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2020-09-10邓巧玉陈誉丹陈兴广李余钊袁经权

中国药业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夹带挥发油中药

邓巧玉,江 姗,陈誉丹,陈兴广,梁 旭,李余钊,袁经权△

(1. 广西中医药大学科学实验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 2. 南宁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无论是制剂工业、新药开发,还是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研究,中药的提取分离都是关键一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FE-CO2)技术不仅能快速有效地萃取并分离出所需物质,且无溶剂残留问题,被誉为“绿色”工艺[1]。在此通过比较SFE-CO2技术和传统提取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的萃取率及药理活性,对SFE-CO2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1 SFE-CO2 技术原理

SFE-CO2技术将提取与分离相结合,调节系统的操作压力和温度,使得液态的CO2成为超临界流体,并对物质有足够的溶解度,能萃取出所需物质,随后升温或降压,以分离物质[2]。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是处于临界温度(Tc=31.4 ℃)和临界压力(Pc=7.37 MPa)以上的高密度流体,拥有液体的溶解能力和气体优良的传质性能[3]。

2 SFE-CO2 萃取率的影响因素

通常,萃取率随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到达一定峰值,萃取率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反而减小,表明在SFE-CO2萃取过程中存在最佳压力和温度[4]。当萃取较大极性的物质时,加入夹带剂可增加流体的极性,提高萃取效率[5]。此外,样品的粒度、黏度等也会影响萃取率,原料粒度过大会导致浸提不充分,原料粒度过小易结板块致溶剂流通不佳,且易堵塞金属筛,萃取效率反而下降[6]。

3 SFE-CO2 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SFE-CO2技术可有效地提取出中药挥发油、萜类、生物碱、黄酮类、蒽醌类、苯丙素类、皂苷、多糖类等有效成分。传统的水煎醇提等模式,提取选择性较差,耗时长,后续纯化工艺烦琐,易造成试剂污染[7]。而SFE-CO2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萃取出所需物质,纯度高,无污染[1]。1970 年,佐塞尔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行了咖啡中咖啡因的超临界萃取,被认为是这种分离技术的首次技术应用[8]。

挥发油:SFE-CO2常用于萃取挥发油。挥发油的沸点低,而该技术工作温度低不易破坏其中的热敏性成分,萃取时间短,并可通过控制试验条件增加目标成分的含量,相比传统方法更易获得较多的高品质挥发油[9]。微波提取法也是一种新兴的物质提取技术,提取时间短,得率高,但不适合热敏性物质的提取,提取物易变形或糊化[10]。SFE-CO2可有效地萃取出艾叶、莪术、石菖蒲等中药的挥发油,优化工艺参数见表1。可见,SFE-CO2萃取得油率远高于部分中药传统提取方法的得油率。

表1 部分中药挥发油的SFE-CO2 萃取工艺参数及与其他传统提取法的得油率比较

生物碱:生物碱一般是指存在于植物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是多种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传统的提取方法有醇提法、酸提碱沉法[28]。近年来也有很多关于SFE-CO2提取生物碱的报道,可有效地提取出苦参中的苦参碱,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等有效成分,如用SFE-CO2萃取雷公藤生物碱的得率是传统方法的2.6 倍[29],具体优化工艺参数见表2。但萃取时需加入适量夹带剂。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种类繁多,传统提取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提酸沉法等[30]。SFE-CO2能有效地萃取薄荷、桑叶等中药中的总黄酮,萃取率是传统方法的2 倍,也有部分中药的萃取率低于传统方法,如山楂核中的总黄酮,具体优化工艺参数见表2。但萃取时需要加入适量夹带剂,以提高萃取率。

醌类:天然醌类成分有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其中以蒽醌类化合物最常见[31]。SFE-CO2能有效地萃取芦荟中的芦荟苷,通常萃取率高于传统方法,但大黄、何首乌的醇提总蒽醌得率高于SFE-CO2萃取率,具体优化工艺参数见表2。

苯丙素类:苯丙素类化合物通常为亲脂性成分,可直接利用SFE-CO2进行提取,如补骨脂中总香豆素的萃取,加入夹带剂对萃取率无影响[32]。但萃取成分极性较大时,也需加入夹带剂,以提高萃取率。SFE-CO2能有效萃取出南五味子中五味子素、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等。程敏等[6]采用SFE-CO2技术萃取对南五味子中的木脂素,萃取率达2.929%,是传统提取方法的5.4 倍,有效成分含量大小顺序为五味子酯甲(57.8 mg/g)>五味子乙素(40.8 mg/g)>五味子甲素(15.0 mg/g)。优化工艺参数见表2。

