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图片的互动意义构建

2020-09-10季翊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近景情态模态

季翊

摘要:本研究依托于视觉语法理论的“互动意义”框架,对新华网刊载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100张新闻图片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新华网所刊载的相关新闻图片,广泛使用了不同的多模态要素,建立起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与新闻图片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模态话语分析

一、 引言

21世纪以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传染病疫情,具有极强的社会破坏力。伴随着针对传染病疫情的集中性的公共卫生报道,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相关话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由此,我国媒体的公共卫生报道体系也日臻成熟。我国学者对于疫情相关报道的研究热情也日渐高涨。Kress与Van Leeuwen(2006)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构建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其中的互动意义体现图像中所体现的参与者与图片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研究依据视觉语法理论,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新华网刊载的相关疫情报道图片为研究文本,考察这些新闻图片的多模态互动意义,关注新华网的“新华图片”专栏,参考已有研究对类似疫情相关新闻报道的分类(王婷婷,2017),并基于本次疫情新闻内容文本分析的实际情况,选择100张相关专题图片,涉及医疗救治、百姓生活、政府举措、国际新闻、经济活动5个方面,共计100张图片。

二、 互动关系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接触”指图片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一种想象性接触的互动关系,主要由图片中参与者的目光指向建构而成,分为两类:当参与者的目光指向观看者,即构成“索取”类接触,反之则为“提供”类接触。索取类图像集中在医疗救治和国际消息两类报道中。这是因为医疗救治类新闻涉及到众多医患人物事迹的报道,因此镜头在聚焦他们的近景时,就会出现与参与者目光的交汇。这类索取类图像展现了战斗在一线的医护、科研人员战胜病毒的坚定信念。通过索取图像与观看者建立联系,观看者在观看过程中与参与者构成接触的互动关系,直击心灵、感染力强。相反, 80%的新闻图像都选取提供接触,避免图中参与者与读者直接的眼神交流,给观看者保留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构建更为客观的互动意义,有利于读者实现新闻意义的建构与获取。

社会距离指图片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受到近景、中景和远景三种构图方式的影响。在全部图片中,只有9张图片采用近景来彰显参与者与观看者的亲密关系,且主要集中在医疗救治类新闻报道中。这类新闻涉及到众多医患人物事迹的报道,来建构图片中的医患人物与观看者之间亲密的关系,让新闻读者对他们必定战胜病毒的信心产生直观的感受。除此之外,“医疗救治”类图片的近景视角,更加强调新闻事件和个体人物,注重局部视角,由此明确新闻报道中的媒体价值取向:呼唤希望、感召凝聚力。相反,91%的图片采用中景和远景,体现图片参与者与观看者较远的社会距离,方便观看者置身事外,用更加客观的视角观察、思考图片所构建的互动意义。不同于聚焦于某一信息要素的近景图片,中景和远景的图片强调信息的广度和宽度,并重视氛围的渲染,给观看者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

视点通过多模态图片采纳的拍摄视角来体现,分为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水平视角包括正面视角和倾斜视角,垂直视角可分为仰视、平视和俯视。通过不同视角,图片可以建构不同的互动关系。水平视角方面,可见更多的新闻工作者比较倾向于采用倾斜视角的图片来将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更客观地展现在观看者面前。在关注医患人物与国际友人的过程中,正面视角可以帮助观看者与图片中的参与者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又进一步营造读者感同身受的觀看体验。相反,75%的图片采纳倾斜的水平视角,营造客观的新闻背景,较之正面视角有更大的灵活性。其次,垂直视角方面,90%的图片采用平视的视角,力图使画面显得大气端庄,构图也具有对称的美感。另外10%的图片分别采用俯视与仰视的垂直视角,这与拍摄者力图构建的新闻互动意义密切相关。例如,一张图片利用无人机拍摄技术,向观看者展示了外墙打出“武汉必胜”、“中国必胜”等字样的武汉体育中心附近高层建筑的全貌。在拍摄过程中,图片的水平线自然抬高,以俯视的角度拍摄出武汉夜晚华灯初上、霓虹闪耀的壮丽俯瞰图,向观看者充分表现周围的环境,彰显出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气势恢宏,鼓舞人心。

情态通过八种图像标记(色彩饱和度、区分度、亮度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情态体现为高情态、中情态和低情态三个层次,影响多模态图像所传递的语篇信息的可信度与真实度。图片拍摄者往往为了建构特殊的互动意义,有区别地通过调整图像标记来改变情态值,以提升多模态图片的真实性。首先,色彩是图片中一种至关重要的多模态要素。通过色彩饱和度、区分度和协调度的设置,图片可以使用色彩来有力地营造氛围、表达情绪、描绘细节,以达到与观看者互动的目的。另外,背景与信息主体的关系也是图片用来处理不同情态值的重要的多模态要素。一般来讲,图片可以通过语境化、再现与深度这三种情态因子的设计,提升图片的可信度,以达到与观看者互动的目的。其中,语境化的设计让观看者在了解武汉居民响应国家号召、保持特殊形势下的安全防护距离这一新闻要点的同时,也能更直观了解严峻疫情下“封城”的武汉,形势稳定,没有出现生活物资严重短缺、居民疯抢物资的失控场面。最后两种多模态图片的情态要素是“照明”与“亮度”,均涉及图片中的光线运用与处理情况。这种光线与黑暗背景的鲜明对比,渲染了检验人员深夜仍坚持工作的状态,也烘托了作为幕后英雄,这些病毒检验人员的孤独与辛勤的工作点滴。

基于以上发现和解读,本研究一方面希望能够拓展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两大领域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也希望对新闻读者提升读图能力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婷婷.人民日报传染病疫情报道框架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7.

[2]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2nd ed.) [M]. London: Routledge. 2006.

本文是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海洋文化英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ZD202008590)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GC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近景情态模态
近景摄影测量在大型边坡变形监测的应用研究
海边遐思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探析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基于滑动拟合阶次和统计方法的模态阻尼比辨识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CAE的模态综合法误差分析
花卉摄影“三段论”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