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体育生考研择校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0-09-10刘健刘兵马艳芬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考研比例定位

刘健刘兵马艳芬

(1.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24;2.宜春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 宜春 336000:3.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2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本科学历越来越来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以致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深造,然而,不少学生对于考研如何选择与自己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期望相匹配的院校,普遍存在一定的迷茫。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在学校平台、资源和氛围等方面与省会学校和重点大学存在天然的劣势,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在考研择校上存在一定的困境,体育专业的学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为此,围绕地方本科院校体育生考研择校进行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的对象

以地方本科院校考研的体育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收集与此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本文的研究设置分析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需要,以宜春学院的考研体育生为调查对象,制定《地方本科院校体育生考研择校的调查问卷》,向宜春学院体育学院2015级与2014级学生发放电子问卷,共发放55问卷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相关分析。问卷发放时间2017年12月30日,共发放55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91%。

(3)数理统计法。

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实际情况,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数理分析,分析后得出数据,为后续的结果与分析提供相关依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表1 接受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表(n=50)

通过调查分析,考研学生的年龄大致分布在20-23岁之间,男女比例相当,从大三与大四的比例看,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学生考研比例呈上升趋势。

2.2、考研择校定位分析

(1)考研原因分析。

表2 考生考研原因调查表(n=50)

通过表2可知,由于就业压力而导致考研的比重占到了42%,接近一半,以提升学历为目的占36%,跟风考研的比例占到20%,由此可见推动学生考研主要因素是就业压力和提升学历。

(2)目标院校定位分析。

表3 考生选择目标院校调查表(n=50)

通过表3可知,有意向报考985高校学生比例占16%;报考211高校学生比例占38%;报考具有体育博士点高校的比例占28%;报考招生人数多的高校的比例只占16%;报考体育类高校的比例占42%;报考其它高校的比例占14%;由以上数据可知,学生在考研择校过程中普遍集中于专业能力强,学校知名度高的院校。

表4 考生选择目标院校的地域调查表(n=50)

表5 考学生选择该地域的原因调查表(n=50)

通过表4、5可知,学生在择校的过程中对目标院校地域也有明显的不同,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所占比率达到了44%;沿海城市所占比率达到了34%;中部城市所占比率达到了14%;西部城市则为0%;其它为8%;同时学生在进行择校时对地域选择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该地域就业机会多、学术氛围好的城市;由此可见,学生在进行择校的过程中大多都会优先考虑地域优势。

(3)考生自我能力的认知分析。

通过下表可知,考生的自我定位以及困扰考生复习状态数据如下:有48%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较清晰,有24%的考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困扰考生复习状态数据,有76%的学生考研难的原因是英语,有24%的考生认为专业课复习难;大学期间考生对自己学习能力定位与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数据如下,觉得自己学习能力一般占78%,学习能力强的之占18%,专业理论学习水平数据,专业理论良好的有56%,好的占20%,差的占4%;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在择校过程中学生英语学习难、对自己定位是否清晰是影响学生择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习能力强弱及在校期间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认识是影响考生择校的因素之一。

表6 考生择校前对自己能力定位情况表(n=50)

表7 困扰考生复习情况表(n=50)

表8 考生对自己学习能力定位调查表(n=50)

表9 考生对自己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定位调查表(n=50)

2.3、考生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分析

(1)考生对报考学校信息获取的途径分析。

表10 择校前获取目标院校途径情况表(n=50)

通过表10可知,考生在进行择校过程中通过网络媒体获得目标院校的比例占88%;而通过老师与师兄师姐途径了解目标院校分别排在第二与第三位。

(2)考生对报考学校信息获取的内容分析。

表11 考生对目标学校情况了解调查表(n=50)

由表11数据可知,有68%考生在择校前对目标院校的学校特色进行了解,有32%考生对目标院校的特色没有进行了解;有84%的考生对目标院校的初试备考课程进行了解,而16%考生对初试备考课程没有进行了解;有60%学生对目标院校的导师信息情况进行了解,还有40%考生对目标院校的导师信息没有进行了解;考生对目标院校招生信息进行了解的比率占86%,没有对招生信息进行了解的考生比率占14%;考生对目标院校的往年录取比例有了解的占78%,没有进行了解的占22%。由此可知,在择校过程中考生虽然对目标院校相关信息的了解基本超过一半,但总体的比率还不高;然而关于对目标院校初试备考课程进行了解的比率较高,可以反映大部分考生对目标院校的初试备考课程信息获取比较重视;与此同时,考生比较重视的目标院校的相关信息还有目标院校的招生信息以及关于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比例;最后关于考生对目标院校的导师的信息情况进行了解的比重也不是很大,从以上的两个数据可以知道学生在择校前对导师的信息收集工作还有待加强。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地方本科院校体育生考研的特点是:大三学生对考研关注的比例略高于大四学生,男女比例相当,但男生的比例略高于女生,且考生的年龄大致分布在20-23岁之间;

(2)学生对自我能力的定位、择校定位还不是特别的清晰。考生对报考学校在地域和报考层次要求较高,大部分学生定位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或沿海城市以及考虑该学校是否是原985、211等高校,就业机会多、学术氛围好、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在其考虑的范围之类,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城市不在考生的选择范围之内;

(3)考生在择校过程中对目标院校的信息获取渠道很多,但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处理不够全面,不能很好的结合自己的能力与目标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择校;

(4)考生择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对学校定位、自我定位,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等。

3.2、建议

(1)加强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端正考研的动机,挖掘学生求学的渴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设定自我的奋斗目标。加强考研的宣传,尤其加强学生们对自我能力的认识的宣传,以及对一些非985、211高校、中西部综合实力较强院校进行宣传;

(3)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工具性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对学习工具利用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猜你喜欢

考研比例定位
我的考研故事
人体比例知多少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组成比例三法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少儿智能定位鞋服成新宠
把握新定位、新要求 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