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乡土史资源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2020-09-10白波静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4期
关键词:家国乡土情怀

白波静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地方乡土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的体验。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将乡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历史教学中,既能够有效改变历史课程结构内容单一的现状,又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众多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的真实具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切实地探索历史感悟历史,逐步形成关注家国命运的情怀。

一、依靠自然乡土历史情景,传承家国情怀

地方乡土历史,是一种相对于国家历史或世界历史,是地区范围比较狭小的历史研究。乡土历史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历史,乡土历史实物中饱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和情感力量,传承这些,就是传承家国情怀。

乡土资源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并伴有浓郁地方生活气息的历史,都属于乡土历史范畴。例如包括历史沿革变化、文化传统传承、民俗风土人情、名胜古迹遗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等,如能合理充分利用乡土历史,对于历史教学就有着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兴趣,打造有高度的历史课堂。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将地方乡土史有机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之中,将书本理论联系实践,联系学生家乡的实际,开展一些历史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家乡对国家的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创造有利的条件。

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一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学生已很难体会在那个年代的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尖锐斗争状态。笔者在历史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闲暇的课余时间参观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和红军官坡战斗纪念碑,并对万怀臣、贾锡亭、郭永祥、贾勤子、何海子、马文龙、李进法、李铁柱、何女子、屈占彪等参加红军的卢氏县官坡等地的红军战士,让学生进行先期调查,了解他的生平和在中国革命时期的贡献。有了这些前期准备铺垫,在讲解长征及中国土地革命等内容时,学生一下子拓展了思维,以贾锡亭这个家乡老红军为代表,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思维交流碰撞,一堂生动鲜活地长征,在课堂上演了,正因为笔者抓住了乡土历史中能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这个点,让这节课鲜活起来,并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

2.感受家国情怀,打造有温度的历史课堂。

地方乡土资源和历史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乡土观念,更有助于学生的爱乡、爱国的情感的提升。因为爱国主义教育是新一轮课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的重点,爱国的一个实际的落脚点即为爱乡,正如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说的那样,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只有深爱家乡,爱国之情才会有根基,学生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家乡,感受到家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从而喜欢这门学科,更加热爱家乡。与其将爱国变成遥不可及的口号,不如将爱国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学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感受。

笔者在讲解抗美援朝史时,提到中朝人民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彭德怀曾经自豪的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位学生听到这里,自言自语到:中国人真的能打败17个国家的联合军队吗?笔者此时正好灵光一闪,回答学生当然能,单咱们官坡镇就有上百人直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亡烈士就有好几人。截止2019年还健在的志愿兵战士,我们官坡还有二人,年龄都在89岁以上。除了直接参战,官坡人民与全国一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援前线的抗美援朝运动。当学生听到这里,我又不失时机地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采访健在的志愿军老兵。学生群情激昂,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的爱国主义无须言表。

这是无需言语的历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天然情景。引導学生回顾这些历史,家国情怀教育便能事半功倍。家国情怀从来都不仅仅是动人心弦的文学书写或豪言壮语的表达,更近乎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一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共同进退的壮怀,一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如能让学生切实地体

二、乡土资源是家国情怀中最好的地方教材

长期以来,历史课程资源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而课堂教学就是“教教材”。而现在我们普遍都接受了“用教材教”的新课改理念。也就是说教材本身只是一种课程资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差异极大,要求历史教科书将各时期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都完备无缺地包含进去是不现实的。

历史教科书只能反映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史实和规律,即“历史的筋和骨”,“历史的血和肉”,包括许多历史的空白点,应根据实际需要,由历史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和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而乡土史资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史教学是对国家历史学科课程的有益拓展,许多地方的可贵的历史资源都应该紧密联系到历史教材“重整”过程中。例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主编了《红二十五军在卢氏》地方教材。在教学时,笔者结合教育部统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活动课,《探寻近代历史遗迹》,组织了全县学生观看的网络直播课,我们利用cctll平台,由我主讲,进行有准备、有目的的研究性学习。以大量图片展览的红二十五军在卢氏的长征路线、遗址、纪念碑、纪念馆、有关人物、书籍等,由小及大,以远及近,让学生在精彩绝伦的家乡文化遗迹享受中,了解家乡作为革命老区的史实,感受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乡土历史中,有一个人的奋斗史,也有一群人的奋斗史,但没有什么比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期许之情,更能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寻找这些资料,加以合理利用,可以情动情,更好的传承家国情怀。

