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丁斯关怀德育理论对职业院校医学生德育的启示

2020-09-10陶陶黄艳连

关键词:职业院校

陶陶 黄艳连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医药类卫生事业迎来飞速发展期。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怀素养愈加成为影响整体医疗环境及就诊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院校医学生是未来各层次医疗卫生行业工作者的生力军,研究其关怀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改进策略等方面都具有现实性意义。在这一探索过程之中,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思想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诺丁斯;关怀伦理;医学生德育;职业院校

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思想侧重于从“关系”视角把握和研究德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她认为,关心与被关心是人的基本需要,倡导建立一种情感交融、以情促德的关怀关系。而医--患更能体现一种主体间性的关怀,在职业院校医学生德育过程中融入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思想,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关怀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师人才。[1]

一、职业院校医学生关怀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院校医学生关怀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十分显著。原因有二:一是高职扩招,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中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这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二是大健康时代的来临,既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更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康复智能、养老养生”等大健康产业将获得极大发展,德技并修的医务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如此大规模的职业院校医学生毕业后,将分布在社会各个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其关怀素养将成为影响整体医疗环境及就诊体验的主要因素之一。医学要摆脱技术主义而真正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人文主义理想,必须使得关怀理念在医疗行动中逐步实现。

(一)关怀素养有助于医学生建构和谐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与培养,需要每一次交往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信任、爱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关怀素养有助于激发医学生身上潜在的这些因素。

1.关怀素养有助于医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处理各种关系

诺丁斯的伦理关怀的关注点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情境的而非虚空的、特定的而非一般的,它不是原则与公式,而是实实在在的“关系”。医师面对的都是患者具体的痛苦或困难,关怀素养能使其充分尊重并体恤患者的顾虑。例如,与小朋友做游戏、对老年人的耐心宽慰、对成年人压力的深度理解及多样的沟通方式等,在每一次相同而又各异的望闻问切中有效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关怀素养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责任意识

具备关怀素养的人能积极地爱护、珍惜和维护关系,更倾向的是一种兼具“情”“理”的道德交往方式。医学本身亦是一种洋溢着人道精神的学科,面对患者,医生的关怀素养会使其首先基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责任去关心病人,其次才是从专业角度进行诊疗。这点非常重要,诊疗中如果没有爱与关怀,没有发自内心的体恤与真诚,那叫交易,是不可能有尊严的。因为患者将自身所有痛苦、隐私都告诉医生,甚至将生命托付医生,没有担当与责任,就没有资格被称为医生。一个好医生不仅是技术够好,而且其人品要得到大家的认可,首要的便是担当与责任精神。

(二)关怀素养有助于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当今社会工作节奏快,人际间竞争较大,竞争产生压力,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人的身心便很难和谐发展。医生这一职业尤甚,长期的过劳加上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使得医生倒在手术台前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不禁促使人思考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学习是如何平衡的。职业院校医学生一技之长的学习自然非常重要,但一份职业要做的长久,职业操守是最基本的。所谓德者,才之帅也,如果有才无德,必将危害社会。关怀素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医学生追求并体验到个人价值,有助于医学生清晰的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并能将工作、学习、生活安排妥当,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三)关怀素养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专业自信

医学生要真正成为医生,一路走来是艰辛且漫长的,如果没有专业自信,便没有矢志不渝朝着目标前进的动力。加上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少数职业存有天然的不似客观的偏见,例如教师,医生,警察,商人等。认为医生理当是既要精通医术起死回生,又要修为深厚如同神人。人们给予医务工作者的高期待对于职业院校医德教育既是压力亦是动力,更促使醫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与担当,从而提升专业自信心,在这点上,关怀素养大有助益。

首先,关怀素养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专业认同,并能深刻明白选择学医、从医,就应当更自律自觉地以道德的方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意味着付出更多,并且始终“站在双方的立场上”思考与解决问题。

其次,关怀素养有助于医学生遵从职业操守,不会为了所谓的“指标”而违背自己良心,泯灭善良去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在每位医学生入学宣誓的那一刻就播下一粒神圣的种子,“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庄严的誓词激励万千学医人不忘初心,谨守职业操守。

