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2020-09-10赵善庆

关键词:队伍建设高职院校

赵善庆

摘  要: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具有内在坚定不移的政治性、自我实现及不断追求的超越性、自我学习及提高的内驱性、持久创新引领时代的前进性、学习心态更加开放等特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成员的学习过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一致性、相似性、相通性、全面性、全程性等特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无论是在政策设置上,还是在整体及个体学习上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深刻认识学习致胜的关键,确立终身学习的共同愿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善思会悟收获真谛、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实现职责根本转变、建立完善学习长效机制;注重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绩效评价管理等措施,不断强化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养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融为一体,以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培养“四为”时代新人,就是要保障培养出又红又专的肩负“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1]打造中华民族的“梦之队”,并对“梦之队”的筑梦人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结合”、“八个相统一”、“六个要”等一系列要求。这对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者、实施者、教育者、指导者、考核者、导引者于一身的辅导员而言更是责任重大。进而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不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及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的重要精神,而且更加急迫的是要认真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提出的关于学习型社会的一系列论述,使高职院校辅导员成为重视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更新认识、吸纳新知、增长才干的学习型辅导员,拥有坚定政治立场、铸牢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大先生”与引路人。

一、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类型与特征

(一)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的类型

按照一定的标志,可以将高职院校辅导员划分为很多类型,如,何磊磊将其划分为:指挥/教练型、导师/顾问型、伙伴/同学保姆/家长型、榜样/偶像型等[2];“郏彭彭爱娱乐”将其划分为:自奋型、鞭策型、激励型、随缘型、稳定型等[3];黄洁则将其划分为:事务型、服务型、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双师型、学习型等[4];杨宪华认为教育能力、管理能力、指导能力、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是辅导员应具备的八种能力[5]。可见,无论怎么划分,学习都是辅导员应有的主要特征,学习型辅导员一定是不断追求卓越的人,不仅始终把学习作为职业生涯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且把学习作为自我提高、自我约束、自求发展、自我实现的不竭动力。由此,可以将学习型辅导员定义为:以学习促进步、以学习保常新为价值导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意识强烈、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科学、学习能力突出为显著特征,不断提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水平的辅导员。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由学习型辅导员组成,但并非只是众多学习型辅导员的叠加与集合,而是理想目标一致、追求价值统一,努力成为“好老师”“引路人”,把立德树人重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行在路上、育在脑海,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培养“四为”新人的神圣使命的辅导员团队。

(二)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及其队伍的角色与特征

1.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党和国家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在多项文件中均有体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的意见》规定,辅导员是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铸魂者、爱国主义教育的培育者、道德规范教育的践行者、全面发展教育的引领者。《关于加强高等學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责指导学生、关心学生”,以针对性开展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各项工作;“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成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综上可知,辅导员总的角色是教师,必须达到“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八个统一”“六个要”等标准。具体而言,辅导员扮演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者、学生日常事务活动管理者、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指导者、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者等多个单一角色与综合角色。扮演好这些角色,其必须具备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等职业守则;具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职业知识;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预警应对、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能力。而上述职业守则、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等的获取就需要学习型辅导员在扮演好以上角色的基础上,在学习上始终成为一名自主学习者、合作学习者、创新学习者、领导学习者、成功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

