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图景下大学思政课情境创设教学法探究

2020-09-10杨露唐世刚

新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杨露 唐世刚

摘要:本次通过实证调研,了解了当前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分析时代变迁新诉求带来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对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和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基础上,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图景下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实施困境及其突破路径,为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大学思政课;情境创设教学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与情境创设教学法概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从不同的维度不断向以生为本、开放化发展,习近平指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大学思政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正处于意识领域极度活跃时期,且转变迅速易受舆论的影响,更加需要思政课加以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情境创设教学法迎合大学思想政治范式转换困境的需要,对大学思政课课堂的有效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概念界定

范式是一个具有时间特性、发展性的丰富的理论体系,它由国外首先提出,其后引入中国。近年来,随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等思政教育新理念的提出,为了更好的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一词被引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了解读和界定,虽然表述上有所区别,但是在总体上认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者在一个时间段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体系等取得的公认的解读,以及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时诸学者所形成的共识,它具体反映了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原则、评价体系的本质认识上,对我们如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创设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概念首先在于“情景”二字,情景和我们认识的环境、场景不同,情景是“感情”与“景色”的合体,是特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对作为目标的人这一主体能够产生创造者预期作用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情”存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场域,其有效性在于营造一种敞开心扉、平等交流的氛围,受教育者能够自觉接纳,形成正面的心理感受。因此,情境创设教学法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而针对性地创设适合学生主体的教学情境。以学生的“情”为中心,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这种环境以一定的物质、语言、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置身于教师为了学生而设的情景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形成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当然,如果“情”的氛围的创设不适合我们的学生主体,或者说甚至可能会让我们的学生形成负面的心理感受,那么这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设的创设就是无用的、或者说是失败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与情景创设教学法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探索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性的教育系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本体从封闭范式转向开放范式,教育过程从单向硬性灌输范式转向双向互动范式,教育价值从统一范式转向尊重个体差异范式。情境创设教学法以学生为目标主体,针对性地创设符合学生群体需要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可以说,情境创设教学法内在的含括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中,是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一个新的具体的实践指导。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过程论、价值论的转换,都不同程度的强调了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育人铸魂”为价值取向,情境创设注重情感性和体验性,正好符合了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内在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下大学思政课情境创设的困境分析

(一)开放范式下思政课情景创设教学法的多样性不足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选择的教育方法更多是基于书本、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的教学方法,教育资源相对狭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受限。随着互联网业的兴起,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本体从封闭范式转向开放范式,由于互聯网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流变性尤为凸显,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场域空前增大,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细化,而情境创设教学法实施的活动范围较小,必须要有特定的场域以达到师与生之间平等相待,心与心之间亲近交流的氛围,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师课堂教育引导的权威性去中心化倾向明显,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话语权丧失,削弱了对教育活动的引导和控制。另外一方面,网络具有圈层性,使得不同的内容沉淀下来在不同的圈层内传输,即使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在使用网络,大学生们在自己特有的圈层内交流,这种特有的舆论场和交往生态环境阻拦和排斥主流意识形态的进入,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处于一个集合的圈层,如何进入这个圈层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时间漫长、方法复杂、阻力大。

(二)双向互动范式下思想课实施情景创设教学法的有效性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从单向硬性灌输范式转向双向互动范式,有效的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实施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加积极主动的双向交流。但是,当前大学思想课仍然存在死板的纯理论式说教,上课内容空泛,学生上课缺乏兴趣,抬头率低,学生仍然把应试作为第一目的。其次是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的师资力量并不充足,教师的授课量极大,通常是大班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实施难度大,加上教师任务繁重,自身面临评职称、论文发表、家庭等多重压力,学生上课的消极惰怠更是严重伤害了教师进行情景创设的积极性,教师的PPT多数用于展示板书内容,教学思路,更有甚者与课本内容一致无二,教师授课直接读PPT上的内容。

(三)尊重个体差异范式下思想课实施情境创设的科学性不足

随着教育价值从统一范式转向尊重个体差异范式,要求情境创设教学法的针对性更强,更加具有主体性,但是应试教育以及教育供给需求错位制约了情景创设有效性的发挥。首先是难以掌控是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时间长度,短时间的情境创设教学法不能完全将学生带入情景。一般而言,我们常用的情境创设教学法有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法,媒体情境创设法,实践活动情境创设法,可以说一般的语言描述情境创设很难满足學生个体的不同需求,在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四维教学目标的需要、学生主体性需要这三者中平衡度很难掌控。其次是就学校整体的大环境而言,情境创设的硬性条件不够,情境创设最主要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发展和授课课程的需要,创设具有感染性、情感性的情境,这不同于以往的知识硬性灌输,而是要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蕴含的情感价值,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让学生具有体验性,特别是关于生命和情感方面的教育,走进自然、走进真实是很好的教育方法,但是由于实践活动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可控性较低,往往无法操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图景下情境创设教学法的突破路径选择

(一)推动开放范式下情境创设教学法多样化

网络已然成为了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行情境创设教学的资源的“原料产地”,教育本体从封闭范式转向开放范式,实施情境创设教学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并灵活运用多种情境。更多的学生表示对一般的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教学不太感兴趣,基于新媒体的图片、音乐、视频、活动、实践等进行的情境创设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见,互联网进入课堂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开放范式下尽可能的开发更多的有利于教师进行情境创设的资源,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博客、贴吧、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资源,创设学生关注、喜闻乐见、内容积极正向的情境,情境网络化、生活化、多样化,拓宽师与生之间心与心交流的场地,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以文化人,以情动人。

(二)双向互动范式下转变观念,促进双主体多元聚合发力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教育过程从硬性灌输范式转向双向互动范式,教学双主体聚合发力,共同促进双向互动范式下情境创设教学的实施。首先,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积极备课,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情”为养分,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场域,在创设过程中要贯彻实施情境创设教学的正确价值导向、必要原则。其次,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多关注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加强这些热点事件与政治课题材的联系,从情感上先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情景的积极性,再增强中学生的体验性,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趣味性与渗透性的结合。其次,针对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情景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教学相长的优良态势。最后,学生也必须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本质认识,拓展逻辑思维,训练养成大学生必备的素养,端正态度,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尊重个体差异范式下强化顶层设计与细节打磨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价值从统一范式转向尊重个体差异范式,要求我们能够尊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特征进行情境创设。在顶层设计上,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校园思政教学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时,教师要合理把控情境创设教学法实施的时间和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年龄的差异需求,不同个体也有不同的差异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需要教师回应这种需求差异,在创设过程中,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个性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 这就强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创设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丰富情境创设内容,多样化情境创设路径,学生对于自己创设的情景也会更加具有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

时代变迁,万物发展,要想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不断回应时代的要求,改革是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教条,思政课教学必须因时而变,灵活运用多种情境创设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前进方向》,中国教育报[N],2017.7.26,

[2]李娜.郑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创设研究——基于共青团改革视域.[G].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2

作者简介:杨露,女,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学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唐世刚,男,重庆三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高教改革项目“新时代习式‘协商治理’图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时代化转换研究”(编号183025),重庆市高教学会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供给侧话语转换与中国特色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编号:CQGJ19A20),万州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图景下基础教育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转换研究”(编号GHZ-2017-8)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国家治理民主化图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研究”(编号2015SKPY001),重庆三峡学院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9szjyyb05)等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