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服务”背景下高职卓越人才职业适应力提升对策

2020-09-10倪春丽何美贤罗丽卿

科教导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高职

倪春丽 何美贤 罗丽卿

摘 要 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催生高端卓越人才需求。高职毕业生作为基层岗位卓越人才的主要来源群体,需要提高职业适应力以应对产业升级挑战。本研究在前期现代服务业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调查基础上展开分析,提出高职学生历练不足、高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滞后、企业人性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围绕职业适应力的五大维度,针对高职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高职院校三类主体,提出有助于提升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职业适应力 现代服务业 高职 卓越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8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Guangdong has given birth to the demand for high-end outstanding talents. As the main source group of excellent talents in grassroots posts,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need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vocational adaptability of modern service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early stage,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are the lack of experien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la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cellent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uman-oriented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Then, focusing on the five dimensions of vocational adaptability,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er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vocational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Keywords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modern servi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xcellent talents

1 廣东现代服务业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调查

1.1 调查背景

根据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至2020年,广东将建设成为全国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高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3%左右。现代服务业总体上具有三新、三高特征。三新即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1]产业变革催生卓越人才需求,此种卓越人才不仅指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在组织机构扁平化、项目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执掌终端运营实体的基层管理人才亦应囊括在内。以新零售行业为例,行业巨头苏宁公司计划 2020 年前开设“苏宁小店”3000 家、深圳百果园推出“万店”计划,这些企业急需大量“懂零售+懂电商”的新零售店长人才。从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是占比最大的塔底人才供给源,然而从近两年有关院校“店长班”等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情况来看,基层卓越人才培养达成率尚未达到预期。因此,把握该群体职业适应力发展水平、发现问题进而寻求策略成为值得探讨的人力资源开发议题。

1.2 调查情况

本项目以从业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贸服务等广东省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高职毕业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量表《现代服务业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调查问卷》[2](包括五大维度,30个变量,如表1所示)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94份;走访了一批在广东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担任储备干部、在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担任店长、片区经理的高职卓越人才代表,取得访谈记录12份;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实习周记、访谈记录等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形成调查结论。

1.3 调查结果

(1)职业适应力整体情况。调查表明,广东现代服务业高职毕业生群体社会适应力的总体发展水平处于正常水准,其中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最好,其次是工作沟通能力、生涯发展能力、组织协同能力,职业学习能力最低。

(2)职业适应力存在的问题。对应职业适应力要求的五个维度,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工作沟通能力方面,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上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或者需要进行跨文化沟通时存在较大的沟通压力,沟通困境主要体现为:处理客户异议,团队协作沟通,跨部门沟通;二是职业学习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同时由于所接触的领域是全新的或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持续学习;三是情绪调节能力方面,对于需要加班或下班后开展培训学习还存在抗拒的心理,遇到“苛刻挑剔的顾客/客户”“遇到不公正的待遇”“遇到不友好的客户或同事”等会产生较大压力;四是组织协同能力方面,对制度的不适应问题比较突出;五是生涯发展能力方面,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前景普遍缺少信心。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历练不足

综合问卷调查、访谈、毕业生实习周记质性分析、毕业生与教师的日常沟通等多种方式所获取的信息来看,高职毕业生源自自身的社会适应不良主要原因有:一是自学能力不足,对于离校后如何主动学习以适应职业要求感到迷茫。部分大型公司具有相对成熟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能够为员工发展提供培训服务,但大部分企业的现实情况是不仅缺少培训体系和带教人员,而且对新人赋予较高期望,要求毕业生能快速独挡一面。部分毕业生习惯了在校期间按部就班由学校安排学习任务的模式,主动求知意识有限,自主学习能力薄弱,进入职场面对快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要求时,容易出现不适应情况;二是勤勉性较为欠缺,难以接受服务行业的工作模式和企业文化。对于新零售、电商、金融、外贸等现代服务业,其工作时间大多不是正常的5天8小时制,且加班情况比较突出,众多毕业生对此望而生畏或是难以坚持;三是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缺少主动沟通的意识。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交往对象为同学,社会关系相对单纯、平等。进入职场一旦遇上相对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上行沟通、同级沟通、跨部门沟通、对外沟通等以寻求解决方案时,部分人员显示出较为封闭的心态,缺少沟通勇气和协调能力。