2.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及其队伍的显著特征。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必须具有内在坚定不移的政治性、自我实现及不断追求的超越性、自我学习及提高的内驱性、持久创新引领时代的前进性和学习心态更加开放性等五个显著特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作为一个整体,其学习型特征更加鲜明。第一,学习具有整体性。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不仅注重所有辅导员的学习能力建设,强调只有每个辅导员都成为学习型辅导员,才能将整个辅导员队伍打造成一个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整体,而且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还必须是在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引领下,具有共同目标、共同愿景的培育“四为”新人的整体。第二,学习具有系统性。指辅导员队伍不仅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互促性、印证性,而且追求作用发挥上的有效性、互补性与整体性。第三,学习具有开放性。共筑学习氛围、比学赶帮互促、交流品鉴感悟、相互为我所用、并肩快乐成长,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开放性的重要表征。其表现方式:一是开放性学习交流;二是开放性学习平台;三是开放性学习共享[6]。第四,学习具有一致性。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最大特征是“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7],不仅要使学习成为促进工作多快好省、卓有成效的根本保障,而且还必须“将工作变成学习,使工作成为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第五,学习具有相似性。辅导员承担的多种角色与繁重任务,决定了单纯依靠个体学习,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必须强调相互协作、集体思考、多元分析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复杂学习过程,以共商、查错、究因、定制、解难、悟真、成长、达效。第六,学习具有相通性。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统一所有辅导员的思想认识与行动步骤,而是以每个辅导员的正确价值为基础来带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第七,学习具有全面性。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对学生引领的全面性,决定了其学习的全方位性。在学习内容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要学习与学生成长成熟成才相关的全面知识。在学习对象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既要向理论学习、向典型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也要围绕问题学、找准热点学、紧跟重点学。第八,学习具有全程性。即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时时学习,在状态维度上表现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处处学习。前者指从职前准备到职终前持续不断、从工作时间勤学到业余时间不止、从工作准备阶段学习充电到工作结束之后总结提升、从利用完整时间学习到善用零散时间学习。后者指把学习变成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处不在的学习,达到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一致性与一体化。

二、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政策问题

1.对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了解不多。仅有47%的辅导员表示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35%的辅导员表示本校建立了学习型辅导员组织,48%的辅导员表示本校建立了辅导员工作室[8]和辅导员学习团队。

2.辅导员工作职责界定不清。学习型辅导员认为,限制队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职责边界不清晰”,不仅任务头绪繁多,量大任重,而且“职务晋升的门槛高,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相关数据显示,辅导员日均工作11.6小时。周均用于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事务、学生教育、学生咨询服务、参加学生活动、开展深度辅导、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其他行政事务、其他等的工作时间分别为:19.78小时、6.75小时、6.58小时、5.15小时、5.96小时、2.63小时、8.92小时、5.38小时[9]。使得81.8%[10]的辅导员认为工作繁忙、烦杂是阻碍其学习培训的最大因素。

3.辅导员队伍职级过低。一是专业技术职务职数少、职级低。由于没有专门的辅导员职称职数,导致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同组争名额,使得辅导员无专业技术职务者高达47.6%、助教为20.9%、讲师为28.1%、副高(副教授、副研究员)为3.3%、正高(教授、研究员)为0.1%。显然,辅导员队伍的副高以上比例偏低,而无职称者的比例却偏高。二是行政级别偏低。在辅导员队伍中,正处级、副处级、科级及员级的比例分别为:0.1%、6%、19.5%与74.4%[11]。可见低行政级别、低专业职称的辅导员队伍在高职院校中的尴尬地位。

4.对培训及继续教育政策了解不够。由于高职院校比较重视从宏观上对辅导员政策进行宣传解读,所以九成以上的輔导员对党和国家的辅导员政策比较关注,但对辅导员培训及继续教育政策“非常了解”的仅占8.44%,30.89%的辅导员表示“不了解”[12]。而在对培训缺乏热情仅为2.6%[13]的前提下,安排辅导员培训的次数却少而又少,50%的辅导员仅参加过2次以上培训、21%的参加过5次以上培训、22.5%参加过6次以上培训。辅导员认为在培训方式上,专业培训与集中学习、在职攻读硕/博学位、参观考察和实践学习分别占82.8%、8%、9.2%。充分说明辅导员队伍培训不仅次数少,而且形式单一,使得参加培训后的辅导员中有51%的人认为效果“一般”,甚至还有3.5%的人认为没有效果[14]。

5.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缺位

辅导员认为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与“比较重视”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比例分别为17.99%和36.6%,“不重视”与“非常不重视”的比例分别为7.82%和2.23%。具体表现则是39.45%、12.28%、17.74%的辅导员回答高职院校没有单独出台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件、完全没有出台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件、“不清楚”是否出台过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件。69.35%的辅导员认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缺乏激励制度、58.44%的辅导员认为缺乏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37.84%[15]的辅导员认为领导不重视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而缺乏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作保障,则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成效仅靠辅导员自身的努力将倍加艰难。

