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研究

2020-09-10金子薇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

金子薇

摘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和意识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行为和意识在幼年时期时最有利于养成的阶段。并且分享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使幼儿养成分享的意识和习惯能够极大的帮助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此次就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为探究题目,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来研究当前教育环境下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现状,通过观察后证明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为幼儿的分享意识不足和分享技巧的欠缺,也就是幼儿日常的社交能力不足。

关键词:幼儿教育;分享意识;分享行为

分享是通过自身的亲社会行为亲近群体,使之摆脱自我为中心,用关心和照顾别人的行动显现出来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幼儿之间的分享就是通过和他人交流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体验到的事情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称为幼儿具有分享意识。对幼儿来说,分享意识的形成会很快使幼儿产生分享的行为,那么,分享行为就是幼儿能够和他人一同做一件喜欢的事情,或者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并且都能够从活动中享受到开心愉悦的美好情绪体验。幼儿能够在意识上产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思想,并且能够展开这样的行为,就可以说明幼儿具有分享的行为特征了。

一、幼儿分享行为概述

分享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分享幼儿能够产生关爱他人的情绪情感,能够不以自我为中心,在分享这样的行为体验中幼儿能够获得快乐愉悦的情感体验。3-6岁的幼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和表现其分享到行为和意愿,而且性别也是幼儿产生分享行为和意愿的一大因素,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我们了解到,女幼儿要比男幼儿更多的表现出分享的意愿和行为。

分享行为其实对于整个人生的幼年阶段来讲是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自发自愿的分享行为和意识,可以让幼儿在最重要的年龄阶段体验到给予和被给予带来的关心关爱、快乐和满足感,促使幼儿感受与他人交往社会体验和乐趣。分享行为是未来成人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还能发展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质和良好的社会性交往习惯。所以,在幼儿发展分享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最佳时期,成人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幼儿的分享行为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与问题

(一)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

随着目前教育环境的发展与改革,许多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身心同步健康成长,而不是仅仅身体发育良好,所以幼儿的身心全方位健康发展和培养是大家关注的重点目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后,了解到幼儿分享行为因年级大小存在差异,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所表现出的“自私”行为和现象会不断的下降,因为幼儿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智力也在不断的发育过程当中,幼儿会觉得“自私”这样的行为是不能够被大家所接受的。有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在3-5岁这段年龄期间,分享意识和行为会先逐步上升而后会逐渐下降,这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幼儿平时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二)幼儿分享中的问题

1.缺少分享意识

在幼儿园日常交往中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观察了解,看到亮亮在游戏过程中有较明显的独占意识,特别是对于自己喜欢的图书和玩具,亮亮的“自私”行为会表现的更加明显。还有一些幼儿拿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和玩具后不愿意松开手,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在看到其他小朋友手里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是,甚至想要抢夺过来给自己玩,如果抢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就会一直吵闹,甚至哭喊。

2.缺乏分享能力

在幼儿园中,我发现以下两种情景下会有一些幼儿很乐意的分享自己的物品,但是幼儿往往不懂怎样与同伴分享,虽然产生分享的意愿但是表达不出来,有时候还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情境1:一次活动中,晨晨带了他的玩偶熊,并且来到幼儿园就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说这是和大家分享一起玩的,但是當小朋友都想玩这个玩偶熊的时候,晨晨只允许小朋友观看,不让他们触摸,后来通过老师对晨晨的引导,他才同意和一个小朋友进行分享。

情境2:小美有一次带来自己喜爱的芭比娃娃,来到幼儿园的时候也说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的,但是当课间活动天天提出想玩她的芭比娃娃时,小美却拒绝了,然后乐乐说,我们把自己不玩的娃娃给天天玩吧,这时大家就能够一起愉快的玩起来。

我们从以上两个情景中看到,晨晨和小美都有分享的意愿,只是在实际情况下出于种种原因拒绝分享,才导致和其他小伙伴的关系不够融洽。

三、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

通过以上两种情景下幼儿分享行为的观察和探究,从幼儿的性格特征、心理需求、表达方式和所受到的教育等维度上进行分析讨论,不难发现幼儿在一定的认知层面、理解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弱一些,比较情绪化。针对幼儿的这类特征,在培养分享行为和意识上采用有效的方式是很好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引导幼儿逐渐产生分享意识和行为时,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的创设积极良好的物质环境,并且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积极良好的环境当中,幼儿能感受到分享带来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家长应与老师在日常中善于关注和鼓励幼儿,使幼儿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感知事物,并能够感知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需求,这样就会促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分享意识和行为。所以在这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结合,可以快速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可以发起一些分享活动,比如玩具交换节等,可以让幼儿在某一天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在活动中和小朋友们相互交换玩耍。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手段

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采取多样性的教育方式,比如可以集体教学、分组教学或者针对单独某个幼儿来引导,教师要加大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同时也要引导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

我们知道幼儿最重要的表现特征就是模仿,幼儿的一些行为和言行举止情绪体验都会模仿成人而来。所以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交谈和行为方式,当好幼儿的好榜样。比如在分发一些东西的时候,最好能够以分享的形式进行分发。在成人自己有了良好的分享体验时,也要将这样的情绪情感体验传递给幼儿,让幼儿也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幼儿就会自己产生分享的意愿和愿望,模仿成人分享的行为。在幼儿发生分享的行为时,成人也要能够抓住机会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积极体验。

还有一部分幼儿仅存有分享的意识,因为没有掌握分享的技巧,所以就不能产生分享的行为,幼儿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情况里,教师和家长还要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三)注重幼儿的行为体验,树立良好的分享意识

因为幼儿的年龄因素,认知水平还没有到达一定的发展程度,所以幼儿对于分享意愿的认知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很容易使幼儿达不到分享行为的体现,从而也体验不到分享所带来的良好的体验。教师不能仅仅凭借口头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这会很难让幼儿对亲社会行为有足够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良好的分享行为是促使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行为发展,分享作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对幼儿阶段甚至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和意识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教育,并且,幼儿的分享行为有助于建立彼此之间良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健康的品性和品质。所以,我们都应该关注到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的教育,家长与教师共同配合,时刻来引导和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行为。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