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2020-09-10王殿臻

体育时空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篮球运动大学生

王殿臻

摘  要  随着人们体育锻炼意识的不断增强,篮球课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新课改下人们重点关注的改革内容之一。篮球是一项具有对抗性和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其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能力,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但在新时期背景下,篮球运动不断发展,高校篮球教学呈现出诸多问题,甚至是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如今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对高校篮球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就对当前高校篮球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创新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篮球运动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58-02

一、引言

高校篮球教学与高中篮球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高校的篮球教学可以充分将体育精神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竞赛意识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将篮球教学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

二、构建大学校园篮球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通过对大学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能够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籃球文化氛围和篮球运动风气,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篮球运动的习惯,产生对篮球的兴趣与喜爱。在此过程中,通过文化的渲染以及篮球活动的组织,学生能够增加参与篮球运动的机会,在篮球比赛或活动中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活力,让篮球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学生通过校园篮球文化的宣传能更好地了解篮球运动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掌握篮球运动的技巧,提升学生的篮球锻炼意识,进而养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在文化的渲染中培养篮球运动习惯和学习篮球技能,最终对学生的身体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二)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

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有助于在大学校园内形成良好的篮球运动风气,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篮球运动中,而不再局限于体育课堂上有限的篮球运动时间。比如通过组织课外篮球竞赛的方式,让对篮球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彼此切磋和交流,现场的观众也能够为赛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助威,从而营造出青春洋溢、激情热烈的氛围,让每个参与者感受到活力与热情。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既能够促进学生篮球水平的提升,还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当前高校篮球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缺少趣味性

高校篮球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缓解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篮球教师的教学模式仍是以灌输为主,强制要求学生进行训练,忽视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篮球教学较为沉闷,不能突显篮球运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同时,在篮球教学中,男生与女生的参与度也不一样,大部分女生都对篮球缺乏热情,而且男生中也仅仅是喜爱篮球的那些学生的主动性较高,这就严重影响了高校篮球教学的质量,亟待教师进行调整。

(二)缺乏明确教学核心

要想更好地推动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并在过程中树立起大学篮球文化的核心地位,以此来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篮球教学核心尚未明确,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指导学生练习动作,教会学生投篮手法,忽略了学生对于篮球技能和篮球文化的领会。导致学生不仅没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让篮球学习失去了意义和灵魂。

(三)缺乏有效教学方式

在大学校园中,很多活动的组织都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和自由性,篮球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意识到这一特点,将这种自由性和竞技性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必须要满足实际要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尚未做到这一目标,在教学方式上较为传统落后,缺乏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意识,阻碍了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

四、新时代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高校篮球课程体系

高校篮球运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学生自发选择的课外篮球活动,一种是由学校组织的篮球教学课程。篮球课程对于学生篮球水平的提升以及篮球认知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大致分为两种性质,包括“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显性课堂”值得教师投入精力,而“隐性课堂”也同样需要教师的关注。所谓“隐性课堂”是指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课堂。篮球教育中要对课堂体系进行优化与改革,发挥“隐性课堂”的功能与价值,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篮球活动,加上校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辅助来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更加理想的篮球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增强篮球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最终形成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推动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

(二)明确篮球教学目标

在推动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改进,尤其是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新课标”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目标,都必须要以“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作为教学重点,并在实际教学中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推动高校篮球教学的创新和改革,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篮球学习中既可以收获相应的篮球技能,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体育竞技精神

从基础教学方面来讲,篮球文化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篮球文化的发展动向,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运动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篮球运动,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与身体素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从文化发展方面来讲,篮球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化渗透性,学生通过了解与接触篮球文化,逐渐提升自身的运动见识与发展认知,明确强身健体与篮球运动规则概念的重要作用,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成为具有运动能力、学习能力、自身约束力的全面型人才。

(四)丰富篮球教学手段

高校篮球教师还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职业篮球比赛,与学生分析讨论篮球战术,以求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篮球理论知识,然后在教学中更多選择比赛训练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展开比赛,如此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予以改进。通过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独立地对篮球战术、技巧与赛事内容进行分析,以及为学生搭建网络平台,将关于篮球的课程放到平台中方便学生观看和学习,并鼓励有天赋的学生制定篮球训练计划,力求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五)采取合作式训练,提高篮球训练及教学有效性

第一,篮球专业教师应以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战术战略与团队配合度为目标,以磨合大学生与篮球队队友之间的配合默契为目的,积极采取合作式训练方式,将基本功、篮球技战术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能力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其通过小组合作训练的方式,增强自身与队友的配合度与基本战术思想的共识度,确保大学生与团队成员在篮球比赛中都能具有赢得比赛的积极心理,不易出现无谓失误。

第二,进一步加强针对真实比赛场景的赛场战术打法解读。可适当借鉴大型篮球比赛的经典案例,诸如NBA、CBA、奥运会等,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信息技术手段、计算机设备等,将其制作成教学微视频,以随时暂停、回放、慢放的课件展示形式,让学生有足够时间了解真实比赛形式,并对其作出主观判断。在大学生作出主观判断的过程中,他们存在的配合性训练误区便会凸显而出,通过视频回放的方式有助于篮球专业教师根据其误区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调整战术,提高其战术配合默契度,达到更高效的篮球训练与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篮球发展的需求,对高校篮球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因此,高校篮球教师需要积极创新篮球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完善篮球教学考核体系,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篮球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篮球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中杰.篮球运动视角下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9(11):32-33.

[2]鲁昀杭.篮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调节作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0):191-192.

[3]毕强,张元厚.篮球教学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提升调研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5):606-610.

[4]陈健.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探究[J].体育风尚,2018(12):230.

[5]谢正阳,徐建华.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及实现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6):72-75.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篮球运动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