6.辅导员工作满意度普遍较低。通常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低于本科院校的水平。在高职院校内部又表现为学历学位越高则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越低,即博士生低于硕士生,硕士生低于本科生;越是工作时间短的辅导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反而高于工作时间长的辅导员、骨干辅导员和资深辅导员。

7.缺少必要的基本保障条件。66.01%的辅导员认为需要自费购置学习读物、19.6%的辅导员认为需要公私按比例承担培训费及6.2%的辅导员认为需要自已承担培训费、43.3%的辅导员认为本校没有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66.26%的辅导员认为本校没有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有效规划、56.58%与59.55%的辅导员认为本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氛围及资源共享“一般”[16]。可见,高职院校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氛围营造、规划引导、条件供给、经费保障等方面依然有待改进。

(二)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整体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辅导员对专业协会发挥的作用认同性有限,进而导致有84.86%的辅导员没有参加过协会的任何活动;其次,高职院校缺乏学习型辅导员学习团队和研究团队这一重要学习交流平台。57.59%的辅导员认为本校没有建立辅导员学习团队,63.8%的辅导员认为本校没有建立辅导员科研团队;再次,学习型辅导员共同学习的意愿并不强。45.29%的辅导员认为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校内外辅导员学习团队,58.85%的辅导员认为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校内外辅导员科研团队;再其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缺乏帮促氛围。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交流沟通中,非组织的私人学习交流占67.87%,有组织的校际交流占10.3%,有组织的校内交流与院系内部交流各占28.16%和19.6%。最后,虚拟学习平台频率远高于实体学习平台的频率。学习型辅导员选择学习平台最高的是QQ群68.49%,其次是微信40.07%。另外,沙龙29.4%、面谈25.06%、论坛23.2%、电话8.93%、学会6.7%、研究会6.58%、微博5.58%、邮件2.36%、其它6.33%。与此同时,77.54%与67.12%的辅导员分别加入了校内外QQ群或微信群,仅有3.72%[17]的辅导员没有加入过校外、校级与院级QQ群或微信群。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个体学习存在的问题

绝大多数辅导员是认同学习的,学习态度端正,支持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对学习需求强烈,认为工作中欠缺心理学、管理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辅导员知识综合性、多样性、复合性的要求已经是越来越高;六成以上的辅导员认为最欠缺学术研究能力。与此同时,辅导员认为阻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太忙,辅导员的学习方式依次为自我学习、同行交流、组织培训、专题讲座,仍未形成有力的学习型组织引领力;学习媒介上缺失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权威性的学习型辅导员网站;培训成效上则存在着系统性、针对性、前瞻性、时效性、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因而在学习收获、论文数量及质量、课题研究、实际应用等方面质量都有待提高。

三、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设计

(一)深刻认识学习致胜的关键,确立终身学习的共同愿景

由于学习始终是影响“党运”、“国运”、“人运”的看不见却发挥着无可替代作用的隐性杠杆,所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非常重视学习。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要求全党: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制度;并强调:“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18]学习成为了党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秘密武器”。建党初期党确立了向苏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针,解决了“向谁学”、“学什么”的问题;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全党来一次重新学习,解决了“学习革命”与当好“小学生”[19]的问题;十七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学习型政党建设,实现了由“重视学习”向“学习型”的根本转变;新时代以习近平“做一个学习大国”为标志,进入了“统筹全党学习和全民学习、统筹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国家建设新的历史进程。”[20]进入新时代,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更是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大方向、科学应对世界百年未有教育教学大变局、聚力抓好党中央决策培养“四为”人才部署大落实、深入推进全面推进学习强国等的重中之重、意义非凡。因此,辅导员必须把学习作为践行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金钥匙”。以学习不断提升“四为”建设者与接班人思想武装水平、以学习不断推动“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思想实践能力。必须把学习看成为实现育人梦想的“奠基石”。坚决贯彻习近平:“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指示,坚持“四为”指向,确立以学固本、以学立德、以学明思、以学明信、以学弘志、以学增智、以学强能、以学引生、以学兴业的终身学习愿景。

