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2020-09-10茹燕

高考·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新高考高中历史

茹燕

摘 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重要的教学目标,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了教学需要探索的目标,传统的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难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需求,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在课堂实践中提升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新高考;课堂实践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社会以及自身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几项基本素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历史理解与解释的能力以及历史价值观,在课堂实践中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为历史的学习打好基础,更能够对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高考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很少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严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历史都是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对应的历史教学情境,将曾经的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更加直观,更加清晰,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在课堂上随机制作两种身份牌:能够参与议会的成年男性公民、不能参与议会的小孩儿、女性以及外邦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份牌还原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虚拟一个“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决定,用情境激发出学生对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制度的利与弊,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索,了解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及其局限性,逐步加深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点的程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历史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设定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能调动其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历史学习状态。这种教学环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实践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二、进行有效提问,提升学生历史理解

在新高考背景下提升学生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互动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巧妙地设置对学生的提问,能够适时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也能够明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教学进度,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流于表面,在提问学生时过于敷衍,过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充分考虑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探索,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有人说,工业革命是一场偶然,你是否这样认为?”“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它是否成为了后续英国侵略行为的导火索?”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疑惑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活动内在的本质特征,也是激活知识的主要渠道”[1],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是一种生动的课堂活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习知识时学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三、贯穿时空观念,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高中历史教學中,倘若教师只是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难以树立起正确的时空观念,缺乏史料实证能力,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教学的每一节课不应仅浮于历史表象,应该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因素[2]。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方法来看待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历史资料,整理历史资料,将时空观念贯穿于教学当中,促使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梁启超先生认为,史料即“过去人类思想形式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流至今日者也”[3]。例如在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表现形式,将中国对外开放之初时经济特区深圳的景象与现在深圳发展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经济特区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丰富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在课下搜集新中国建国以来发展对比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的搜集与整理,让学生运用自己搜集到的史料还原真实的历史,提升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深挖教材内涵,厚植情怀价值观

历史教材是历史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如何让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在教学中焕发活力是每一个历史教师的必修课。

在枯燥、生硬的历史文字描述背后,我们要更多的去寻找学习历史的初衷。马克思说过,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学习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植根于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而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必然会形成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培养一个人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的内容当中所渗透的“尊祖敬宗”、“君父同伦”、“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理念对于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给出了很明确的导向。再如,在古代思想文化部分,儒家所提倡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人生态度,理学思想之下士人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这其中的家国情怀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此外,到了近代史部分,鸦片战争以后迎面而来的列强侵略和民族苦难激发了整个中华民族挽救危亡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次次的斗争和探索无不彰显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节和家国情怀。

学生的想象力在中学阶段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探究,使学生透过教材内容、知识点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其背后所隐藏的重要情感信息。

五、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更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展历史教学,应用各类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会以全面、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努力重现真实的历史,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233.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1.

[4]谭友清.关于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研究[J].学周刊.2018(26).

[5]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02).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新高考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