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疑必问,问必果

2020-09-10庄秀燕

高考·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鉴赏素养思维

庄秀燕

摘 要: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以《蜀相》为案例,从“为什么、什么、怎样”三个角度分析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及其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起的作用。以期改变大众对“问题式教学”粗浅认知,改观“唯高考至上”的分数论。

关键词:思维;问题;素养;鉴赏

在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的要求,及“以核心素养为本,推动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目标。因此,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优势日增的问题式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就问题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了探讨。

一、为什么问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教师授课中之所以“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之所以“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教”。那么,问题式教学之所以“设问”,便是为了学生学后的“无问”。

问题式教学中设疑是一个重点,学生有思考才能质疑,有疑才会问;有疑问方能进一步引导思考,有思考才有可能培养思维能力,如此之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也就不远了。

在《蜀相》一诗的教学中,我通过两种设问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其一,学生结合相关的学习资料预习诗歌,在预习中记录下学习的疑难点;其二,课前设置预习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尝试着解答问题。

课堂上,先通过学习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在质疑与解疑中,完成了诗歌中“情与景”的理解的学习任务,掌握“以意逆志”的鉴赏手法;之后在授课中通过解疑思路的引导,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手法深入地探讨了本诗的思想情感。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审美情感,发展了思维,又能运用所掌握的手法去学习本单元的相关诗篇,提升了鉴赏能力。

二、问些什么

(一)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问题

《蜀相》一课的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因此,所设置的问题也是围绕单元目标:其一,“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主要通过预习环节来完成。因为此鉴赏方法难度不大,学生在预习环节中便可掌握此鉴赏方法。我根据课程目标设置的问题为“如果你是爱国诗人杜甫,面对着武侯祠,你心中会有何情何感?”“这样的情感,你将如何抒发它?”之后,通过学生自身的预习与学习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以及课堂上其它同学的提问,老师的发问,最终在“问中学”“学中问”的问题情景的创设中,达到了“以意逆志”的学习目标。其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主要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此环节我也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此诗篇中,诗人眼中的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二是“为什么诗人如此认识诸葛亮?”。就着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来分析《蜀相》的主旨。

(二)满足学生学習需求的问题

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同,问题的设置理所应当有层次性,这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蜀相》一诗的预习任务是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虽然在课堂上由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但在提问环节中,我会特意就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向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发问,有如“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颔联的景色某某同学来帮忙描绘一下”之类的问题,以此来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则给他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比较一下杜甫与诸葛亮的“其人其世”。利用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成功的,问题式教学也不例外。

(三)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启发,应是给予学生四两拨千斤式的点拨。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应仅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判断式的提问,因为根据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教师难以准确判断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中,不排除有的学生就是那么“随口一答”,结果,“歪打正着”,却误导了教师的判断,以为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蜀相》一诗中,“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较难掌握,为此,我特意设置了两个问题:其一,“诗人主要‘敬’‘叹’诸葛亮的何种身份?”,其二,诗人为何要从“政治”的角度来刻画诸葛亮?学生由此思及诗人从政治的角度来刻画诸葛亮的用意,并联想到杜甫的政治生涯,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如何问

(一)循序渐进地问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在《蜀相》一诗中,对“知人论世”的知识点的学习所设置的两个问题,便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展开的。由诸葛亮的身份到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再到杜甫的政治理想,直至本诗的主旨。

正是因为有难度梯度的问题的有序性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以有效地培养。

(二)由此及彼地问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经验思维、迁移思维和反思思维。由此及彼地设问恰恰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反思。

在《蜀相》一诗的教学中,我通过两问题的设置来实现:其一,你真正认识到公元760年前后诗篇中的杜甫了吗?其二,运用今天学到的鉴赏方法,你只会赏析杜甫的诗歌吗?

前一个问题,我通过事先准备的杜甫在此期间写过的诗篇,有如《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武侯祠》《八阵图》等等,通过学生对这些诗篇的赏析,来检测。后一个问题,我则通过近年的高考真题的再现,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把课堂的学习延伸至课外的应用,并很好地与高考接轨,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做到一举多得。

《周易》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学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得,这便是学问。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可以做好学问养成素养,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设计问题》第一辑/(美)布朗等主编:辛向阳,孙志祥,代福平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有效教学方法全集》/刘涛川谢飚著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4.9

猜你喜欢

鉴赏素养思维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