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林右旗金融产业扶贫贷款情况调查

2020-09-10朱沛庆李剑

金卡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牧民金融机构贫困户

朱沛庆 李剑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北部,地处西拉沐沦河北岸,大兴安岭南段山地,国家级贫困县。下辖4个苏木、5个镇、2个街道,嘎查村161个,总人口18.64万人,人口密度为18人每平方公里,其中城镇人口59923人、乡村人口121989人,户籍总数39353户。辖区贫困嘎查村66个,占全旗嘎查村总数40.99%,建档立卡贫困户5991户,占全旗户籍总数15.22%。

2013年,巴林右旗开始实施金融产业扶贫贷款项目,发放的主要形式为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和产业带动贫困户形式的扶贫贷款,将产业政策、扶贫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有效对接。金融扶贫作为扶贫攻坚战的基础,是针对以前粗犷式扶贫的低效和浪费进行的行之有效的改革,在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措并举联动开展金融产业扶贫

中国人民银行政策资金重点支持金融产业扶贫。2017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巴林右旗支行(以下简称“人行巴林右旗支行”)的推动下,巴林右旗旗委、旗政府印发了《关于使用中国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右党办发〔2017〕46号),旗政府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整合涉农涉牧资金、财政奖补资金、自筹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以1∶5比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不超过10万元的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对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农牧业大户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不超过500万元的贷款并按照3%贴息。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为4.35%,期限1-5年,旗政府利用扶贫资金或整合涉农涉牧资金按照贷款规模及实际占用期限给予贷款发放机构2%的奖补。截至2019年末,人行巴林右旗支行对巴林右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7.16亿元(含展期),累计收回5.4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1.26亿元。

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模式持续支持金融产业扶贫。2013年,巴林右旗扶贫办与巴林右旗农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农业银行推出扶贫贷款产品“金穗富农贷”。截至2020年3月末,累计发放“金穗富农贷”14.15亿元,其中累计支持364户家庭农牧场,共计2584.6万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3032户,共计1.19亿元;累计支持其他农牧户30502户,共计12.7亿元。

2017年,巴林右旗扶贫办与巴林右旗邮储银行签订合作协议,邮储银行推出扶贫贷款产品“强农贷”。截至2020年3月末,累计发放“强农贷”1196户,共计7976.5万元,余额1349.7万元。

2017年,巴林右旗扶贫办与巴林右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签订“扶贫再贷款”合作协议,巴林右旗联社通过借入中国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发放产业扶贫贷款。截至2020年3月末,巴林右旗联社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0112万元,余额23712万元,其中累计支持扶贫龙头企业1户,共计500万元,余额0万元;累计支持167户家庭农牧场,共计15495万元,余额12017万元;累计支持145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1463万元,余额9158万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424户贫困户,共计2287万元,余额2170万元;其他62户367万元,余额367万元。

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助力金融产业扶贫。巴林右旗辖区县级金融机构有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蒙商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7家金融机构,共29家营业网点,其中乡镇村全部为农村信用联社网点的分布。县级、乡镇基本做到金融网点全覆盖。在现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基础上,辖内金融机构积极推广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手机号码支付”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支付选择。用户只需将预留手机号码与常用银行账号进行绑定注册,通过手机号码就可完成转账支付。同时积极推进助农取款服务点与“云闪付”的整合利用,依托助农取款服务点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场景建设入村,发挥“助农服务+‘云闪付’”的双重作用,调动居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热情,提升跨行支付的便捷性,更好地满足贫困地区群体对支付结算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风险补偿金及贴息、奖补资金全力保障金融产业扶贫。截至2020年3月末,巴林右旗扶贫办存入各类“风险补偿金”共9740万元,其中存入巴林右旗农业银行4800萬元,存入巴林右旗邮储银行300万元,存入巴林右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4640万元;2014-2019年末,累计贴息共计1448万元,对巴林右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落实奖补资金566万元。

金融产业扶贫贷款项目实施成效

一是金融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保障了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大大缩短贫困户融资周期,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扶贫资金投入生产活动的使用效率。

二是金融产业扶贫贷款项目不仅补充、完善了金融扶贫体系,也同步提高了贫困户信用意识,降低了违约风险,消除了部分容易引发的道德风险等问题,提高了扶贫工作效率,对促进金融扶贫工作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金融产业扶贫贷款项目实施后,壮大了优势产业,取得显著效果。巴林右旗高标准农田由40万亩增加到70万亩,作物结构调整加快,甜菜、油葵、香瓜等高效特色种植占比显著增加,增加产值3亿元;优质牲畜数量增加80余万头只,增加产值4亿元;新建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一家,为农牧民增加效益600万元。培育发展种养大户500余户,增加产值效益6000万元。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嘎查村80个,新增基础母羊75万只,基础母牛20000头,在全旗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扶贫产业格局。肉牛、肉羊、民族特色商品已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建立健全的农畜产品标准体系、组织体系、营销推广体系、质量追溯体系,补齐农畜产业做大做强的“短板”,产品行销国内众多省市,知名度不断提高,“巴林牛肉、巴林羊肉、巴林大米”获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沙地大米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贫困户有了产业的依托,实现了长期稳定增收,杜绝“返贫”现象发生,实现脱贫攻坚可持续化发展。

