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发展研究

2020-09-10李欣侯慧凡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4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健康中国制约因素

李欣 侯慧凡

摘要:当今时代,大众对于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体医融合”这项新型举措以促进全民健康为出发点,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国当下“体医融合”的发展建设现状。笔者探讨了“体医融合”策略在改善全民健康方面的制约因素并分析其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进一步推进“医疗”与“体育”间的融合,进而推进全民健康事业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体医融合”;健康中国;制约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与改善。进入新时代,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转变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各种“富贵病”成为一大困扰。所谓“富贵病”就是由于不均衡的营养与饮食不当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并且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饮食营养是否均衡,饮食是否恰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依据《“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就是加大体育这一非传统的医疗手段在促进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并进行有力宣传,发挥其有效性,进而改进人民的身体健康。这样的背景下,“体医融合”就是为了改进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而提出的一项新举措。新时代,大力推进“体医融合”,让人民彻底摆脱“亚健康”,是一项有效的科学举措。

一、“体医融合”的背景以及目的

根据2013~2016年健康大数据,慢性疾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民的健康。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等已经逐渐演变为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亚健康”成为当下不少国民的健康状态。人民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借助“体医融合”这样的模式来改进健康并不单单是将体育和医疗这二者的作用来做一个简单的叠加,而是将这二者的作用进行有机整合,来达到改进人民健康状况的目的,进而优化全民健康意识。在日常生活当中,体育在锻炼身体、静脉疏通方面有着很大的重要性,而作为科学治疗手段的医学与体育相结合,进而达到改进人民健康的目标。因此,协同发展以及互助互补的方式被提上重要地位,不同的年龄群(包括儿童、中青年、老年)有相应的“体医融合”模式,以便使人民达到身体与心理二者都健康的双赢策略。

二、“体医融合”的制约因素

自“体医融合”这一模式提出以来,来自国内外的大量学者就对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然而,真正对“体育”和“医疗”的有机融合进行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体医融合”基层体育组织的制度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美国在早期对“体医融合”进行实践时,就将体育运动作为评定公民身体健康的一项标准,联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出台了一份体医融合的健康指南。自古以来中国学者就对运动改进健康进行了研究。随着2016年《“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出台,全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群体、不同的居住环境、不同的体质状况,强化体育和医学间的有机融合,推进建设体育从而改进健康,发挥健身锻炼促进体质与康复等方面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改善体质健身的平台,在指定场所进行体质锻炼,优化健康模式。”2017年,构建了督查机制与奖励机制的工作室会谈,切实做好体医融合的各项工作措施,全力落实工作,加强全民健身,推进健康新中国建设。然而,当前“体医融合”方面的基层构建还不够完备,以及部分保障体系与基础设备也需继续完善,基层体育组织也有待完善。

(二)“体医融合”推进全民健康的人才队伍储备不足。

当前中国高校中,设置此相关专业的并不多。另一方面,培养临床医生的周期与普通专业相比较长,加之培养数量与培养规模也亟待建设完善。临床医学教育主要可以划为三部分:第一,通识教育(即最基础的医学尝试教学);第二,基础医学教学(即基本病理学与人体构造);第三,临床医学教学(主要包括积累手术经验以及实操技能)。在这之后学生们便开启在当前社区医院的整个实习过程。然而,由于实习时间太短,严重影响到了临床医生的相关“体医融合”知识的内化与技能的提升,包括参与程度。最新报道显示,当下中国在职的康复医师数量很大程度上存在不足,加之这其中的大部分从业医师也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家培训机构或高校做指导员,而真正在一线指导全民健身人数存在不足。

三、“体医融合”改进全民健康的建议

新时代,在“健康中国”引领下,怎样将体育和医疗的作用完善的相融合,进而推进全民体质健康质量的日益提升,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体医融合”改进全民健康方面提出建议。

(一)建设“体医融合”改进全民健康的相关平台。当下,中国“体医融合”的瓶颈就是缺乏完善统一的相关组织平台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以及各项工作的实施。建设相关平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对于已经具备医师资格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主要是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将其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体医融合”医师。第二,推进康复医生引进工作以及康复部门的建设完善。当前康复医师主要在部分培训机构进行从业就职,而真正在一线进行实际指导的却很少。鉴于此,和运动融合的康复门诊继续建立,并强化康复医师将专业与运动相结合的培养,与此同时改进运动康复的设施设备。第三,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通过设立奖励、激励等制度,以提高临床医师以及康复医师对于运动型处方的开设并采取运动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的实施。

(二)构建并完善“体医融合”改进全民健康的人才培养体系。如果单单只是通过平台的建设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必须强化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依据中国新时代的国情,推进全民体质健康提升的“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并就此进行不断完善是实施此项工作的根本。

在我國,此专业从业人员或相关专业的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医院临床医生;第二,运动指导康复师;第三,体质健康锻炼指导师;第四,健康教练等。培养这四类从业人员大部分都经过了特别严格的专业学制教育,然而“体医融合”不单单需要这些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相关专业知识,更需要他们具备相关运动课程的培训学习。因此,当下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第一,已经或正在从事有关医学工作的群体,自身需要进行运动处方的学习培训。第二,就是在校学习的大学生或者是计划从事这一行业的中等或高等职业院校人员,学校需要进行就业资格的考核以及加强社会准入制度,完善高门槛的建设,以推动相关的人才培养。

四、结语

当前“健康中国”引领下,全民对于改善自身体质健康以及提升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与“医疗”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改进健康与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医融合”作为推动健康中国落实的新举措,是新时代改进全民健康的强有力的助手。因此,未来需强化理论和实操间的结合,以发挥“体医融合”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周超,荀思杭,孙建刚.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体医融合研究现状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

[2]王春顺,娄方平,李国泰.新时代我国体医融合双元创新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5:6~11

[3]刘莉莉,江伟新,孙子林.加强体医融合,切实推进糖尿病运动康复管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9):569~572

[4]王萍,章晓霜.健康中国理念下对慢性病防治的体医深度融合路径研究[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6):93~97

[5]汤勤华.体医融合“315”健康中国服务供给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6):39~41,65

[6]刘礼辉.体医融合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推进思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8:177

项目来源:舟山市科学技术局2019年度第三批示市级科技,“健康中国”引领下体医融合的大数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课题编号2019C31039)。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健康中国制约因素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