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研究

2020-09-10金卫婷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

摘要:在现代教育思想不断推广以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的教育行业发展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开展课程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影响下,通过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形成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同时也能在拓宽课程教学容量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对此,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研究对象,分析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有效路径,其中,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需建立在教学性、规范性、科学性、层次性等原则之上,且需要分别构建教师教学资源库、学生学习资源库、纸质文献库、师生互动库、教学评估库等多个子资源库,进而在确保资源库完整性的基础上保障网络课程体系与实际课程教学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建设路径

引言:在步入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新时代后,传统高校教育工作逐渐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得力于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不仅为教师开展课程教育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便利,同时也能在实现学生随时随地了解课程内容并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基于现阶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各资源体系间仍存在一定的割裂问题,即未能形成完整且统一的资源库系统,这使得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价值大打折扣,很难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帮助价值。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特点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在明确资源库整体架构的基础上发挥其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影響价值,进而有效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高效展开。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各资源体系割裂问题严重

围绕现阶段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虽然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各学校已经纷纷构建了较多的课程资源体系,但由于受到知识产权等问题影响,不同资源库体系间的互通性相对较差,很难形成统一的资源库系统,这意味着学校自身的资源体系只能为本校学生与教师使用,整体利用率相对较低。此外,一些学校所构建的资源库体系存在较为严重的雷同问题,即缺乏应有的创新性和适用性,实际应用价值不高,且无法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二)资源库建设单向性问题严重

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其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总体质量,但是,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学校所构建的资源库从本质上来看仍为单一的学习资料,即教师只能应用其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补充,这使得学生在遭遇学习问题时仍需要由教师进行解答,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也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育原则,并不能就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

(三)网络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在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往往尤为重要。其中,抛开多数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不重视不谈,单是网络资源的复杂性便足以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阻碍。其中,大多数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认识仍有所不足,不仅不具备网络资源挖掘的基本能力,同时也不能有针对性的结合课程知识就网络资源进行导入,导致网络资源开发利用率相对较低,并未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库于补充课程容量层面的价值。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意义

(一)有助于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来说,其自身特征较为明显,即需要建立在历史视角之上来讲述政治,而在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往往相对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课程参与热情。对此,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有效拓宽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能通过创设兼具趣味性和真实性的历史情境以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此外,网络教学资源库相较于以往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更加全面、更加统一,这意味着教师能够营造融洽的课程学习氛围,有助于在给予学生完整历史感知的基础上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并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历史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已经对当代高校学生的价值思想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理应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思想观与人生观的主要工具。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教师能够借助网络渠道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来源,进而学生不仅可在教师的引导教育指导下正确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的辩证历史意识也将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在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与辨识能力的基础上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有助于拓宽课程教学内容

在传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工作中,受制于教材教学体系限制,课程教学的内容相对单一,且往往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围绕时事新闻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对此,通过构建系统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均能够得到满足,且课程教学的容量也会显著增加,有助于在开阔学生学习视野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我国悠久历史的理解和认知。此外,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搭建是现代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进行构建,能够充分就新时期高校思政课程改革进行落实,并在促进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发展的同时提升高校教育的总体水平。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架构和主要构成

(一)教师教学资源库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中,教师教学资源库的存在既是确保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发挥教师课程引导教育能效的基础前提。首先,教师教学资源库一般应包含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网络视频、音频、图片或文字,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教育内容均需要贴合新时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大纲,即应确保课程教学与网络资源融合的协调性;其次,教师教学资源库应涉及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例如,围绕教师试卷制作过程,教师教学资源库应包含各种常见题型与解题思路,且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能够为教师带来全新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最后,教师教学资源库的存在价值在于帮助教师更好的就课程知识进行传递,因此,在构建教师教学资源库时,应注重兼顾教师政治性、学生趣味性、环境沉浸性与理论科学性等四种教育体验,进而达到增进学生课程知识理解的最终目的。

(二)学生学习资源库

新课标指出,应就当代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在提高其独立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改善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率。对此,学生学习资源库的存在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效的关键所在,而其不仅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局限于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弊端,同时也能在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课程思维,进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其中,学生学习资源库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为一体的课程学习体系,而通过遵循学生主体化、审核细致化、分类规划化以及来源多元化资源库建设原则,能够使学生成为网络资源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并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养成。

(三)纸质文献库

诚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但归根结底纸质媒体所具有的理论性、学术性和权威性仍无法为网络媒体所比拟,对此,面对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纸质媒体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快网络资源库建设与纸质媒体创新的融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建立完善的纸质文献库,其中不仅可包含各种档案影印本、著作、期刊与报刊,同时也应形成完整的教學文献检索目录,进而一方面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提供实质性的理论帮助,另一方面使得课程教学资源更具说服力,并直接提高课程教学的总体质量。此外,需注意的是,纸质文献库建设具有成本高昂、维护复杂等难题,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在提高纸质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优化纸质文献库的建设性价比,是当前纸质文献库建设的主要路径。

(四)师生互动库

在以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局限于单一的课堂知识灌输,不仅不利于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新课标指出应注重构建交互式教学课堂,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教育能效以营造积极、融洽的课堂交流氛围。在此基础上,网络技术赋予了当代教师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渠道,且包括QQ、微信、微博在内的多个软件均可作为课程教育载体来帮助教师传递课程内容,同时,通过构建以网络交流平台为基础的师生互动库,原有的课程教学框架被彻底打破,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可基于形式多样教学软件的导入提高课程教学的总体效率,进而满足课程教学创新的根本需求。此外,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合作教学法为主的新型教学思维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践行,而对于师生互动库来说,集体学习、集体互动的方式已经不再罕见,相反,通过引用微课等教育形式,不同教育资源间的内在联系将更加密切,有助于促进完整课程体系的逐步形成。

(五)教学评估库

在网络技术发展影响下,构建教学评估库同样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资源库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中,考虑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身的课程特点,实际的教学评估不应以单方面的理论知识考核为主,而是应倾向于以较为客观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首先,在教学评估库内,应围绕学生发展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且应尽量推行多维评估方式,进而在建立集考试、学生互评等主客观指标为一体融合评估体系的过程中确保学生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其次,教学评估库应涉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况、互动表现和学习成效,同时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求就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应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考察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探究素养,进而保障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最后,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评估库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基于课程教学目标突出对于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即强调就课程教学的思政教育效果进行检验,进而满足课程教学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基本教学要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给高校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而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来说,应围绕课程内容逐步搭建师生教学资源库、学生学习资源库等多个资源体系,进而形成完整的网络课程资源系统,并最终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20(07):97-105.

[2]马东.互联网+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网络教学改革方法[J].长江丛刊,2020(20):122-123.

[3]王行知.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20(07):189.

[4]吴亚强.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作用[J].学园,2020,13(15):50-51.

作者简介:

金卫婷(1966.10-),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南邵东,学历:硕士,单位: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课题来源】怀化学院教学改革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路径分析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路径探微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路径研究
高校协同创新中的组织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