三、用大小人物的亲身经历,“活化”家国情怀

乡土历史中有大量的人物图片史料和口述史料,这些历史人物的亲身经历,能更形象、更生动地塑造时代和家国,也使家国历史情怀的涵养更立体、丰满。

涵养家国情怀要充分挖掘相关历史知识寻找契机。戏剧中的冲突、反差最能调动观众的情感和思考,而地区历史发展的“悲喜剧”史料是涵养家国情怀的契机,能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情感。

历史图片和地区史、家史,对学生来说,比较好搜集。运用大小人物的亲身经历,来“活化”家国情怀。

比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25军在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期,豫陕边区就经历了初创的惨痛失败,一支近300人的地方部队遭到敌人包围,只有红军手枪团二分队30多人冲出来,特委书记宋兴国也以身殉职。这30多人在特委委员程启文率领下,钻密林打游击,苦战三个多月,才等来红军主力部队又一次打回来,迎来了创建根据地的高潮,这就是一出极好的“悲喜剧”。

而转战于家乡的大人物有许权中、唐樹、刘志丹、贺龙、关向应、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李先念、郑位三、汪峰、黄林、陈赓等,这些都是高级领导干部。还有像刘华清、陈先瑞、方升普、李书全、程启文、张培真(张波)等一大批基层战士,一步步走向领导岗位,成就一凡伟业。更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和普通老百姓,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教师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学生展现这些大小人物在同一时代背景下的所为、所思、所想。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自己讲述家史和前辈们的奋斗史,感受到革命前辈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践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体会到部队、家庭、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激励学生,以史为鉴,向先辈们学习,担当建设家国的重任。新中国的发展之旅是一首交响曲,每一个惊世的创举都是在浴火涅槃中再生,挖掘新中国成立后的乡土历史,依靠自然乡土历史情景,以情动情,双面激励。通过大小人物的亲身经历,以“活化”情怀等教学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国情,理解当下,更能让家国情怀的涵养在历史教学中实实在在的“落地”。

四、家国情怀的学科渗透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较为熟悉自己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擅长专业知识的教学,對其他学科的知识则知之不多。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而进行乡土史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教学,则要求相应学科教师也要具备一定乡土历史知识,具有较高的学科综合素质,这是进行乡土历史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关键的一环,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乡土历史的学科渗透教学要求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形成各类知识之间的呼应、联络、交汇,形成各学科知识的融合。要顺利完成这方面的教学任务,单靠某一科的教师个人是难以胜任的。所以,要取得教学的理想效果,教师之间就要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加强教学工作的交流、团结、协作,发挥团队优势。作为历史教师,这时就应该主动地和其他学科的老师合作,给他们提供乡土史知识的一些简单培训,寻找学科渗透的交叉点,相互之间经常听听课或协同备课,对交流资料共同分析和探讨,建立乡土历史教学的跨学科知识“超级链接”。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这一资源,发挥他们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寻找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渗透的“链接点”,让学生融入教学中,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其实也就说明了语文、地理、政治、音乐、美术与历史学科间的密切关系。不同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也可以帮助学生从中归纳某些本质的认识。从而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家乡的乡土文化历史。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应用或者渗透乡土历史,不仅可以达到乡土史教育和宣传的目的,而且将会活化教材,加深学生对所学学科教材的理解;更会引导学生用最巧妙的思维方式学习各学科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既增强了历史知识的有序性,又使家国情怀在学生中落地生根,进一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有效践行路径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20111234)研究成果。

(河南省卢氏县基础教育教研室 472200)

猜你喜欢

家国乡土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乡土分外妖娆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
最后的炊烟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