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

2020-09-10刘珈言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现实意义

摘要:幸福一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有人甚至把幸福作为我们活着的终极目标。劳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的本质。然而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将本是劳动幸福这个概念进行剥离,造成了劳动异化。在这一现实状况下,马克思提出劳动幸福理论,回归劳动是人的本质,同时也指引这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幸福观念,这一理论对于美好中国建设起到了重大意义。

关键词:劳动幸福;理论内涵;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理论内涵

(一)劳动创造幸福。马克思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类是有意识的,动物没有意思只是靠其反应特性。马克思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独一无二的。在劳动过程中,人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从而在劳动中获得幸福。

(二)劳动异化带来不幸。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本身能够创造幸福。然而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剥削压榨劳动者,造成了人与劳动的分离。工人生产的物品被资本家无情占有。人们不能从劳动中获得价值,沦落为资本的工具,最终的结果导致人与人的剥离。因为这种长期的剥削对于工人是巨大的痛苦,导致了工人罢工,起义。资本主义这种自私的,利己的做法,将导致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

(三)解放运动,创造幸福。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达到共产主义,在这时,劳动不仅仅是生活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2]。他当时描述了一个这样的场景,人们物质资料已经达到极大丰富,人们素质也达到了很大提高,需要的物质资料得到了极大满足,人们从劳动中解放出来。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述,成为了我们的向往和最终追求的目标。马克思认为,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带来了劳动异化,消除这种剥削,构建和谐的共产主义,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二、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的内在特质

(一)辩证性

首先辩证性是指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那么马克思的辩证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社会和个人幸福的统一。马克思提出,人类这种幸福不是“小我”的体现,如果只为自己劳动那么得到的幸福是有限的。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我为人人的精神,将自己奉献给社会,在社会中燃烧自己才能够获得更大幸福。马克思指出,“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3]只有把自己贡献给社会,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人民性,也就是堅持人民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人民才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马克思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正是这种马克思这种立足于人民的理论也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三)批判性

马克思深刻的批判了劳动异化,这种忽视人的本身,不断压榨劳动者的身体精力。这种社会状况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扭曲的。正是这样劳动异化,导致了人民辛苦劳动却得不到自由。资本家把工人当做生产的机器,利用资本的指挥棒,压榨工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描述:“在这种永无止境的苦役中,反复不断地完成同一个机械过程;这种苦役单调得令人丧气。”[4]这种劳动给工人带来的是遥遥无期的痛苦,有的工人甚至连简单的吃饱穿暖都成为了一种奢望,幸福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空中楼阁,遥不可及。

马克思还批判了资本家的拜金主义。资本家压榨工人,产生剩余价值,从而更好的享受金钱给他们带来快乐。正是这种对追求物质,这种不知满足的贪欲,使他们逐渐沦落为金钱的奴隶,并且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

三、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现实意义

在一档节目中,白岩松提问,你今天幸福了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中,实际上却蕴含巨大的哲学深意。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只顾享乐,及时满足。然而,这种短暂满足背后我们真的幸福吗?在马克思劳动幸福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答案。首先我们可以在劳动中获得幸福,习近平指出“树立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5]要提倡尊重劳动。[6]我们应该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创设优良劳动环境。[7]优良的劳动环境,有利更好的调动劳动积极性。优良的劳动环境使劳动者获得更多幸福。[8]优良的劳动环境更具有人文关怀,让劳动更具有活力。[9]劳动和幸福自始至终都不是独立的概念,二者相辅相成。[10]好的环境让二者相得益彰。[11]当然好的环境不光需要企业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的政策保障。如失业保障,就业政策等等。各方面齐头并进,最终真正的通过劳动实现幸福。[1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 04- 29.

[6]何云峰.从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的视角看劳动幸福问题[J].江汉论坛,2017,(8).

[7]李芳;陈慧.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的哲学意涵、内在特质与现实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No.296,38-43.

[8]杨燕华.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v.46;No.252,22-28.

[9]何云峰;生蕾.从马克思的劳动幸福理论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建构[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v.14;No.67,31-36.

[10]吴荣.马克思财富思想与劳动幸福理论研究——第四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学术讨论综述[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v.14;No.72,46-51.

[11]李雨;吴学兵.马克思劳动思想及其对时代新人培养的当代价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No.277,29-32.

[12]董鑫磊.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缺失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J].黑河学刊,2019,No.244,114-116.

作者简介:

刘珈言(1997-04-),女,汉族,籍贯:吉林省榆树市,学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现实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