建筑也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因此自然也会采用自然的建筑材料来进行对房屋的搭建。而西方的宗教建筑多采用石材作为建筑材料,石材的豪迈也可以体现出西方人的性格特点。西方人运用石材也考虑到了建筑可以长久保存,教堂等宗教建筑体型都比较宏大,石材也比较能够满足这种垂直向上的要求,不像中国的建筑,因其强调水平方向的延伸,所以需要能够满足这种横向受力要求的建筑材料。同样,西方的宗教建筑还大量使用彩色玻璃作为装饰,为灰色的石材建筑增添了一丝跳跃感与活泼,营造了教堂建筑与神对话的神秘氛围。

在建筑尺度上,中国的建筑都讲究有尺度的人本主义,不像西方建筑一样体型宏大,这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中国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的尺度都很舒适,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的需求。而西方的建筑更注重物质,他们讲求精细的尺寸比例,大尺度的教堂建筑也展现出统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财富的实力。

(二)相似性

然而无论两者如何发展,其外表如何变化,最终都遵循着和谐、多样以及统一的构图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从希腊时期就已经确立,一直到现代依然被奉为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而在中国,不只在建筑方面追谋求天地人和的理想追求,“和合”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是被中国人所普遍认同的原则,因此,从中西方建筑构图的最终目的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追求着和谐统一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宗教建筑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宗教建筑折射出历史的脉络,反应出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从宗教建筑中更能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宗教往往能够激发创作者的灵感,所以才有了这么多伟大的建筑,在探究宗教建筑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文化,宗教建筑也是每个地域的关键建筑,因此。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李广进. 抬梁式木构框架的经典之作——佛光寺大殿[J]. 军事文摘, 2019(20).

[2]柳亦春. 台基、柱梁与屋顶——从即物性的视角看佛光寺建筑的 3 个要素[J]. 建筑学报, 2018(9):11-18.

[3]席琛, 张敏龙. 中西方建筑构图的异同[J]. 山西建筑, 2009(28):25-26+34.

[4]劉颖. 中国与拜占庭建筑中柱式结构差异的历史渊源[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 No.743(03):28-29.

[5]贾玮玮, 郝艳婷, 王筱璇, et al. 中西方宗教建筑文化的差异[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23):289.

[6]刘晓琳. 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的巅峰[J]. 城市住宅, 2011(06):38-39.

作者简介:

范文蔚(1998.8—),女,安徽省亳州人,安徽财经大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本科生。

王柯乂(2001.9—),男,四川省广安人,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专业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