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朗读者》为例探究国内综艺节目的创新

2020-09-10劳思瑶郑哲辉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朗读者主题词董卿

劳思瑶 郑哲辉

《朗读者》在当今“娱乐至上”的综艺节目世界里,可谓是一股清流。它就像一阵温暖的文艺的风缓缓在人们心头吹过。在《朗读者》节目中,访谈不再是单纯枯燥的一问一答,朗读也不再是专家名家的一枝独秀。

作为文化情感类节目的《朗读者》于2017年2月18日播出。据数据显示,自《朗读者》开播以来,互联网视、音频客户端累积播放次数超10亿,#CCTV朗读者#和#卿听朗读者#微博话题收获了高达14.1亿和1.2亿的阅读量。《朗读者》更是被媒体评价为文化节目的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不仅如此,对比与《朗读者》同时播出的其他娱乐性综艺节目,不论是关注度、评分还是口碑,《朗读者》都远远甩开了它们一大截。与此同时,《朗读者》在国外也颇具盛名。人民网曾发布消息称法国赫夫·休伯特电视制作公司赞扬《朗读者》是近年来他们看到的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化类节目,并且“想要购买节目节目模式”。从前中国的综艺节目,往往都是从外国购买版权再进行本土化,或者是直接借鉴外国综艺的形式,例如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购买了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版权。《朗读者》的出现,无疑是给中国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输出,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传承和传播的一个新的有效的载体。它在中国文化传播史上更是独一无二的。

一、创新的“四合一”节目形式:主题+访谈+分享+朗读

《朗读者》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首先主持人董卿会对嘉宾进行一段访谈,由访谈引出嘉宾来节目进行朗诵的缘由,这有利于观众和听众对接下来的朗诵更加感同身受。而后嘉宾来到舞台进行朗诵。最后与嘉宾进行互动,来解析朗诵作品,更大地推进情感认同,让观众和听众领略文字的魅力。这样的“四合一”形式使节目整体节奏紧凑又统一。

嘉宾们无论出身无论专业,皆有令人动容的故事,也都能将饱满的感情融入到朗读的作品中,引得观众热泪盈眶。

《朗读者》的“四合一”对比其他文化类综艺来说,显得更加“温和”。其他综艺往往都是直接进入“分享”这一步,就像打吊瓶时,技术不好的护士让针头垂直地扎进体内,不找血管也不分位置,不仅让人感到压迫和喘不上气,还会让人产生排斥感和厌倦感。而“四合一”形式层层推进,一步一步打动观众和听众的内心。就像技术好的护士,找准了血管,轻轻扎针,给血管重新注入生命力。观众和听众不必在不知所云的大道理灌输下去强硬地理解文章背后的涵义,《朗读者》带给他们每一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都是他们在心中自然生发的。

二、情感共鸣与鲜明主题结合,彰显文字魅力

节目每一期的主题都十分鲜明,例如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第二期是“陪伴”,第四期是“礼物”。可以发现,这些主题词虽然简洁,但是读起来都非常耐人寻味,同时可以引发各种不同角度的思维扩散,颇有些浅入深出的意味。第一期主题“遇见”,正如开场白写的那样:“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在普通人眼中,遇见可能就是日常人与人的会面,但是在文人眼中,遇见可能就是世界观的碰撞,又或是诗词歌赋里的爱恨情仇。

一个节目的主题设计是否到位往往决定了这个节目是否具有深度和广度。《朗读者》正是在主题上下功夫并且获得成功的典型例子。

同时,《朗读者》的主题在给予每个人思考空间的同时,也给予了每个人情感共鸣。就拿第一期的嘉宾张梓琳来说,十年前她是世界小姐,而现在她是一位母亲。她为十个月的女儿朗读的是作家刘瑜所写的《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这是对女儿最殷切的希望,也是对女儿由衷的祝福。张梓琳从世界小姐到母亲的转变中,她“遇见”了一个全新的人生,她拥有了另一个亲爱的小生命,她也“遇见”了一个全新的自我,承担起了一个母亲的角色。现实中很多人也像她一样,从旧人生迈向新人生,又在新人生里找到新的自己。虽然在她的朗读中,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体会到的是母女之爱,首先为之感动的大多是女儿的母亲和母亲的女儿,但是经过后来的解析,我们大家都能够在“人生转换”这一思想中找到情感共鸣。

在《朗读者》中,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再是浮于字面,而是能够透过文字去了解文字背后的涵义,去对比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的共同之處。

三、主持人不再是“报幕背景板”,而是节目真正的“引导者”。

在很多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的出现只是为了“介绍”和“报幕”,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这也使得很多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处境尴尬。而《朗读者》不同。如果说此前《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董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形象,那么《朗读者》不仅是深化了这一形象,更是将她高超的采访能力和丰厚的文学修养得以很好的体现。

很多人看《朗读者》,都是在开场词或者卷首语部分就被吸引了。董卿的每一期开场词都是一场心灵的邂逅,观众很难不沦陷其中。例如第二期的开场白:“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说这会儿,你我之间是一段短暂的陪伴;比如说我们的学生时代,和我们的同学,那是几年的陪伴;还有一种陪伴,是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那是我们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陪伴。这诗意一样的解读,串联着节目的各个环节,承上启下,又牢牢抓着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期待着嘉宾的出场。

董卿每期节目的访谈都让人非常舒服,她对嘉宾的采访不像是在做一个采访,而像你的一个很好的朋友在跟你聊天。她看着嘉宾时不是直勾勾地盯着,而是用带着敬意和关心的温柔目光去与嘉宾进行眼神的交流。并且在做主持词时,董卿大多运用的是叙述性语言,这让观众和听众听着非常舒服,没有僵硬的感觉。在《朗读者》中,主持人不再是“报幕背景板”,而是节目真正的“引导者”。

小结:《朗读者》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国内文化综艺节目积极向好的趋势,它不再是一档综艺节目,而是我们文化精神一个新的寄托。我们只有一档《朗读者》,但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朗读者》这样温暖又不失沉稳的节目,在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朗读者主题词董卿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董卿的宝贝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取消公文主题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公文主题词消失的原因浅析
对公文中主题词标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