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维度探析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9-10吴倩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核心素养

吴倩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发表了具有开创性的教育理论,为我国以人为本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从陶行知教育理念出发,对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研究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科学安排物理实验、拓展物理的教学方法、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加大教学资源的挖掘和物理教师要以身作则等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陶行知教育理念 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以人为本”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陶行知认为,在社会各种形态的价值中,人的价值是核心的内容,人的生命比世上的任何东西都要珍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人的尊严和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不管是生产、生活还是学习,都需要在生命的基础上进行。在陶行知看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不过多地给学生压力和负担,要通过系统化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培养创造力。核心素养就是指在接受教育以后,学生所掌握的一些属于自己的专业素养。核心素养存在行动力、消化力以及适应力三方面特征。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惯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训练;也有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率,只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知识解读。所以,新课改重点提出要重视物理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一、科学安排物理实验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后被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育人标准。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学习,更好地认识世界,逐步形成物理的价值观,学会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主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新实验教学。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物理观念,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行培养。只有具备了物理觀念,学生才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要通过多样的、灵活的方式安排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树立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光的折射”实验中,教师可通过捕鱼活动来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原理。教师首先准备一个透明玻璃缸,注入适量的水,然后将鱼放入其中,用筷子捕鱼。当筷子放入水中以后,出现了“折了”的情况,这时就会有学生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并通过不断研究找出光折射的概念。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二、拓展物理的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是教育的本质。尽管初中物理知识中有很多概念,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但也包含很多具有实践性的知识。学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学习物理知识,培养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拓展教学方法,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物理概念,死板地记忆物理实验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还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的概念,教师就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开展“小球沿斜坡滚动”的实验。如果表面光滑,没有摩擦力阻碍,小球会越滚越快。

三、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与其他的科目相比,物理科目不仅包括较多基础知识,还有很多具有实践性的实验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均有一定要求。这无疑增加了物理的教学难度。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教师可创造一些情景:“平面镜成像就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我们就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教师可利用一个薄玻璃替代平面镜,将一支蜡烛作为成像的主体,演示成像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蜡烛成像的情况。也可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确定成像的位置,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观察到玻璃板的成像A′;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另一侧来回移动,看上去B与A′重合,即看上去B好像被点燃,那么B所处的位置就是A′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A、B距镜面的距离,发现是相等的。

四、加大教学资源的挖掘力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会对科学家的成长故事进行介绍。以这些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引导,对真理进行宣传,对学生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培养有较大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挣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不要单纯地通过分数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衡量,要对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物理精神。例如,在提到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介绍牛顿: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虽然生活艰苦,但牛顿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而是更加刻苦,为近代自然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故事的讲解,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物理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体,其自身素养会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造成影响。再加上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这就更突出了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用自身对物理的饱满热情影响学生,让学生逐步体会物理的魅力,感受学习的快乐,将物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教师要积极学习物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可定时组织物理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在做物体运动的实验时,结果出现了误差,教师就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帮助学生找到导致误差的原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曹俊.优化初中物理实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J].中学课程资源,2020(04):55-56.

[2]董宗荣.基于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J].湖南中学物理,2020,35(02):4-5.

[3]马德胜.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J].甘肃教育,2020(01):122.

[4]吕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新课改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