(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善思会悟收获真谛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不仅要热爱学习、热爱读书,而且要善于研读、善于悟道。这就要求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掌握如下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是学胜于人。“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是毛泽东早年的学习名言。这就告诉我们,辅导员不能只在读书学习中,会记句、能背诵,成为知识的搬运工、发声的学舌者,而是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确实获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与新得,以形成独特的育人实践工作体系。二是学贵有恒。“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的对联体现了学贵有恒的精神。辅导员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辅导员队伍要成为终身学习型队伍,除了“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用功读书,持之以恒”之外别无他途可走。必须认识到一些优秀辅导员之所以能成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与其坚持不懈的学习密不可分,这是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必然结果。三是学重复温。即毛泽东提倡的“三复四温”。辅导员读书学习不能只重视读书的量,而是要一遍又一遍地研读原著,一次又一次地加深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是学必广深。不仅要学习与辅导员工作直接关联的所谓“有用”知识,而且要广泛学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西方社会科学名著与马克思主义著作,古代作品与近人新作,从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地理、法律、卫生、健康、教育、科技等方面广收博览与辅导员工作间接关联的所谓“无用”知识,从而以广博扎实的知识做好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是学定钻研。不仅要博览群书,而且要把认真研究、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六是学思结合。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则以“吾国二千年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批评学而不思的陋习。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读书学习时,一定要善于独立思考,把所读之书、所看之识放置在新时代这个现实背景中,悟出自己育人的新思想、新观念[21]。七是学要全面。学习型辅导员的学习必须综合和全面。既包括校内外的理论学习,也包括社会实践中的学习;既包括教书育人活动,也包括科学研究活动;既包括对正确经验的获取,也包括对错误教训的规避;既包括读有字之书,也包括读无字之书;既包括向专家同行学习,也包括向学生学习[22]。八是学务到底。毛泽东强调“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型辅导员“学到底”的重要标志是:要有“挤”和“钻”的学习态度、要有“广”和“博”的学习内容、要有“特”和“亮”的学习效果、要有“在”和“否”的学习境界、要有“长”和“短”的学习恒久。等等,从而夯实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三)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实现职责根本转变

1.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开展辅导员理论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学习并掌握运用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领、搭建有效的辅导员学习和交流平台[23]、制订辅导员专业发展学习与培训计划、创新辅导员学习培训方式、加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考核等措施,以确保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达到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复合素质-广博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知识、成就素质-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履行勤勉职责[24]等胜任素质。

2.实现职责根本转变。一是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与学生打交道时,要尽量淡化“管”与“官”的意识,避免过多采用法律、制度等强制性手段,而是要注重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只有让学习感觉到学习型辅导员不仅是领导者,而且更是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服务者,才能使学习型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和“引路人”。二是实现由“事务型”向“业务型”转化。学习型辅导员要将学生管理者身份与教师身份有机融于一身,不能将自己完全定位于学生日管理工作,陷入事务之中。还要强化教师身份,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引领学生成长,以实现由“事务型”向“业务型”角色的转化。三是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25]。在知识爆炸下的今天,所有“经验”面对新知识的不断涌现都将是“大姑娘上轿”,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唯有将科研作为自己工作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通过岗位科研化,才能实现工作的科学性。四是实现由“表象型”向“平台型”转化。所谓“表象型”是由于辅导员只承担专业性不强的公共基础课,所以其老师称谓和地位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更具象征性意义。这就要求辅导员要真正发挥授课职责,在三尺讲台[26]上成就育人的辉煌。五是实现由“边缘化”向“实质化”转化。“边缘化”指辅导员工作不具专业背景,仅限于事务性质的认识,使得不少人误以为辅导员不需科研,所以在科研方面会被看低乃至被边缘化。这就要求辅导员转变工作理念,在事务型工作中强化学习和研究工作的意识,注重学思悟行统一,以实现工作学习化和科研化,保证辅导员工作的高价值性、高受众性、高质量性。六是实现由“稳定导向”向“发展导向”转化。如果仅仅将辅导员工作界定为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则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必然大打折扣。因此,辅导员只有承担起学生思想养成、学业教育、职业选择、价值塑造等职责,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大先生”。