皂苷及多糖类:苷类和糖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羟基多、极性大,用纯SFE-CO2产率低,必须加大压力和加入适当的夹带剂[33]以提高产率。SFE-CO2能有效萃取出黄芪中的黄芪甲苷、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茯苓中的茯苓多糖、淮山中的淮山多糖,其萃取率均高于醇提法。优化工艺参数见表2。

萜类:萜类物质种类繁多,大多为异戊二烯聚合体及其衍生物[34]。对于极性大的萜类成分,采用SFE-CO2萃取时也要加入适量夹带剂。SFE-CO2能有效萃取出白花蛇舌草中的齐墩果酸,迷迭香中的二萜酚类成分等,所含萃取物杂质少,含量较高。优化工艺参数见表2。

复方中药:文献大多报道SFE-CO2对单味中药材的提取,但对于复方中药的提取报道较少。活血巴布膏可活血止痛,毕建云等[35]用SFE-CO2萃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桂皮醛得率为18.76 mg/g,萃取率为80.13%。程岚等[36]采用响应面法优化SFE-CO2萃取石菖蒲-苏合香挥发油工艺,得率为2.50%。优化工艺参数见表2。

4 SFE-CO2 技术在中药药理活性方面的应用

挥发油:SFE-CO2在萃取挥发油方面的应用较多,对于其药理活性的报道也较多。羌药茹玛的挥发油有抑菌作用,李尧军等[81]研究发现,SFE-CO2萃取羌药茹玛挥发油得率(7.15%)是水蒸气蒸馏(SD)法(1.44%)的5 倍,浓度为2%时,后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大于前者,对沙门氏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相同,且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最强;此外,前者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高于后者。可见,SFE-CO2挥发油得率虽高于SD 法,但抑菌量相对较低。薄荷挥发油具有抗氧化作用,李岗等[82]研究发现,SFE-CO2萃取薄荷挥发油的得率(3.20%)是SD 法(0.84%)的4 倍,且SFE-CO2萃取物抗氧化能力高于SD 法。赵鸿峥等[83]研究益智叶挥发油的促透作用时发现,SFE-CO2萃取益智叶挥发油的得率(3.3%)是SD 法的4 倍,浓度为3%时,两者对光甘草定促透作用最好,前者优于后者,且均优于常用促透剂氮酮。

萜类: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作用。陆慧等[67]研究发现,与醇提物相比,SFE-CO2法萃取白花蛇舌草中的三萜类成分和齐墩果酸含量都偏低,但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高,抗肿瘤效果好。黄东辉[69]研究发现,丹参中的隐丹参酮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丹参酮ⅡA-P188 有抗癌活性,且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采用SFE-CO2萃取丹参中隐丹参酮的纯度为94.97 %,丹参酮ⅡA的纯度可达96.69%,均优于传统方法。

表2 部分中药有效成分的SFE-CO2 萃取工艺参数

黄酮类:金莲花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范翠丽等[49]采用SFE-CO2萃取金莲花总黄酮的得率高于传统方法,6 mg/mL 的总黄酮萃取物对甜杏仁油的抗氧化效果相当于0.02% 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TBHQ)。

生物碱:元胡白芷是常用止痛药,刘群[84]研究发现,SFE-CO2萃取元胡白芷药材中的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含量均高于醇提法,同等剂量下,无论是大鼠福尔马林疼痛模型还是痛经模型,SFE-CO2萃取物镇痛效果均优于醇提物。

多糖类:李青宇等[75]采用SFE-CO2萃取甘草中的甘草多糖,得率为7.34%,与传统方法的得率相当,甘草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其还原能力与含量相关。

其他:石菖蒲可开窍安神。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抗抑郁作用。王小萌等[85]通过对比大鼠抑郁模型给药前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糖水偏爱度等,发现石菖蒲SFE-CO2提取物可有效治疗大鼠抑郁,且恢复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5 结语

SFE-CO2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绿色”分离技术,操作简便,不仅能快速、有效地萃取并分离出所需物质,且收率和所得物质的纯度也高于传统方法,为从中药中快速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提供了好的方法。但SFE-CO2也存在一定不足,目前对于单味中药材的提取效果较好,对于复方中药的提取较困难。此外,对于提取极性大的物质,虽可通过加夹带剂或增压的方式提高萃取率,但与传统方法的萃取率相比较低。大部分SFE-CO2萃取物得率高,药理活性强,也有部分中药虽然总体得率较高,但相同剂量下有效成分含量低,药理活性较传统提取方法偏弱。另外,该设备资金的投入也较高,容量有限,导致一次投料量有限,且在使用SFE-CO2技术时,要考察温度、压力等的最优条件,做到最大限度地提取、利用中药资源。

猜你喜欢

夹带挥发油中药
本期导读
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脉石矿物在细粒煤浮选过程的夹带回收特性研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安徽产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脉石矿物在细粒煤浮选过程的夹带回收特性研究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牡丹根皮挥发油工艺*
混合气体加热器结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