最后,关怀素养有助于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获得健康的职业发展。在大学无论学什么专业,本质上都是追求真理,就是确立自己的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开始。医路漫漫,唯有理想信念坚定,奋斗目标明确,才能在从医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不至于陷入精神荒漠,才能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二、职业院校医学生关怀素养现状

诺丁斯认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同样,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3]通过查阅文献及平时观察研究发现,尽管大部分医学生综合素质较高,但在关怀素养培养及自我发展尚处于无察觉意识阶段,存在下述问题。

(一)对课程学习关心不够

1.对实训技能课比理论课更关心

据观察研究,多数职院医学生对专业实训课性质较浓,积极参加比赛,知道练好一技之长对于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但对于理论课程则热爱度不够,较少关心专业课的国际研究趋势及背景。这势必会影响职业院校医学生在从医道路上能否走的更远,因为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理论基础,实践就如同瞎子摸象,很难掌握要领,也难以较快成长并有所突破。

2.对人文课程的关心不够

文化基础课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至关重要。而职业院校人文课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欠佳,不太关心某门课的开课意图,以及该门课对自己职业成长的重要意义。签到、不挂科、拿到学分才是主要目的。

(二)对师长、同伴关心不够

每一代学生身上都有其时代烙印,现代大学生基本是“00后”,独生子女居多,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被关怀”的一代人,主动关心他人的意愿及付诸动的意识较为淡薄。且这代人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在虚拟世界玩的不亦乐乎,提高课堂抬头率成了当下的热点难点。师生、生生间的人际漠然或多或少导致课堂少了仪式感,课堂上学术争鸣现象变少,有些学生甚至有师生是利益关系这种言论,认为老师能给自己多少知识,自己才能给老师多少尊重。同年级同班级学生交流工具基本是通过社交软件,不乏出现网上能够侃侃而谈,面对面却无话可说的现象。有些生生关系如同网友,严重缺乏沟通交流。

(三)对校园环境关心不够

诺丁斯倡导人们应当关心物质世界,学会处理好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敬畏万物苍生,敬畏自然秩序,是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基本素养,这些需要建立在师生、生生在同一所学校相处三年及以上时间。而职业院校医学生学制基本为三年,且第三年一般都是实习,除去寒暑假,在校园的时间不到两年,如此短时间,学生不能充分了解校园文化及环境、规划布局,这就难以激发学生们对其校园环境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没有归属感,“爱”便无从谈起。

(四)对医师职业的神圣认知较为淡薄

有些医学生认为自己以后当医生就是为了赚钱,这本身没错,但若只想赚钱,千万别当医生。因为有愛才有了医疗和医院,如果泯灭了这个精神,不好好看病,而只看患者的口袋,则是在交易。医学生对于医师职业神圣使命认知的缺乏也影响了该职业所需各种素养的培育。例如,医生的书写与人际沟通水平直接影响诊疗效果。试想,一张肉眼难以辨认的诊疗单如何能保证百分百不会出错?对所有患者不分男女老少采用同一沟通方式望闻问切,很难全面的了解患者真正的致病因素。最多只能根据物理检查来判断病情,而其实多数病跟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有关,如果不关心这些,则无法达到最佳诊疗效果。这些素养与技能和实际的诊疗效果环环相扣。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热爱医学,真正发自内心认可医师这一职业,才能精益求精,不断完善。

三、职业院校医学生关怀素养的培育

十八九岁的同学们正处于三观形成并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加深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对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与行走都有好处。相反,如果不好好思考该怎样过自己的一生,就容易随波逐流,虚度人生。诺丁斯以其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和深入系统的关怀德育研究体系,对在职业院校医学生进行关怀素养培养时有所启示。

(一)明晰医学生关怀德育内容

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4]大学生大多并非开始就有明晰的人生目标,往往是在接受包括理想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后,才能逐渐形成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信念,进入到充满内动力的学习生活。职业院校医学生关怀德育内容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地展开,如,医学特色、学制三年、偏应用而非学术等。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理想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融入关怀理念——在实际德育过程中做到三个统一:关怀德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统一、关怀德育与理性德育的统一、关怀德育与理想德育的统一。切切实实的夯实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新时代医者的新风貌,为其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医生打好道德基础。

