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理论”视角下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0-09-10曾重标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协同理论保障体系教育教学

曾重标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学校越来越重视自身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内涵发展。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分析当前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并从健全、完善组成模块与构建路径等方面对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中 教育教学 质量 保障体系

一、“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协同教学

“协同理论”是系统科学的理论分支之一,研究的是如何促使各子系统利用竞争与协作的方式来达到或产生“协同效应”的目的。把“协同理论”推广到教学中直接推动了协同教学模式的产生。“协同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将育人作为教育教学的直接目的,注重教师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根本目标是提升师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绝大部分高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都比较深刻。大部分高中都积极构建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配备的教学管理人员也都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经验与保障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滞后

当前大部分普通高中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已经较为完善,但是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却比较滞后和薄弱。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很多教师对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不够熟悉,对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效果更是“几乎感觉不到”。有效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滞后的“软肋”,已经非常明显。

2.学校对教学质量保障管理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属于“软资源”,是学校内涵建设的一部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前期投入较大,且见效较慢,并涉及学校组织机构整合、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多重方面,是一项烦琐而系统的工程。很多学校受办学经费的制约,往往会更注重在学校基础设施及校园环境等“显性”建设方面的投入,而在教学质量保障管理工作中投入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高中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能力方面比较薄弱。

3.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

文化反映的是人类群体思想、行为及模式传承的本质特点。对一所学校来讲,文化的根本作用是对全校师生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质量文化对高中学校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生对教学质量的认知程度;二是师生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参与度;三是在“以人为本”的质量理念下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很多高中学校质量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师生参与度不够,教育教学改革进展也不够迅速。

三、“协同理论”视角下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健全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模块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质量目标管理、领导与管理体系、信息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管理及质量保障文化建设等六个模块。一是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模块,是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第一关键,它包含的是办学理念、方针,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发展规划等。学校依据办学总目标,制定教学质量目标,然后分解为年度、学期、年级、班級与学科的分目标,并最终落实到岗位及教师个人,同时明确教学管理者的职责。二是基于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设立具体的领导与管理体系模块,组织机构要完整,并在不同层面上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三是教学信息资源保障模块,可以从人、财和物三个维度来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全员参与,上至校长,下至普通职工都应各司其职、明确分工,按照工作要求完成质量目标。财和物,是维持学校教学工作核心的必备保障,学校必须投入足够的物资保障与经费支持。四是教学过程管理模块,这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教学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态度、学生学习状况等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及时获取信息并对不良问题进行控制与改进。五是质量监控管理模块,包含了制度和评价两方面。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是确保质量建设的前提,通过质量管理制度将全校师生纳入“质量链”之中,增强每一个参与者的质量意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评价则是在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基础上,将教师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状况、目标达成情况与考试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六是学校质量保障文化建设模块,包括学校办学理念、核心价值观念、校风校训、校园文化精神、质量文化建设等信息的传递及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广大师生在浓厚的质量文化气氛中开展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2.“协同理论”视角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路径

(1)平衡学校内、外部教学质量指标

高中学校都面临着上级主管教育部门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差异性“矛盾”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一方面要紧扣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性评价指标”,完成基础性任务,达到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着重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制订学生成长计划、教师专业技能提高计划与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保障教学质量目标科学合理,凸显教学特色。学校要正确处理外部与内部教学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结合两者的不同要求,积极寻找最优化的“平衡点”,确立最优化的发展策略,实现特色发展。

(2)学校应注重由“行政干预”向引导教师“自发开展”转型

现行的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大都还停留在学校依靠行政干预来推动的层面。受到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是被动等待学校、年级、学科领导的安排和指示,主动参与组织决策的意识较低。然而,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一线专业教师才是核心层,只有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才是关键。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都设有教学质量监控保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推动、监控与管理工作。下一步对于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完善要广泛征求专业教师的意见,加大专业教师的民主参与力度,改变被动的行政干预的局面,逐渐形成以专业教师为主导的自发开展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

(3)提升教学质量保障管理能力

对高中学校来说,校长及各年级的领导不能脱离课堂,必须“贴近”课堂、“走近”课堂,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新课改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领导力;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展多样化、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应注意把握教学流程统一性与个性化、多样性相统一。正如陶行知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基础上,只有基于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教学改革,才能真正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陆元峰,张爱平.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探究[J ].教书育人,2019(13):64.

[2]胡玉.探索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04-105.

[3]唐修亮.“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变革的思考与实践[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02):8-11.

猜你喜欢

协同理论保障体系教育教学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重庆市铁水联运协同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促进机制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多方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