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遇而释”:以不同释义于不同国家传播中华文化

2020-09-10冯双艺

今古文创 2020年6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

冯双艺

【摘要】 现阶段,中华文化的传播任务紧迫而艰巨,传播途径的选择和传播方法的使用极其重要,将影响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在不了解中华文化的外国人眼中,传统文化中与其三观不相符之处便会被放大,甚至被作为反对中华文化的借口。因此,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精神分析中华文化便是重要的突破口之一。本文将以《论语》为例,具体分析如何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国家解读儒家文化精神,从而增大中华文化精神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 中华文化传播;儒家文化;国家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0)06-0040-02

一、中华文化传播的困难与对策

提到中华文化,很多外国人还停留在“神秘”一词上。到过中国和没到过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有很大差别。单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不足以吸引甚至争取外国人的共情与理解的。要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必然需要思考怎么样宣传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许多外国人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最想到的就是琴棋书画、建筑瓷器、饮食起居等等。虽然物质的传播最快也最基础,满足了外国人对中国美好事物的亲身体验,但是长远来看,这样的做法忽略了传统文化背后所体现的价值观。目前中华文化的传播存在认同的危机。第一,儒家文化圈内中华文化存在认同危机。首先是儒家传统的文化象征已经成为一种资源为各国争夺,其次是中国仍然缺乏体现儒教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第二,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身份认同危机。现代化过程中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面临挑战。

如何拯救传播中的中华文化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创新中华文化,需要“混杂模式”推广,归根结底就是与所推广的国家精神相匹配,才能起到较好的传播效果,所谓“随遇而释”,即在不同的国家对同一文化有不同的解释。

二、各国不同的国家精神对应不同的释义角度

(一)美国的包容变化精神与对应宣传的儒家文化。

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可以用一个“Diversity”来概括其特点。据统计,美国人口3.24亿(截至2017年1月)。欧裔美国人占62.1%;拉丁裔占17.4%,非裔美国人占13.2%,亚裔美国人占5.4%,混血占2.5%,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州原住民占1.2%,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占0.2%(少部分人在其他族群内被重复统计)。通用英语。54.6%信仰基督新教,23.9%信仰天主教,1.7%信仰犹太教,1.6%信仰东正教,0.7%信仰佛教,0.6%信仰伊斯兰教,1.2%其他宗教,16.1%无宗教信仰(少部分人群属于多宗教信仰被重复统计)。

各种宗教,各个种族都汇集在美国,不同的三观如何更好地如何而不会发生冲突呢?这就需要国家精神的支持,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国家精神。在这样的开放包容的环境中,如果讲儒家的“三纲五常”,讲“三从四德”,那一定不会被美国人接受,甚至会被他们憎恶。

因此,在美国讲《论语》,应该宣传“宽容”的思想。《论语》中第三章提及了“宽”字。《阳货》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其中谈到统治者要宽容的思想,可以宣传到美国,热爱开放包容思想的他们发现儒家思想有与其思想相似之处,则更容易接受。

(二)欧洲国家的平等谨慎等精神与对应宣传的儒家文化

1.英国国家精神与主要宣传的文化思想

英国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英国算是旧贵族,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自己的语言、礼仪、国家精神。正直、宽容、自制、谨慎是其特点。绅士精神是英国男人的标志,淑女气质是英国女人的标志。在英国,男人们总是让着妇女儿童,这一点与儒家思想的“三从四德”截然不同。所以在英国宣传儒家思想,就要选择符合英国国家精神的角度。

《论语》中对“君子”一词也做了说明。孔子认为,君子一定要接受教育,不断学习,有只是有涵养,至少也要受过文化熏陶。所谓“君子好学,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换言之,君子应该追求更高尚的目标,绝非尘世的名利,而应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水平。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博学于文,而约之于礼”。文质彬彬,仪表堂堂,即是做男人的最好榜样。这里的君子岂不是和英国绅士有几分相似吗?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达到宣传儒家思想的效果。