(四)建立完善学习长效机制,注重学习效果不断提升

1.建立完善学习长效机制。新时代加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从“四为”育人指向、立德树人根本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视角改造辅导员队伍的学习,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管学治学促学的长效机制。一是必须推动制度管理辅导员队伍与制度治理辅导员学习深度融合。把制度管学纳入制度管人的范畴,系统规划与有效规范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二是必须推动从严管理辅导员队伍与从严治理辅导员队伍学习同向发力。一定要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从严治学深度融入到从严管理辅导員队伍建设中,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三是必须推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作风建设与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学风建设有机统一[27]。一定要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学风建设寓于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作风建设之中,以避免形式化、应付化、被动化、无效化等学习现象的发生,以不断增强辅导员队伍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精心选择培训形式。要注重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培训需求,科学界定其培训内容,强化对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科学方法、育人艺术、突发问题处理、学业规划、就业引导、网络技术应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尽量选用辅导员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如外出考察等方式,同时也要利用好社会实践、短期培训、在职进修、脱产学习、专题培训、专家报告、沙龙论坛、案例研讨、论文评比、课题研究、心得交流等培训形式,从而不断提高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成效。

(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绩效评价管理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度创新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须建立健全辅导员选拔、培训、职规划、标准、考核等完整、全面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要突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的要求,实施制度化培养、人性化管理,从入职到离职始终为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以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2.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建立运行保障机制是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完善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培养运行机制。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主动、快乐地进行学习。二是制定科学可行的学习运行机制。全程全面规范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学习。三是建立健全保障运行机制[28]。满足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物质需求和心理满足,实现辅导员个人价值与工作价值的相一致。

3.实施绩效评价管理。要以工作实绩为核心,设立科学的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政治立场、理论水平、职业态度、师德师风、胜任能力、工作业绩、廉洁从教、团结协作、创新求变、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勤奋学习等多个方面。每个指标都必须具有获取数据的渠道且真实性很高、公允性很强,从而对学习型辅导员的工作业绩进行等级划分,并将其运用于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中,以引导学习型辅导员进一步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何磊磊.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类型漫谈[EB/OL].(2018-03-29)[2019-12-03].http://www.sohu.com/a/226769120_278563.

[3]郏彭彭爱娱乐.民族高等院校的辅导员怎样成长及出路如何?[EB/OL].(2019-06-02)[2019-12-03].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GM4J6VH05372T11.html.

[4][12][15][16][17]黄洁.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25.

[5]杨宪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类型有哪些?[EB/OL].(2017-10-08)[2019-12-03].https://www.sohu.com/a/196830536_278563.

[6]钟健雄.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高校学习型辅导员协会建设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127-129.

[7]张冬利.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4S”培养模式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8(06):44-50.

[8]宋克勇,栾丽华,矫丹.国内高校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224-225.

[9][11]敬业的高校辅导员,如何更专业[N].光明日报,2015-07-23(15).

[10][13][14]黄伟东.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4(6):91-94.

[18]张旭东.毛泽东:学习一定要学到底[N].人民日报,2017-07-04(18).

[19]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肖君华.梦想从学习开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報,2016-07-07(01).

[21]萍乡微教育.毛泽东主席谈读书的重要性[EB/OL].(2016-04-21)[2019-12-03].http://www.sohu.com/a/70717843_372511.

[22]姚燕.毛泽东谈学习[EB/OL].(2011-01-20)[2019-12-03].http://www.wenming.cn/xxxdzz_zthd/hywx/201101/t20110120_56956.shtml.

[23]李慧静,王维宏.从“四心”角度谈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4):229-231.

[24]肖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四栖型”定位和专业化发展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1):134-137.

[25]顾凯,杨扬,王贺桥.人本管理视阈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S1):95-96.

[26]肖柯,石清云.学习型班级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要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6):37-41.

[27]王少峰.着力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N].学习时报,2019-07-19(01).

[28]杨广平,谈在祥,高嘉玺.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11(10):130-131.

责任编辑  牛志鹏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高职院校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