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生物课堂教学实践

2020-09-10吴莉娟

高考·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移动终端生物教学核心素养

吴莉娟

摘 要:根据新课标大纲要求,借助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平台,结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堂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与尝试,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關键词:移动终端;生物教学;核心素养

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一大主要目标,自主发展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模式转变为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例在课前,学生通过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观看教师发布的微课重难点相关视频,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利用丰富的声音、视频、图片、资料等素材,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重难点,并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避免传统课堂一刀切现象,实现了分层自主学习。观看相关视频后,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课前自主学习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针对性地完成自主学习并进行自学检测,学生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及时记录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分为释疑展示过程和合作探究过程。在释疑展示过程,学生展示自主合作学习成果,通过成果交流,使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分享成果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纠错,有的放矢,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合作探究过程,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ATP结构模型和ATP与ADP之间的转化过程模型的构建,并用语言进行描述。课后学生回归微课视频,复习相关知识点,通过知识串联和梳理,完成ATP概念图的建构,形成知识体系。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不一,因此通过课前自学和课堂分组学习,学生能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再学习和阶段性复习,后进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反复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结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习主动性

借助信息技术,高效、有针对性地组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以教师、学生以及移动终端三者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方式,利用大数据、智能交互等手段,构建覆盖教师备课、授课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等不同场景的互动教学模式。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打破了传统意义教室的黑板、讲台和时空概念,形成了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前通过省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自主选择,创设了宽松且多元的学习环境。课堂上通过智慧平台的“抢答、随机抽答、讨论和弹幕”功能,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克服了传统课堂上学生羞于表达的困境,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人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和展现自己,气氛非常热烈,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状况,还课堂于学生,这一新颖的教学环境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达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增强了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构建ATP的结构模型,培养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同时借助智慧课堂中的拍照功能,将照片上传,把自主学习成果和构建的ATP结构模型进行展示、分享,使学生的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实现可视化,给学生展示个性、能力的平台,促进了教学个性化、教育均衡化的发展。

三、贯彻课改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形成生命观念、发展理性思维、倡导科学探究、培养社会责任感。本课例贯彻课改理念,融入课题研究,重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各个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的本质,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学会模型构建的理性思维方法,培养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学生在课前通过对萤火虫和渐冻人的了解,渗透热爱自然和珍惜生命情感教育,课堂上通过ATP的功能特点学习ATP的结构,逐渐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导入新课,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完成物理模型建构,通过构建修正物理模型,提高模型建构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归纳分析形成ATP概念图,培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方式,将理性思维的培养贯穿整堂课;课后探索ATP与兴奋剂的不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辅助,有助于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本课例的实践,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移动终端配备有限,无法实现人手一台,只能两人共用,在一些操作实践上存在不足,在线检测时无法分析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在播放超链接时,由于系统的不兼容性,超链接无法实现,这些问题仍需改进。

参考文献

[1]杨筱曼.移动学习终端“电子作业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5,31(3):27-29.

[2]李丽华.“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案例[J].生物学通报,2010,45(6):30-32.

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名校长工作室立项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ZS180207)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移动终端生物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