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让我来走近你

2020-09-10王梅珍

启迪·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家园共育幼儿

摘要:所谓“两面人”是指那些两副面孔示人、为人处世“两张皮”的人。在这里特指那些幼儿园和家里两种表现,老师家长面前表现不一的孩子。“两面人”现象在现代社会有日益增多的倾向,小班幼儿表现尤其明显。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产生了一些思考,并采取了措施,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关键词 】幼儿 两面人 家园共育 心理教育

依稀记得那天早上,妍妍奶奶送孩子来幼儿园后一把拉住我:“王老师,我家妍妍在幼儿园表现好伐?”我当时就觉得十分奇怪:妍妍在班里是一个很乖巧的小女孩,遵守游戏规则,还经常帮我做事。“她很乖啊。”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妍妍奶奶用她那双疑惑的眼睛看着我,说:“哎,这孩子在家别提有多闹了,晚上经常十一点多睡,早上不起来,早饭也不好好吃,今天就只喂了两口,不知道等会儿会不会饿?她最听老师的话了,你说说她呐,我说都不管用的……”和她奶奶大約交流了10分钟左右,因为班里孩子陆续入园,我最后匆匆忙忙以“在园我会和她说一下”简单结束了对话。

那天中饭过后,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回想起早上和妍妍奶奶的交流,我郁闷了:妍妍在幼儿园是个乖宝宝,每次吃饭总是第一名,而且盘子里面都干干净净的,在家里她为什么会完全相反呢?

一、剥丝抽茧,直面问题——走进幼儿,近距离了解

(一)内在因素,细致分析

1.幼儿气质性格

妍妍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安静而又耐心,属于粘液质。在朝夕相处的熟悉的人事物面前比较放得开。但对于陌生的、刚接触的外人却带有恐惧心理,害怕跟别人说话,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

记得家访时第一次见到妍妍,一打开门就看见她害羞地躲在妈妈的背后,偷眼看着我。在妈妈的介绍中,她轻轻地说了一声“老师好”就跑开了。在之后和妍妍妈妈的交流中,我也一直观察者妍妍,她时不时地拿着自己的玩具从我们身边走过,却不敢和我说话。见到这幅情景,我说:“妍妍,你在玩什么游戏?我能跟你一起玩吗?”听到我的话,她一下就跑开了。

可见,妍妍在陌生人面前还是有点拘谨。幼儿园对于上小班的她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这大概就导致她在幼儿园比较胆小,放不开的主要原因吧。

2.幼儿年龄特点

(1)学前期儿童的行为自制力较差,有的孩子虽然能说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但却不一定能够做到。在整个幼儿期他的社会性行为都处于他律阶段,需要成人告诉幼儿或引导幼儿做正确的事。

(2)社会性规范刚刚形成,在游戏中学会如何遵守活动规则。如遵守游戏规则、不随地吐痰、不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等等。如果父母不交给孩子正确的社会规范,那么孩子的社会性行为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记得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看到妍妍选择了角色区“宠物医院”的游戏,扮演了里面的医生,她非常流利地把手上的听诊器放在小动物的胸口,还轻声地询问小动物:“你怎么啦?生病了吗?让我看看,嗯,你感冒了,要吃药还要打针。”说着她拿起了手边的针筒给小动物打针了,还拿出了药片喂给它。这时区域游戏时间到了,妍妍听到区域游戏结束的音乐声,立马说:“要整理了!”边说她边马上把手上的针筒和听诊器放回了柜子上,把小动物也送回了家。

幼儿在家里是山大王,是父母长辈的小心肝,但是在幼儿园却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老师和同伴不会围着她一个人转。而且幼儿园有班级规则,有区域规则,有游戏规则,在各种规则的影响下,孩子的骄纵、任性在这里就行不通了。在这种环境中,她慢慢形成了规则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能遵守这些规则。

但在家里,却没有这些标准的规则约束,在父母长辈的纵容下,就养成了骄纵的习惯。

(二)外在因素,不可忽视

1.家庭的教养方式

孩子一出生便是一张白纸,对于她而言,家人便是她最初的启蒙老师。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尤为深刻而长远的。

我查看了妍妍的个人信息,了解到她是独生子女,可以算是家里的一个宝。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处于被被溺爱、被娇惯。妍妍也不例外。

就拿那一次小班的春游来说,妍妍由奶奶陪同参与春游活动。活动中有吹泡泡的游戏,可是妍妍没有带泡泡机,于是奶奶就向我们班的小朋友芮铭远借了一个泡泡机给孙女玩,妍妍拿着泡泡机玩得很开心,迟迟不肯还给人家,在芮铭远的催促中,妍妍奶奶说:“小朋友,再让我们玩一会吧,等下就还你哦,你再等一等啊。”芮铭远看到自己的泡泡机回不来了,就直接自己去一把抢了回来。妍妍看到泡泡机被抢就伤心地哭了出来,奶奶连忙安慰:“哦,不哭不哭,囡囡不哭啊,奶奶给你去买,我们自己买一个啊!”

