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路

2020-09-10李艳迪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李艳迪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思想。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肩负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握和运用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规避互联网发展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着力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义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摇篮,肩负着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越来越广泛,网络浩繁的信息呈现在大学生的面前,为大学生带来了丰富学习内容和全新学习环境,同时,也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能够很好地为当代大学生拓宽信息渠道,使其获取各种类型的知识和信息,但也由于过于丰富的网络信息,在未有引导的情况下,一些负面信息也给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负面或消极的影响,从而误导了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尤其是在社会热点事件或重大事件发生时,在一些阴谋分子的挑唆和诱导下,一些学生更容易被误导。因此,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更要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的实质是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1]唯有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才能为中国的发展储备优秀的人才力量。

在互联网时代,“倡导理性爱国、文明爱国和开放爱国的理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要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更在于对人们的爱国方式进行正确的引领和塑造。”[2]因此,如何从行为方式上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而合理地表达爱国之情,是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互联网时代拓宽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渠道

互联网的产生,是对当前信息获取途径的技术性改革,我们不仅能通过报纸、期刊、图书、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更能通过各类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方式获取信息。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快捷,也极大的加快了信息获取的速度。例如微博热搜,这是一个很好的反馈当前热点话题的方式,可以有针对性的反馈当前大家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或重大事件。同时,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只要大学生想要继续了解信息来源或事件根源,亦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功能获取事件的始末,并继续跟踪事件发展。同时,互联网具有便捷的交互性特点,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从而多方面的获取多样的信息。因此,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技术急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也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拓宽了信息渠道。“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和交互的便捷性等优势有效改变了以往的信息‘孤岛’问题,让更多大学生掌握和了解当代世界发展趋势,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3]我们能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例如一度被朋友圈转发的热门视频《今日中国,如你所愿》,通过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激起大学生对英雄的怀念,从而也就激起了大学生的对今日中国的爱国之情。该视频极高的点击量和转发量就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信息获取渠道拓宽的最直观的体现。

(二)消极影响:网络的隐秘性和负面信息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巨大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大量信息,但这也意味着这些信息的类别多样,既有对高校大学生三观塑造带来积极影响的信息,也存在一些会带来消极作用的虚假不良信息。当代大学生正值三观塑造的重要时期,思想活跃,对信息的接受度高,因此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士教唆或挑拨,从而失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失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带有隐蔽性。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交往时,可以不以自己的真名出现在网络中,从而树立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例如微信、微博、豆瓣、知乎等知名社交平台,都是以个人喜爱的网名进行注册即可,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交往时可以肆意的放飞自我,任意发表言论。甚至有部分大学生会在恶性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上传播不实言论或消極信息,枉顾社会良知道德,成为助推消极事件甚至恶性事件的“雪花论”,这类社会事件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早已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在隐秘而浩繁的网络信息中,坚定爱国信念,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规范网络言行,都是高校在互联网环境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泛指现在的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国家针对教育的对象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维系中华民族和社会的凝聚力,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教育,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基础。”[4]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通过教师、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一)教师层面

1.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教师作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索时,要结合互联网特色,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海量信息中有效的筛选良性信息,选取大学生感兴趣的、关注度较高的事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理论灌输等方式,通过选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借助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可以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变革为互相交流讨论的教学模式,借助“学习通”“雨课堂”“蓝墨云”等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以弹幕、发帖等等方式及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更加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教育,尤其是在涉及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热点事件时,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手段,调研学生观点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规避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提升网络信息素养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因此,高校教师更要在网络时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互联网技术,善于使用视频、音频、漫画等形式为学生生动演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技术丰富教育载体,提升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接受度,提升教师授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二)社会层面

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但也正因为庞大的信息储量,使学生在浏览信息时难于把握方向,容易迷失在信息繁杂的互联网之中。故需要社会层面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制度,优化整合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

1.加强网络空间监督治理,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习近平在2016年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因此,应由相关部门出台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网络发言实名制,加强网络监督,从而避免网络上消极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也应由相关部门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和处理,在源头上处理和拦截错误信息和消极信息。

2.共享优化整合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网络信息繁杂冗余并存在大量重复性的无效信息。为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社会或政府层面应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信息的收集力度,从而将学生关注度高、存在争议的新闻数据等进行集中体现,例如“学习强国”的平台就是一个展示国家、社会、人民动态的新闻平台,该平台有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电影、图书等多方面的资料,成为了能够很好的推动党员全面学习的有力平台。同时,2017年上半年开始,政务类、媒体类账号纷纷入驻抖音,通过抖音拓宽受众人群,用全新的表达形式促进信息传递等等。官方媒体纷纷入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网站平台,从而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减少错误信息、重复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

(三)学生层面

在急速发展的现代互联网社会,高校大学生肩负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肩负着国家振兴的重任,因此更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作为踏入社会前最后一站的学习场地——大学校园,正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合适的场合。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需要教师、社会层面的协调合作,同样也需要受教育者自身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提高。

1.提高网络法律意识,树立底线思维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主要参与者,主动接受互联网广泛的信息,自身也要具备基本的网络法律素养,提高明辨是非和判断事件真假的能力。面对不实网络信息的传播,不仅仅要成为信息的阅读者,还要成为错误信息的澄清者,成为不实信息的终结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在网络上发言时,要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坚定的底线思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捍卫者。

2.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保持网络参与热情

互联网环境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广大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手段。同时,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关信息的网络浏览。然而,大学生也易于被与学习无关的信息所吸引并干扰,故大学生要树立自律意识,增强自身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有效规避无关信息的干扰。同时,不因网络环境的日益规范和实名制而放弃在网络上的自由发言,而应时刻保持网络参与的热情。由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在网上积极参与人生理想信念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人格成长等问题的讨论;引导他们在网络上积极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时事政治问题的学习心得和体会。”[6]从而更好的促进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健康发展。

列宁认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但在当今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借由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心理距离已经逐渐缩减。爱国主义作为维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力量,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美好道德品质。在互联网时代,顺应互联网特色,展开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国家、社会、高校、教师和个人都需要重视的工作。因此,借用丰富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制定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善于利用新媒体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规范自身行为等,都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特色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江晓晖.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教育评论,2019(9):113-118.

[2]劉建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02.

[3]李金华,周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0):72-75.

[4]蔡双仁,谢婉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知识路径探索[J].农家参谋,2018(20):189.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6]胡雪莹.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8.

责任编辑  牛志鹏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