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

2020-09-10郝迪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融合互联网

郝迪

摘要: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线下机构和传统模式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其中,传统定义下图书馆模式便是遇到非常大的挑战,更成为了“互联网+”的经典案例。线上阅读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主流,传统的图书馆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互联网的浪潮里将会何去何从。然而,本文尝试将图书馆和互联网+结合到一起,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探索一种可能性。

关键词:图书馆;互联网+;融合

一、“互联网+”的定义与现状

“互联网+”的概念提出可以追溯到2012年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互联网+是一种公式,任何的行业、产品、服务,都可以放在“互联网+”的后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的概念愈发火热。

“互联网+”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跨界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跨界,二是创新驱动,在互联网的世界,传统产业可以有者与众不同的新道路。目前互联网在教育学习、知识传递、书籍搜寻、书籍存档、书籍阅读等多方面,都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在教育领域,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上课学习取得相应的文凭和技能证书,老师和学生都能通过互联网的社交工具、教育平台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上活动不仅是辅助工具的角色而存在,还是线下的图书馆活动补充与拓展,甚至如今更成为了图书馆模式里的核心主体。[1]

在今年,线上教育更成为了学校维持正常运营的唯一手段和模式。以往,许多人到图书馆是为了通过浏览书籍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有时候还要借书还书以保持信息收集的广泛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kindle等进行阅讀,也不用通过图书馆等机构进行借阅,直接在网上购买或者阅读即可,也不同担心书本的保存丢失和损坏。在互联网+的时代的潮流下,图书馆的管理者们应该思考如果准确的把握机遇,并且迎接挑战。

二、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遇到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信息化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和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大方面的挑战。

(一)固定地点被移动智能的挑战

传统的图书馆由于需要存储纸质的书籍和资料,故往往固定在某个地点,且阅读资源越丰富,占地面积就越大,且查阅的难度越大。读者如果想去图书馆看书,得先通过某种方式到达图书馆,且还要通过图书馆分类进行查找某本书籍。而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查询到想要的书籍,并且通过可以下载或者在线付费阅读书籍,不用亲自到图书馆现场。读者可以通过kindle、手机、平板、PC等工具,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笔记。借阅或者阅读,对于读者来说,变成了一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事项。[2]

(二)纸媒阅读受到电子阅读多元化的挑战

图书馆是以纸质的书籍和资料作为核心,基本上所有的图书馆活动都是通过纸质实际展开。从购买数据、资料存档、读者检索查询、借阅、归还,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纸。在这种传统的借阅模式下,书籍容易遭受遗失、损坏,搜寻时因为是根据传统的资料存档方法,读者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也会一时间难以找到想要的书籍。并且,图书馆对于某些书籍或者报刊资料,往往只会购买一本或者数本,如果图书馆服务人数众多,则某些热门的书籍或者报刊往往都无法借阅。而互联网则不会出现此种情况,在网上,书籍只是一个数据的集合体,可以自由的复制、下载、删除和传播,不会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图书馆占地面积有限,但是网络世界是无限的,在图书馆中找不到或者被借阅走的书籍,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

(三)来自传统人员受到互联网新时代的挑战

因为图书馆是以纸质的书籍和资料作为核心,所以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是围绕纸质版的书籍开展工作,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书籍的整理、借阅的处理上面,导致服务读者的人员可能不够,所以导致对读者的服务不够。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或者管理者,并没有互联网的思维,没有跟上互联网的发展,导致图书馆一直在走下坡路。在互联网的时代,图书馆也是站在改变与否的路口中进行选择。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遇到了合适的封口,图书馆也可以成为飞起来的那只猪。图书馆拥有着偌大的占地面积,安静的阅读环境,丰富的文献资源,专业的工作人员。这些是图书馆的资源和优势,也是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资本与前提。[3]

三、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

图书馆想要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另一方面则要拥抱互联网,将互联网真正的运用起来。

(一)提供24小时的移动管家服务

基于ios、Android的移动系统,可研发出移动掌上阅读的客户端,实现24小时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在移动客户端里设置馆藏查询、图书位置、学术资源、区域资讯、视频网站相关链接,包括有声读物、期刊、普刊、杂志论文等不同类型的图书类型可包含入内。在APP上设置阅读兴趣偏好推荐、专业类图书、一站式搜索引擎、经典图书期刊、新鲜资讯等不同板块的内容,以满足读者在互联网时代里对不同书籍的查阅需要。除了提供海量的图书检索,还会设置续借、预约、电子版下载、实时查阅人数、热门访问点击量次数等不同信息服务功能,并会根据阅读偏好,推荐相关的新品读物,提醒借还时期等暖心服务,通过手机移动终端为读者,打造多方位、24小时不间断的一站式管家信息服务。

(二)跨界联合共享化图书服务

图书馆任何服务项目的改善和提升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开拓“互联网+”思维也是图书馆利用新技术服务大众的必要途径。一方面,能联合知名的书店、咖啡室,开通缴纳文献借阅逾期滞纳金服务,对于过期未还的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能依托书店等机构给予一定程度的合作服务。另一方面,推出开放式筛选机制,读者可以在合作书店推荐心仪的图书后,能在书店直接获取相关书籍以奖励读者参与图书馆的文献采选,利用大众的力量让图书馆馆藏得到更好的利用,拓宽图书馆本身信息采集渠道。此外,读者在图书馆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挑选藏书,线上预约后仅支付少量费用,图书馆便可通过快递公司将图书送到读者手中,为因为距离问题而缺乏阅读机会的读者提供远程服务。

与此同时,在图书馆公共服务区域放置少儿资源触摸屏、老年人阅读查阅机,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对图书的需求,并结合移动终端的二维码实现轻松简单查阅操作,更较好地提供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满足度,大大强化读者的阅读兴趣度和持久性。引入电子化、智能化管理,能解放人力,减低图书馆管理成本,吸纳具有网络意识、科技工程技能的管理人员,利用馆内人员的专业性,做好对读者服务或者书籍的推广。[4]

(三)结合互联网科技,打造多元化视听盛宴

利用图书馆本身场地优势,融合黑科技的元素,开辟专门阅读学习、展厅沉浸式阅读区域,利用LED屏、人机交互等一体式设置为读者打造多元化的视听盛宴。根据图书馆馆藏独有的经典书籍天然资源,通过独有的资源吸引读者前来观赏,不仅仅通过图书的文字表达阅读,更巧妙利用五官的听觉、视角等体验,为阅读讨论和知识传递提供场所,深化阅读场所的角色定位。数字化形式方便读者获取,收入电子书籍,通过互联网将馆内藏书进行电子化。免费的阅读吸引读者,通过免费阅读吸引更多读者,增加知识传播的可能性。拓展数字阅读内容,通过创新服务手段,如VR设备、360度全景视频和图片,整合各个特色区域的数字资源,以网络电视、APP、音乐唱片等形式,为读者创造前所未有的体验感,更打破大众对于阅读单一枯燥的刻板印象,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和喜爱。这样图书馆融合“互联网+”的模式,呈现具有反馈迅速、节省空间、易于交流等优点,更能让读者在短时间里快速了解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田蕊. 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与挑战探讨[J]. 科技风, 2019, 000(002):67.

[2]董一爽. 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 000(004):251-252.

[3]康建平. 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 内蒙古教育, 2017(5):17-18.

[4]冯国权. 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02):25-30.

猜你喜欢

图书馆融合互联网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图书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