2.法国国家精神与主要宣传的文化思想

法国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家之一,其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广为流传。一个崇尚骑士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有勇气的国家。《论语》中也有关于勇气的解读。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其中的勇者就要无所畏惧,有为才无畏,与法国的骑士精神有几分相似。于丹认为,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成为“鄙夫”。

除此之外,法国人民还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孔子对此也有过说法。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把这样的儒家思想传播到法国去,一定会很受欢迎。

3.德国国家精神与主要宣传的文化思想

德国是一个讲理性、守纪律、精益求精的国家。德国的手工艺品制作得比较精细,德国人比较守时,这都体现了其守规矩的特点。

论语中关于守规矩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对个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更需要遵守规矩。对此《论语》提出“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不”(不怨天,不尤人,不迁怒,不贰过),“四非”(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俄罗斯的战斗精神与对应宣传的儒家文化

俄罗斯历来是以战斗民族著称的国家,无论男女老少都有直面强权的勇气,和时刻做好准备用武力解决维护自己利益的信念。《论语》中也有关于维护自己尊严的例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是说,军队的首领可以改变,但是一个人的气概不可以改变。作为个体,应该时刻记住维护自己的尊严,时刻准备战斗。

(四)汉文化圈的儒家文化宣传

日本和韩国都曾经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都带有儒家思想的印记。它们试图与中国抢占儒家思想,并将中国自古以来已有的节日作为自己的节日。比如说,韩国之前就曾把端午节申请为自己国家的节日。因此,要保护中华文化不被汉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抢夺,就要在宣传过程中,展现出其他国家没有的文化特点。

然而,历史上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就曾传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元以后,日本人曾感叹“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说的是他们认为,唐宋以后,中国就不是真正的中国了。所言过分夸张,但是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在唐宋之前是比较昌盛的。韩国人对孝文化更是十分看重,在韩国,同辈之间、晚辈与长辈之间、主人与客人……都有着严格的礼仪。韩国语分成3种语气,谈话时要根据对方的年龄、地位分别选择尊敬、略尊敬和不尊敬的语气。光说礼貌用语是不够的,道谢、致歉和迎送客人的时候都要鞠躬。光鞠躬也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决定鞠躬的角度。

今日中国的儒家思想要想让汉文化圈的其他国家信服,则必须重新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出路。

三、多角度解释的益处与展望

(一)“中”与“易”的思想精髓

“中”即是“中庸”。《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思想的核心就是不偏不倚,在对外宣传中华文化精神的同时,不要急于求成,过度的宣传会让外国人误以为是意识形态输出。相反,懈怠宣传也达不到最终的目的。所以,“中庸”思想非常重要。

说到“易”,大多数人会想到《周易》。“易”是变化的意思。从中华文化精神的宣传中要始终保持“易”的态度,跟着不同国家的国家精神和人民信仰,随时调整宣传战略,改变宣传策略,才是“易”思想的高级变现。

(二)其他文化产品皆可仿效

除了儒家思想可以以这样的宣传形式输出外,还可以把一些文化产品也加入“随遇而释”的队伍。比如太极拳、书法、京剧等等。从文化产品中找到相应的文化精神,并在不同的国家对同一文化产品进行不同的解读,让更多的外国人适应中华文化精神,从而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师然.跨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及路径探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1):116-119.

[2]石义彬,杨喆,贺程.文化认同视角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危机与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3,(10):193-196.

[3]严寿澂.孔子学说要旨之一:宽容[J].孔子研究, 1991,12,(04):14-18.

[4]王玉鹏.绅士、君子与基督徒[J].中国天主教, 2014,(02):46-48.

[5]于丹.心灵之道—— 《论语》心得之三[J].百家讲坛,2007,(09):17-20.

[6]孫少华.读《论语》学规矩[J].人文时空,2017, 110.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儒家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培育
儒家文化对韩国医药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试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论儒家文化中生态文明哲学思想的意义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历史教学中借鉴儒家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研究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儒家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