2.2 高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滞后

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即使是基层员工也面临着极大的成才挑战: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要求从业者形成国际视野,具备国际交流语言能力和跨文化协作能力;新技术的运用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能娴熟,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跨行业深入融合、服务范围延伸扩大以及服务项目精致化等发展态势要求从业者具有多岗位综合服务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在近十余年来大力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OBE成果导向教学、现代学徒制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但相比较于行业的飞速发展,所培养的卓越人才数量依然存在较大缺口,人才质量乏善可陈,具体存在的问题体现为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度不足、覆盖人群有限,实践项目与岗位实际要求难以对接,双师型教师尤其是高水平企业兼职教师较为稀缺等,再加上各区域、各校教学水平的不均衡,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频繁跳槽、难以适应等情况。

2.3 企业管理人性化程度有待提高

毕业生实习周记以及毕业生访谈记录的质性分析表明,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人性化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一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如百果园等已形成完善的储备干部培养制度,通过师徒结对等方式帮助毕业生度过不适应期,但依然有许多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群体的培养不够重视,缺少信任,授权不足,沟通匮乏;二是缺少人文关怀。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正视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有意识地改变管理方式,但部分企业在员工关怀方面依然比较淡漠,例如不为实习生购买保险、加班情况严重,对能力较弱者缺少培养耐心,能力突出者工作负荷超载严重等;三是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物流、智慧零售等行业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基层管理人才匮乏是制约其快速扩张的主要因素,亦是基层人员人心不稳的导火索。许多毕业生表示,上级主管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是其离职的重要原因。

3提升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对策

3.1 高职毕业生提升自我职业适应力的对策

(1)全方位沟通,形成职业竞争力。具备优异的沟通能力是职业所需,亦是职业竞争力的主要体现。高职毕业生可以从下方面加强工作沟通: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活动,提升策划、组织,特别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工作期间及时与上司沟通,随时明确目标、方向、进步和不足;培养团队意识,不断磨练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磨砺商务沟通、商务谈判能力,修炼商务礼仪,通过积极沟通与其他人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2)保持学习习惯,增加职业发展弹性。高职毕业生应当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做好学习和工作规划,利用多种途径开展职业学习:寻找工作上的指导者或者师傅,这个人可能是一位资深的同事,乐意为你解答问题和提出建议;积极寻求培训和专业提升的机会,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善于利用碎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多听、多做、多看,用实际行动提高自己。

(3)掌握心理調节方法,树立积极心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应对职业困境、保持良好的职业心理健康。加强情绪调节能力需要关注的是:找到适合的时间管理方法;正视压力,合理地释放压力和发挥积极压力的作用;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寻求职业咨询师的帮助。

(4)融入企业文化,提高组织协作力。现代服务业员工提高组织协同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明确及接纳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工作时间、带薪假期、请假制度等;尊重现实,抛弃不合理的期望与要求;与同事友好高效地工作,新入职员工尤其要多观察、主动融入新环境;端正职业态度,体会深层次的企业文化,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事业来对待,形成高度的责任意识。

(5)建立目标与规划,促成职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前景广阔,行业发展创造出丰富的岗位和发展机会,多元化发展成为新趋势。面对诸多抉择,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加强生涯规划能力。一是加强自我探究,认识自我,明确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二是加强对职业世界的了解,通过学习、交流与实践主动探寻职业信息;三是能够充分融合自身情况和外界条件,进行理性的职业决策;四是能够灵活落实规划,分阶段实现目标。

3.2 高校提高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对策

(1)以校园活动为载体,锻炼学生沟通能力。人际交往与表达沟通能力需要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培养。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交往圈做起,鼓励学生参加班级、系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种协会的平台作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获得演讲能力、沟通能力、冲突管理等人际技能的提升。

(2)丰富实践机会,形成职业学习氛围。高校作为培养未来“职业人”的基地,应当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世界。一是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重视图书馆、阅览室、实训室等学习场所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要寻求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融入职场的情景和知识,搭建学生在校园到企业的桥梁,提前培养在校学生的职场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三是要积极建设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训、实习、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对未来职业产生认同感。[3]

