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制造2025高职机电类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2020-09-10王青徐秀娟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9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

王青 徐秀娟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签批,标志着我国将要迈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总体结构中的十大区域里边都涉及到机电类专业,而如何使高职学生更好的服务于这些区域和行业,首先分析服务对象、主体、内容的变化,再研究目前服务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对策,为高职类机电专业提升服务能力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双高计划

0  引言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大力建设和发展以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智能产业等为重要支撑的先进制造业[1]。这对我院机电类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服务能力的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将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以陕西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蓝本,研究高职机电类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升策略,为高职院校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出谋划策。我院机电类专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实施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

1  机电类专业服务对象、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分析

“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发展”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专业建设的各项内容都要以实现“服务产业发展”为主导。为了研究机电类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我们首先要找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所面临的困境,关键要弄清楚作为服务主体的我们要为谁服务、如何服务,即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要分析在提升机电类专业服务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此为突破口找出问题。

①我院机电类专业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整个机械制造自动化产业,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急需转型和升级的企业,还包括军工制造类企业生产需要。对于军工企业目前较为尖锐的矛盾在于军品制造类单位急需军工类的机电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但我们的专业大而泛,缺乏针对性。在服务地方企业过程中没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法律和文件。

②机电类专业的服务主体从表面来看主要参与者是学院教师,然而企业员工在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承担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职责。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因为我们国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承担职业教育教学的法律义务,这将导致学校和教师不能真正深入和了解企业需求从而影响产业对接。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存在重复课本理论,不能满足目前企业的智能化需求。此外,企业的能工巧匠和专门技术人才,始终站在技术的最前端。但是,由于他们的身份所限,再加上我校所面对的军工企业具有保密性这一特点,使得这些人才难以为企业以外的单位服务。

③机电类专业的服务内容包括:提供装备制造行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能解决中小型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而提供各类培训和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2  机电类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2.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人才培养模式较传统

深度的校企合作需要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立,同时也需要教师到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了解企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共同合作,制定适合企业及行业目前发展的教材和教学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方面,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机电类专业因为资金、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开设课程和已建的实训室都比较陈旧,技术含量较低,不能满足企业目前升级改造的需求。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型问题,机电类专业要紧随企业需求培养满足制造业自动化需要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要主动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如何适应“中国制造2025”进行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改革。

2.2 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训练不足

高职学生在入校前没有系统接受过创新类教育,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入校后我院机电类专业课程设置能满足机电学科的人才需求,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和训练。但在课程的开设和创新训练方面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是学习典型的创新和创业案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实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在典型案例的基础进行设计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我们也没有好的平台让学生进行锻炼。目前机电类专业实验实训室和平台较多,虽然注重专业技能训练,但大多是单一、熟练的重复式培训,缺乏启发和创造性思维训练,造成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

2.3 师资队务服务能力和意识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教师社会服务意识及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这将影响了所培养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不能与企业的紧密对接,还影响了专业与企业的对接,减弱了企業对高职类院校技术服务能力的期望值。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是应届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因此也很难掌握企业真正的人才需求[1]。

3  机电类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在分析了机电类专业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及服务能力的困境后,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专业为例,在西北地区制造业自动化现状与未来为基础上,挖掘机电类专业开展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定义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质量标准,研究机电类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并付诸实践。具体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

3.1 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分析西北地区装备制造类企业的需求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并邀请企业专家一起对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生产过程将向着工程数字化和集成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机电类专业来说可编程控制器在生产线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企业调研和市场分析,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西门子公司的可编程控制器占据首位。我院以与西门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为突破口,西门子公司根据市场需要设计典型的生产线案例来为我校提供教学设备,学生考取西门子公司的认证证书,取得企业认同,使学生毕业后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需要。通过从事相关工作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调查,证明我院与西门子公司的校企合作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此案例也为我院后续校企合作提供了参考。

由于我校于多家军工单位有就业合作,军品制造类单位急需军工类的机电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但我们的专业大而泛,缺乏针对性。但由于课时限制且只是部分学生就业到军工单位的情况下,我们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相关课程中添加军事理论知识,同时专门开设航空航天和导弹装配相关的军事课程,增加军工特色。

3.2 实施师资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机电类教师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3]。为此,我院已经实施师资培养工程,逐步开展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计划。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学习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为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每年规定一定的企业实践课时。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合作,结合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生产攻关、产品研发等项目作为载体,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积极从企业中找项目、学生配合教师共同开展技术研究,攻克技术难关;教师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各类课题,引领和带动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为学生后期的自主择业创业提供专业方向和专业功底[4]。

3.3 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为引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院以赛促教,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能力比赛,同时教师的教学中也渗透创新元素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升创新意识,也使得我院在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学院以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为引领,以各类协会为平台,解决中小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题,积极为区域机电类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大为企业职工提供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力度。开展社会培训、考证、技能鉴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只有不断创新提高创新意识和理念,我们的毕业生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

3.4 以“双高计划”为契机,依靠机电专业群的建立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我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入选“双高计划”的专业建设,“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5]。我院将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创新的实训基地和课程体系。通过“双高计划”的实施也可以促进“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

4  结束语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和机电专业类相关企业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发展,这也给我们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借助双高计划建设的平台,来建设专业发展所需的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依靠这些硬件条件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学生,能获得认可,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服務能力。

参考文献:

[1]薛迎春,温贻芳.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群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90-93.

[2]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实践·实训,2018(11):120-122.

[3]徐海枝,刘娇娇.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7(09):185-187.

[4]关长辉,戴舒宁.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9(5):79-81.

[5]胡丽娜,孟莉,金明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J].师资建设,2020(03):77-83.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