(二)医学生多元关怀德育方法的合理运用

诺丁斯在其多数作品中都提到:榜样、对话、实践和求证(认可)这一道德教育模式。将其适当拓展可应用在医学生关怀素养的培养上。

榜样,即表率,大学时期正是一个人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当今价值日趋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学校要针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医学院校特色,选择更具时代特征的榜样人物。

对话,即指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话展开关怀行动。在实训课,理论课,人文课堂师生每一次的深度沟通、针对某次手术案例的伦理探讨,或者仅是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困惑,都能促进学生关怀素养的养成。

实践,“如果我们希望人们过上符合道德的生活,关心他人,那么我们应该为人们提供机会,使他们练习关心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有机会发展必需的个性态度。”[5]医学生的实践尤其重要,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者关怀,正是在一次次的实践经历中积累而成。诺丁斯相当重视体验。一个人假如从未被关怀,则很难希冀他有强烈主动关怀他人的心向和行动。关怀关系只有满足(一)W关怀X,(二)X承认W关怀X才能成立。[6]家长、教师、同学都应努力 “用心眼”观察关爱身边的同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健康,才能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认可,即积极关注学生,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适当行为做到及时强化以示鼓励。传统的根据卷面评分定级,难以对德育实况全面概括,应当建立一种多元的动态的关怀评价机制。认可的同时要尊重差异,教育不是流水线生产,不需要培养完全一样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尊重与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循序渐进予以指导。

(三)发挥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个医学生的成长需要经过坎坷艰辛的历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既是医学生们为了理想所作的不懈奋斗,更是家庭、国家对其培养的付出。医学生经历高考竞争实现了上大学的目标,课程难度强,长年累月待在实验室,加上远离父母,渴望关怀人之常情,职业院校要努力为医学生打造关怀型的德育环境,发挥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营造关怀型课堂

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这一思路转变中认识到,各门任课教师都有抓好课堂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医职类院校要切实提高德育地位,改变“重智轻德、重理轻文”的思维偏向,将关心理论引入德育课堂,全方位打造关怀型医学生德育环境。“教育应该围绕关心主题来重新组织,普通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学生,指导他们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世界上所有的人,关心动植物……以关心为核心的道德人生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追求。”[7]

2.营造关怀型校园环境

“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8]职院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基本为大一、大二,大三就外出实习,在校时间有限,但也要最大范围的营造关怀型校园环境:道路两旁林立的中草药简介、神医圣手们的雕塑及故事简介、自编自演的现医务工作者状态的情景剧、舞台剧等,多样化的关怀色彩浓厚的校园环境能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

3.营造关怀型德育临床实习环境

医药类职业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从升入大三起就要去实习,实习地址通常是学校附属医院或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包括药店),一年的实习期将提供医学生一份初入职场的体验,医学生将获得对于从医的初步实践认知,好或差的体验将对学生今后的从医路造成一定影响。医职类院校应积极与实习单位沟通洽谈,一是在规章制度上要对实习医学生有明确规范,形成较强外在约束力,杜绝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而违背职业操守的现象。二是采取传帮带方式,由有经验的德高望重的医生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指导,促进医学生充分利用实习期快速成长。三是多带领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交流论坛,拓宽其视野及对于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的认知。

(四)提高医学生体育课的数量与质量,将身体素质纳入医学生评价体系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決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体现了党中央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必须的。但近年,近视、体质差、颈椎问题等已成为当今学生常见的问题,且该问题多数是忽视体育锻炼而导致的。医学类学校应当根据医学生特点,将身体素质纳入对医学生的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医学生体育课的数量与质量。体育课应当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体育活动,能够缓解学习的紧张疲劳、加强生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要杜绝体育课一到操场便解散、防止体育课形同虚设等现象。同时,医职类院校应努力将以往体育教学的“纯实践教学”向理论教学、体育欣赏、体育健康知识等课程转变,既丰富教学内容,也使得体育课成为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陶陶.诺丁斯关怀德育思想对医学生德育的启示[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8:8.

[2]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5-13)[2020-01-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5/t20190513_381825.html.

[3][5][7](美)诺丁斯,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二版)[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34,20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6]肖巍.关怀伦理学:主题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1999(03):41.

[8]朱晓曼.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21.

责任编辑  邱翔翔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研究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职业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探析
广东省规范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参赛选手获奖名单(中职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