四是2020年1-2季度,巴林右旗银行卡业务量增加441.07万笔,金额99.52亿元,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及电话支付业务量148.65万笔,金额40.56亿元,业务发展情况较以往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截至2020年6月30日,巴林右旗辖区已发展ATM机92台,POS机985台。2020年上半年业务量合计199.94万笔,金额19.66亿元,同比增长16.62%和18.8%。同时,巴林右旗辖区金融机构大力开展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受理场景建设,包括医院1家,公交公司1家,餐饮48家,零售行业144家,支付结算品种的不断丰富,极大地改善了巴林右旗辖内金融支付环境。

金融产业扶贫贷款项目实施面临的问题

贷款资金使用效率低。贫困户传统种养殖方式、科学种养意识和技能不足,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应对市场能力差,一些农牧户盲目扩大种养数量,对生产农畜产品的质量关注度不够,没有发挥出资金的最大使用效能。

贷款管理不够精细。金融机构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不深入,贷款用途存在用于非生产经营等情况。

农牧户负债水平高,集聚了一定的风险。巴林右旗农村牧区对贷款依赖程度较高,既有自然灾害的因素也有部分农牧民资金成本意识较差的原因。据调查,目前巴林右旗嘎查村80%的农牧户有贷款,户均借款8万元,如若发生大型自然灾害或农畜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都会给还款带来很大风险。

重点龙头企业市场主体带动能力不足。截至2019年末,巴林右旗参与种养殖业精准扶贫的龙头企业9户,企业自身存在注册资本有限、整体规模较小、盈利水平不高等问题,辖区内扶贫产业存在同质化、低端化问题,造成了企业融资意愿不强、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带动贫困户能力较弱的局面。

扶贫贷款风险与高收益原则不匹配,降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积极性。以巴林右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为例,按照“扶贫再贷款”基准利率发放加上财政贴息后也难以达到自有资金发放贷款所获得的利息收益,但由于贫困户评级授信渠道单一、农牧户还款能力有限等因素,使得扶贫贷款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发放的贷款,难以提高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又担心“扶贫再贷款”的较低利率破坏现有利率体系,从而导致部分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

金融产品单一。巴林右旗辖区农村金融网点仅1家机构,支付服务不足,很多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需要依赖网络,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率低,大部分深度贫困地区的农牧户获得贷款后选择支取现金,影响了移动支付便民工作的效果。

措施及建议

健全管理制度,做好各方協调联动。金融扶贫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政府扶贫相关部门与开展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提高主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加强对农牧业生产的指导,不断加大对农牧民市场经济意识和科学生产的宣传培训,提高农牧民生产能力,促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风险防控纳入到金融产业扶贫贷款项目的核心指标中。一是政府扶贫部门与开展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项目风险分担、防控机制,积极引导相关保险公司出台与金融扶贫产业贷款对接的专属保险产品,制定优惠政策,对出现自然灾害、人身意外事故的风险进行补偿,有效分散、转移贷款风险。二是整合全旗涉农涉牧资金,全力保障金融产业扶贫贷款担保补偿本金。建立担保补偿的激励和退出机制,根据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开展情况,对每年按期完成足额放贷计划任务、有效化解风险的,采取以奖代投方式逐年增加担保资本金投入。三是选定优质中介机构,妥善处理贷款损失。金融产业扶贫贷款形成的贷款本息损失,由最终选定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在经过审核确认金融机构无道德风险和管理责任的前提下,按照《担保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使用担保补偿资金进行补偿。

创新担保方式,解决“担保难”问题。一是通过旗政府引进担保公司,将担保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和金融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相结合,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缓解辖区企业融资困难,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政策效果。二是创新发展农村牧区产业链金融,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和农牧业大户等利用自身信用或产业订单为联结的贫困户进行担保,拓宽担保渠道,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参与小额信贷。三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坚持政策扶贫和金融扶贫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实现全旗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覆盖,并大力推进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既符合农村支付需求又能节约成本的支付方式和结算产品在现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手机号码支付,让居民有更多的支付选择,推进助农取款服务点与“云闪付”的整合利用,有针对性、深入地进行非现金支付工具知识的传播与普及,让更多的农牧民了解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减少现金使用,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奠定扎实基础。

朱沛庆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中心支行

李剑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巴林右旗支行

责任编辑:葛辛晶

猜你喜欢

农牧民金融机构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