在这个小小的举动中,可以发现妍妍在奶奶的迁就宠溺下,养成了过分娇惯放纵的习惯,在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不良品质。对于自己没有而别人有的东西就会想方设法去得到,而奶奶非但没有阻止和教育却帮助她去“借”小朋友的玩具,更加放纵了妍妍不良习惯的形成。而在幼儿园中,做任何事教师都会提出一定的要求,不一味地无条件满足,有的放矢,让幼儿心悦诚服。

2.角色的差异

孩子在家时备受关注,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产生放松的感觉。而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班级的规则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制约,与家里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因而幼儿由家庭中的核心变成幼儿园中的普通一员,家长对幼儿角色转换引导不够,导致幼儿从内心上尚未调试过来。

通过我在幼儿园的持续观察以及和妍妍父母的交流发现她存在以下行为差异:

教师在园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爱护公物,尊重长辈,但幼儿在家为所欲为;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老大”;即便是熟知《孔融让梨》故事的幼儿,在现实中却吃最好的,拣最大的并不懂得尊重父母等等。类似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背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问题,乘胜追击

(一)转变养育观念,改进养育方式

1.克服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奖惩结合。

父母应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独立性,又坚持自己的合理要求。以正确的教养方式引导孩子遵守既定的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

事情过后的几天,我间断性地采访了班里几个乖巧的孩子和父母,从他们的口中得知 “集星星”活动十分有效。先开一个家庭小会,家长和孩子一起合理的“家庭公约”,采用奖惩制度,当孩子能遵守规则并完成任务后能得到一个小星星,记录在房间门上的大贴纸上,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换取奖励,如果没有遵守规则就要扣除小星星。于是,我将这个方法告知了妍妍的家长,建议她在家也可以尝试一下。记得很清楚,一周过后,她妈妈主动发微信给我,肯定了我的这个建议,孩子在家有了明显的进步。吃饭不用大人催了;玩具能自己整理了;还会帮奶奶扫地……

2.采用正面教育,树立良好榜样。

在“家庭公约”的基础上,我和妍妍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妍妍的进步后,我鼓励妍妍妈妈继续这个公约,并且做到以身作则。我建议在语言上,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请孩子帮忙做事也要说谢谢。时常把“你好”“谢谢”“对不起”挂嘴边,从言语上引导孩子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学习礼貌用语的使用。在行为上,家长要以身作则,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说话算话、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以尊重、关心地态度对待老人、长辈。如: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不闯红灯,不踩踏草坪,不乱摘花草……有针对性地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去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听到我的建议后,妍妍妈妈也是心有感触。一段时间后,妍妍妈妈通过微信跟我交流孩子的近期情况:“王老师,真是太谢谢你了,最近妍妍变化很大啊!我听了你的建议以后,和她爸爸、奶奶谈了一个晚上,我觉得以身作则真的很重要,她奶奶也老数落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现在妍妍的习惯好了很多,昨天我们去她姑姑家玩,她会打招呼了,走的时候还把玩具整理好了!”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想而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言传身教并不只是一句话,而是需要你认真仔细去阅读去执行的任务。

3.学习育儿知识,提高育儿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很多年轻的父母接受新的观念较快一些,对育儿知识也有所认识,但由于不注重学习,对此也是一知半解,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对子女进行科学教育。当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家长们往往苦于找不到好的办法来解决,真正懂得科学教育孩子的人少之又少,想看一看书,查查资料又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我给了妍妍妈妈几个建议:

(1)我们幼儿园每学期都有家长学校的菜单供家长选择,要抓住幼儿园举办的家教知识讲座机会,听取专家的合理建议及意见,做好笔记,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育儿水平、拓宽育儿知识面、相互传递育儿经验,达到科学育儿的目的。

(2)订购幼儿园心理教育杂志,并认真阅读。

(3)翻看关于幼儿心理,育儿知识的书籍。

(二)教师提供有力支持和引导

1.蹲下来——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蹲下来和妍妍面对面进行了一次谈话:“妍妍,你在幼儿园的表现很棒哦!你的画五颜六色很好看,你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认真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妍妍听到我的表扬非常开心,笑咪了眼镜。我接着说:“那你在家里是怎么样的?也能帮妈妈和奶奶的忙吗?”妍妍很大声地说:“能!”

第二天,我有意识地询问妍妍奶奶:“妍妍昨天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吗?”妍妍奶奶很开心地对我说:“王老师,妍妍昨天很能干啊,帮我分碗筷了呢?”“哇!妍妍会帮奶奶的忙啦,那很棒哦!”妍妍听到我的表扬,开心地都合不拢嘴了。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从孩子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正确、客观地来看待和分析孩子的这种“两面性”。

2.走进去——尊重孩子、淡化“两面”行为

一次家长会结束后,妍妍妈妈留下来和我进行了交流,原来前一天妍妍到好朋友石榴家里玩,但是却把石榴的玩具汽车弄坏了。“老师,你说这孩子怎么回事啊,这次又把石榴的玩具弄坏了,我都不好意思再去她们家了。”第二天,我找到妍妍,和她聊了聊:“妍妍,你昨天去石榴家玩了吗?玩得开心吗?”“不开心!”妍妍赌气说。“为什么呀?”“豆豆老跟我抢玩具汽车!”“那玩具汽车怎么样了?”妍妍生气地说:“被豆豆摔坏了!”原来,昨天的玩具汽车是在豆豆和妍妍的争抢下摔坏的,妍妍妈妈只看到了妍妍拿着摔坏的玩具汽车的场景,却没有去了解事情的经过。

我们要理解这种“两面派”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夸大“不一致”的现象。有时是由于某个特别事件偶然情境引起的,家长淡然视之或合理疏导很快就会自然过渡,相反,如果家长不观察不全面分析,过于紧张,反而会起负作用,强化孩子的不一致行为,把问题复杂化。

参考文献:

[1]苏林雁,李雪荣,蒋少艾;家庭因素对幼儿行为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年05期

[2]姚本先,何军;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2期

[3]《家庭教育心理》吴锦骠、郭德峰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版

[4]《學前心理学》汪乃铭 钱峰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泰安幼儿园 王梅珍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家园共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