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优化幼儿自主餐点活动

2020-09-10金怡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观察策略

金怡

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全部的课程包括生活,一切的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的生活都是课程。”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很多环节,早上的餐点活动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观察;自主餐点;策略

陶行知先生,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的教育思想宝库中,生活教育理论便是其中璀璨的一颗,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学理论的努力。生活教育理论虽然对普通学校教育都不适合,但却符合学前教育的一般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也就是说,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都应该得到重视,都应该赋予教育意义,将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不能以老旧的思想观念看待课程,不能只将学习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途径。

幼儿园自主餐点环节是生活活动的一部分。幼儿自主餐点,主要是早上孩子入园后,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用餐,进而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用餐的食物和数量,用餐结束后进行餐点记录的过程,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契机。

一、幼儿自主餐点的价值

(一)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发展

幼儿期,孩子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完善,大脑的完善发展又促进手的运动更加灵活精细,并对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生理基础。幼儿自主餐点环节,需要利用夹子夹点心,如果早上的餐点是自制三明治,则需要自己用手挤酱料,喝牛奶需要用手撕出吸管插入口,这些“夹”、“挤”、“撕”等动作,都可以锻炼到孩子的小肌肉,使得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很大的增强。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

幼儿在自主进餐环节,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进餐礼仪,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比如安静就餐,进餐时不大声喧哗,用餐时保持桌面的整洁及地面的卫生等。自主餐点环节能够给孩子提供时间和空间进餐,能够有效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三)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

自主餐点,顾名思义是孩子自己选择、自我服务的,孩子需要进行餐前的洗手,自己拿取点心;进餐后需要自己将餐点盘放回,擦嘴巴,扔掉垃圾,进行餐点记录。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自己完成的,能夠有效促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观察幼儿自主餐点活动的发现

以中班上学期幼儿自主餐点环节为例,通过观察发现:

(一)餐品多样,幼儿用量差别大

实行自主餐点后,幼儿就会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喜好选择,对于到底该夹取多少餐品不太清楚。遇到喜欢吃的水果、点心、饼干,孩子会吃很多;碰到不太喜欢的水果和点心,他们就会出现挑食现象,这是一个不太好的进餐习惯。另外,根据幼儿需要摄取的营养量来看,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用餐后忘记擦嘴

用餐后,有的孩子不记得擦嘴巴。他们吃完餐点后,放回餐盘,扔掉垃圾,做好餐点记录就离开了用餐区。

(三)用餐后椅子无人归位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用餐后就走出了用餐区,经常会出现椅子散落在原处,无人归位的现象,现场杂乱无章、乱七八糟。

(四)出现幼儿不用餐的现象

在观察中,也会发现有孩子不用餐。他们大多数都是会忘记用餐,有的孩子可能在玩着游戏,有的孩子可能在做着记录,有的孩子可能在看着图书,正在进行的活动会让他们忘记去用餐这件事。

三、可进行的跟进与支持措施

(一)制作提示牌,介绍今日供应及建议数量

对于孩子每天的餐点用量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集体活动、晨谈环节等向孩子介绍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对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另外,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了解学前儿童对不同食物的营养摄取量,和孩子讨论水果的切法和用量,在讨论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记录。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在美工区根据讨论的记录结果绘画出相应的图标,和老师一起制作提示牌,介绍每日供应的餐点品种,以及每种餐点的建议摄取量分别是多少,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提示和对食物的正确认识。以后自主餐点时如果新增水果品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和幼儿商讨,量化的管理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管理,也能激发幼儿的自主行为。

(二)调整餐巾纸的摆放位置

经过观察发现,一开始,餐巾纸是放置在拿取餐点的位置处,但是当孩子吃完餐点后,孩子并不记得再去拿餐巾纸擦嘴巴。经过思考与实践,发现把餐巾纸放在孩子吃完点心送回餐盘处的位置比较合适,餐巾纸摆放在这个位置,能够隐性提醒孩子吃完餐点擦嘴巴,起到一个暗示、提醒的作用,擦完嘴巴离开用餐区时,刚好可以把餐巾纸扔在用餐区门口的垃圾桶内,这样的顺序比较流畅,比较合理,餐巾纸摆放位置的调整能够有效解决孩子用餐后忘记擦嘴的问题,具有实效性。

(三)设立小小值日生制度,明确值日生的职责

针对所有孩子用餐结束后,椅子散落原处,无人管理、乱七八糟的现象,可以通过设立值日生制度得到改善。利用时间和孩子讨论,值日生的职责有哪些,在自主餐点这个环节需要负责什么,需要做什么工作,引导孩子了解值日生可以在自主餐点环节结束后,负责进行最后的收拾整理工作,清扫桌面以及地面残留垃圾,将用餐时用到的椅子进行归位摆放;而对于那些忘记用餐的孩子,值日生则可以进行提醒,如可以出示“今天你吃了吗?”示意牌进行提醒,安静提醒还未用餐的幼儿用餐。

(四)创设宽松温馨的环境,启发幼儿的自主意愿

注重就餐环境的优化,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特点,进行温馨的环境创设与布置,如简单的可以给餐桌配上一块桌布,或者在幼儿就餐的区域放置一些可爱的毛绒玩具、一盆绿色的植物,这些小小的变化能够有效美化进餐的环境,舒畅幼儿的心情。幼儿在进餐时,有喜爱的玩具陪伴,也能细致欣赏到绿色的植物,有效地舒缓放松了情绪。也可以进行一些主题性的环境布置,比如可结合当下开展的学习主题,充分听取幼儿想法,让幼儿和家长参与到环境的调整中,布置成主题餐厅,如小班的宝宝餐厅、中班的动物餐厅、大班的自助餐厅等等,在餐点区的设计中,在餐点时间,再伴随优美的轻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环境的优雅和舒适,就如同走进了高档的西餐厅一般,从而产生了“想吃”的念头。在区域的布置上,将餐桌分开单独放置,这样既开阔了通道,增加了用餐的桌位,同时也为孩子自主选择用餐桌位、自主选择就餐同伴提供了充足便利的条件。

经过商量与调整后,现在的自主餐点环节中,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餐点,能够熟练、有序地自己拿、自己取、自己吃、自己整理,对于点心的用量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孩子们每天在优雅的环境中,享用着美味的食物,享受、体验餐点的整个过程。不仅激发了幼儿快乐就餐的情绪,提高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更深深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满足了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以自主完成、人本化的环境,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如何生活。

参考文献:

[1].安.S.爱波斯坦,《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科学教育出版社,2011.12

[2].余燕 莫秀峰,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自我管理,《教育导刊》2008.10

[3].斯琴,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4.8

[4].陆红,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策略探究,《成才之路》2012.25

猜你喜欢

观察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思维绘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