(3)关注身心素质,强化情绪与压力管理能力。健康身心是适应社会的基础。很多服务业毕业生跳槽的原因就在于身体素质难以适应站立上班、加班、夜班等工作要求。高校应当加强运动教育,帮助学生找到热爱的运动方式,持之以恒,夯实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则需关注学生在职业适应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训练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能力。

(4)企业文化进校园,培养组织协作意识。注重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引入高校校园,有助于学生形成职业意识,提高组织协作能力。学校可以邀请服务行业精英走进学校、参与教学,传播企业文化;根据专业设置和时代特点,开展就业主题教育活动;将校企合作融入课程建设,使教学过程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基地参加实训、实习,真实体验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文化要求,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体验自己将来的就业环境,尽快融入社会。

(5)分类与全程服务,提高生涯发展能力。学校在普及就业指导课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为精准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一是分类指导,针对不同行业领域、不同特点、不同需求、不同基础的学生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教育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4]二是全程服务。对于在校学生,学校应在职业启蒙、职业方向选择、实习实践等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类型的活动和服务供学生选择;对于毕业学生,应保持跟踪关注,获取社会信息,了解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3.3 用人单位提高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对策

(1)减少层级,增加工作沟通机会。用人单位应该了解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需求和特质,采取更为灵活的组织架构和沟通方式。年轻一代的生活环境普遍较为宽松、民主,进入职场之后也普遍不喜欢被别人命令,不喜欢森严的等级制度。通过组织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可以让员工有更多机会与管理层交流,提供来自一线业务人员的宝贵意见和资讯,提升员工对组织发展的参与程度。

(2)培训开发,打造职业学习系统。用人单位在高职毕业生初入职场时应能提供相应的学习平台和培训渠道,安排带教人员,以增强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运营层面,企业需要以任职资格体系为基础,结合企业战略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培训要求;资源层面,企业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手段,打造游戏化、碎片化、社交化的培训资源;制度层面,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计划管理、课程管理、师资管理、学员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等。

(3)创新激励,有效管理情绪与压力。现代服务业员工长期面对顾客,需承受人际冲突产生的心理压力。在实际管理过程采用以激励为主的管理策略有助于帮助员工管理情绪和压力。有效的激励除了常规的加薪、晋升、各种津贴、带薪休假、免费培训等,也可以有其他创新的形式。对于员工而言,领导亲笔写的生日贺卡、同事的祝福视频、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一场豪华生日派对、一场嗨翻天的酒吧派对……这些别开生面的“惊喜”会给员工带去不一样的体验,使之感受到尊重与爱。

(4)重视团建,提升组织协作能力。团队建设活动有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愿景、制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员工的流动性。团队建设活动往往通过团队游戏的方式及游戏过程中彼此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等环节来让参与者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能够在团队素质拓展活动中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

(5)充分信任与放权,提高生涯掌控力。现代服务业一线员工面临着来自供应链管理、网络精准营销、社交引导等一系列互联网化手段的学习与应用,工作中充满不确定性。为此,企业应当给予员工更多的信任和适度的权利,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采用合伙人制度、项目负责制、轮岗、加入委员会等各种管理手段为员工创造发展机会,提升其对职业生涯的掌控力。

4 结语

职业适应力是人们面對世界的武器,是拥抱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能力。个人、用人单位、学校都应当为提高社会个体的职业适应力发挥积极作用。为适应产业转型发展引发的高端人才卓越素质要求,高职毕业生需要在沟通、学习、协作、心理素质、职业规划方面加强锻炼,提升修养,从而实现成功就业与职业发展;用人单位应当采用人本管理模式,通过各种积极手段引导员工在工作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留住优秀员工、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高职院校应当深化校企协作与产教融合、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在就业指导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适应力训练,从而实现教育体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化匹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系2018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协同式、实战型、柔性化”高职商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商务管理专业多个“卓越班”项目为例》(GDJG2019039);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教学改革项《“广东服务”背景下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YGL20180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兰玲.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联动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7):55-57.

[2] 倪春丽,罗丽卿.现代服务业基层员工职业适应力:概念、结构与测量[J].继续教育,2018(9):18-21.

[3] 罗玉宏.经济转型中现代服务行业人才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7(15):115-1161.

[4] 吕媛.美国高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特点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人才培养与就业,2013(12):3-7.

猜你喜欢

现代服务业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有效供给理论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促进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